第四节 林木抚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08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林木抚育
分类号: S725
页数: 2
摘要: 民国年间,群众无专门林木抚育习惯,仅以在林内砍杂和套种作物代替抚育。建国后,全县始对林木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抚育。50年代至60年代,主要是铲、割杂草。1953年至1959年全县共完成抚育295809亩。60年代全县年均抚育面积一般在2万亩左右。加强了新造林地的抚育,实行专业队管抚。其方法是:新造林地在头3年,每年坚持春、秋两季各进行1次,松土除草、培土壅兜、除萌割蔓等抚育管理活动。后2年,则于秋季抚育1次。10年中累计完成抚育面积17.9万亩。80年代后,除继续精心抚育外,还适时对70年代的杉木人工林进行合理间伐,促进成材,每年间伐面积5000亩左右。改造50年代,都昌主要采取传统封禁措施对次生林进行培育。
关键词: 植树造林 林木抚育

内容

民国年间,群众无专门林木抚育习惯,仅以在林内砍杂和套种作物代替抚育。建国后,全县始对林木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抚育。50年代至60年代,主要是铲、割杂草。1953年至1959年全县共完成抚育295809亩。其中:幼林抚育205560亩。60年代全县年均抚育面积一般在2万亩左右。70年代提出了“作山如作田,管林如管棉”的口号。加强了新造林地的抚育,实行专业队管抚。其方法是:新造林地在头3年,每年坚持春、秋两季各进行1次,松土除草、培土壅兜、除萌割蔓等抚育管理活动。后2年,则于秋季抚育1次。10年中累计完成抚育面积17.9万亩。80年代后,除继续精心抚育外,还适时对70年代的杉木人工林进行合理间伐,促进成材,每年间伐面积5000亩左右。
  垦复为提高油茶单位面积产量,自60年代中期起,都昌对油茶实行垦复。方法是:一年一浅锄,三年一深挖;夏季浅锄,冬季深挖;幼林浅锄,老林深挖。每年2次,头一次在5月至6月,第二次在8月至9月。垦复时还结合修枝整形和合理施肥。中馆乡油茶林通过多年垦复管理,达到了“三年开花,四年结果,自给有余”。湖南省林业厅及宜春地区林业局曾先后到该乡参观。
  毛竹垦修从50年代始,大港等地就已开展。主要是对竹林进行砍杂、浅挖、施肥,每年完成面积1 000亩左右。
  改造50年代,都昌主要采取传统封禁措施对次生林进行培育。60年代始,全县在封山育林的基础上,实行封改结合、封造结合的方式改造次生林。主要采取“六砍六留”(即砍杂留主、砍丛留一、砍弯留直、砍弱留壮、砍密留稀)的抚育间伐型、封育型及封育改等改造措施,提高林分质量。到1986年全县共完成次生林改造36.6万亩。该项推广技术成果由九江市科委鉴定通过,同年还荣获九江市政府颁发的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