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081
颗粒名称: 育苗
分类号: DF413.2
页数: 1
摘要: 万户乡江家岭农民把育苗作为传统副业,到1 989年已有400余年历史。民国25年县署在县城东郊周家咀建立县苗圃。民国35年,县内有20多个乡办苗圃,总面积55亩,育油桐、油茶、马尾松等林苗89300棵。采取以国营、个人并举的方法进行育苗。至1 957年,共育苗403亩,年均50亩。60年代始,育苗由个人转向集体,并在1966年创办了国营长垅苗圃,总面积80亩,圃地面积30余亩,培育杉、松及一些风景苗,年产量达1 00万棵。至1 980年,全县育苗8926亩,年均372亩。1981年,农村生产责任制建立,育苗专业户和重点户应运而生,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担负起全县造林所需苗木的培育任务。产苗量也趋向稳定,至1989年,全县共育苗3917亩,年均392亩。
关键词: 营林生产 采种育苗

内容

万户乡江家岭农民把育苗作为传统副业,到1 989年已有400余年历史。民国25年(1936年)县署在县城东郊周家咀建立县苗圃。民国35年,县内有20多个乡办苗圃,总面积55亩,育油桐、油茶、马尾松等林苗89300棵。
  1950年,县人民政府建立县苗圃。采取以国营、个人并举的方法进行育苗。至1 957年,共育苗403亩,年均50亩。60年代始,育苗由个人转向集体,并在1966年创办了国营长垅苗圃,总面积80亩,圃地面积30余亩,培育杉、松及一些风景苗,年产量达1 00万棵。各乡亦先后建立了育苗基地,培育本乡造林苗木。至1 980年,全县育苗8926亩,年均372亩。
  1981年,农村生产责任制建立,育苗专业户和重点户应运而生,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担负起全县造林所需苗木的培育任务。产苗量也趋向稳定,至1989年,全县共育苗3917亩,年均392亩。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