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营林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078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营林生产
分类号: DF413.2
页数: 5
摘要: 采种都昌万户乡部份村庄自清顺治年间起,即有采集马尾松种的传统习惯。建国后,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采种育苗被县人推崇。除少量县内没有或者稀有的种源调入外,杉、马尾松、泡桐、麻栎、苦槠等,主要依靠自行采集。1951年至1964年,全县共采集种子33717.5公斤,年均2247.5公斤。1957年5月西岸乡星光高级社在贯彻“三自”方针中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林业模范单位。70年代,全县植树造林高潮掀起,育苗和造林用种量大增,每年采集林种达5000公斤左右。1984年后,全县自采林种趋向稳定,基本满足县内育苗和直播造林需要,年采种量基本在3000公斤左右。育苗万户乡江家岭农民把育苗作为传统副业,到1 989年已有400余年历史。至1 957年,共育苗403亩,年均50亩。
关键词: 林业管理 营林生产

内容

采种都昌万户乡部份村庄自清顺治年间起,即有采集马尾松种的传统习惯。
  建国后,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采种育苗被县人推崇。除少量县内没有或者稀有的种源调入外,杉、马尾松、泡桐、麻栎、苦槠等,主要依靠自行采集。1951年至1964年,全县共采集种子33717.5公斤,年均2247.5公斤。1957年5月西岸乡星光高级社(今万户乡江家岭)在贯彻“三自”(自采种、自育苗、自造林)方针中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林业模范单位。70年代,全县植树造林高潮掀起,育苗和造林用种量大增,每年采集林种达5000公斤左右。1984年后,全县自采林种趋向稳定,基本满足县内育苗和直播造林需要,年采种量基本在3000公斤左右。
  引种,自50年代始,全县陆续引进了火炬松、湿地松、意大利杨、泡桐、水杉、池杉、马挂木、油橄榄、银荆、木荷、紫穗槐等20多个优良树种种子或苗木栽培观察,1989年大多数树种先后成材。
  育苗万户乡江家岭农民把育苗作为传统副业,到1 989年已有400余年历史。民国25年(1936年)县署在县城东郊周家咀建立县苗圃。民国35年,县内有20多个乡办苗圃,总面积55亩,育油桐、油茶、马尾松等林苗89300棵。
  1950年,县人民政府建立县苗圃。采取以国营、个人并举的方法进行育苗。至1 957年,共育苗403亩,年均50亩。60年代始,育苗由个人转向集体,并在1966年创办了国营长垅苗圃,总面积80亩,圃地面积30余亩,培育杉、松及一些风景苗,年产量达1 00万棵。各乡亦先后建立了育苗基地,培育本乡造林苗木。至1 980年,全县育苗8926亩,年均372亩。
  1981年,农村生产责任制建立,育苗专业户和重点户应运而生,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担负起全县造林所需苗木的培育任务。产苗量也趋向稳定,至1989年,全县共育苗3917亩,年均392亩。
  第二节植树造林成片造林民国33年(1944年),始见县内以政府名义动员民众植树造林。至民国35年,全县造林159亩,栽植油桐、油茶、马尾松、杉树38900棵。其中,林木成活率最低的沙岭乡63%,最高的谭湖乡78%。民国36年春,县任远中学为解决校办经费,组织学生在南山种植油桐。
  建国后,县人民政府于1950年提出“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口号,运用栽植和直播造林方法,是年全县完成造林1250亩。至1969年,全县累计完成造林51 0539亩,年均25527亩。但由于不注重质量,忽视适地适树原则,抚育管理未跟上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极低。
  70年代起,按照林业生产基地化、林业经营林场化的要求,都昌掀起成片造林的高潮,1970年全县完成造林101406亩,其中经济林48806亩,成为都昌造林史上造林面积和营造经济林最多年份。1971年,又组织专业人员于武山垦山造林500余亩,创办了国营红光林场。1972年,县革命委员会组织有关社队领导去湖南、湖北参观学习垦山造林经验。随后,全县各地大办社、队营林林场。当年冬,徐埠公社全民动手,垦山250余亩,办起了象山林场。土塘公社珠光大队在黄冈山全垦植杉1 80亩,办起r珠光林场。1 973年全县推广象山及珠光全垦造杉的经验,全县全垦连片造林1万多亩。1974年又连片营造杉木林4万余亩,并相继建立了,大港等16个公社以杉木为丰的用材林基地。1977年,全县再次组织6万劳力进军武山,奋战半月,连片营造近万亩杉木林。至此,全县1 0年中造林470889亩,其5000亩以上的人工林基地乡有中馆、鸣山、徐埠、汪墩等公社。
  1978年后,县人民政府贯彻执行《森林法》,继续采取措施,大搞荒山造林。1 982年县成立绿化委员会,指导和规划全县绿化任务。同年全县完成林业“二定”。国家、集体、个人一齐卜,出现了国营、集体、千家万户造林的新局面。1981年,土塘乡佛子村农民周献奇扎根凤凰岭,承包600亩荒山,3年完成绿化任务。成为都昌第一个大面积垦山造林的专业户。1980年至1986年,全县共营造人工林1 04869亩。1986年1 2月,中央绿化委员会特授予都昌县绿化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989年止,全县累计造林达1238072亩,由于管理等诸多原因,保存面积为1 4241 0亩。
  “四旁”零星植树清代,农家在屋前房后、田头地角栽植零星果木、棕榈、乌桕、油桐、樟树等树木。民国35年县直20个单位开展植树活动,参加人员660人,栽植油桐和马尾松5400棵。
  1950年,县人民政府重视并提倡“四旁”零星植树,当年全县完成0.5万棵。1957年,全县组织25000名青少年义务植树3.2万棵。1950年至1980年,全县累计完成“四旁”植树934万棵。
  1982年,都昌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的决议》,此后,每年3月12日“植树节”前后,中共都昌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都带领县直机关干部在南山、县城街道、机关庭院开展义务植树。1986年1 0月,都昌县委机关大院,县人民医院、县博物馆等单位被江西省绿化委员会授予全省绿化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989年止,全县义务植树831万棵。
  第三节封山育林建国前,都昌农村即有运用乡规民约对山林进行封禁的传统习惯。多宝乡长冲刘家有一片沙山上长的阔叶树林,已封禁200余年,林内古木参天,有效地挡住了风沙,保护了村庄。
  建国初,都昌继续沿袭传统方法,年封育面积5万亩以上。1962年始,全县先后在中馆乡南塘村、鸣山乡九山村、多宝乡寺前李村等地进行试点,将传统方法与运用法律、行政等手段相结合,进一步保证了封山育林的效果,随后推广全县。至1985年,全县封山育林面积达42万余亩,其中:全封202607亩,半封223607亩。封育成林面积30万亩,活立木蓄积50.9万立方米。是年,都昌获全省封山育林先进县,鸣山乡获全省封山育林先进乡荣誉称号。同年5月,全国封山育林会议在九江召开,与会代表特地来都昌参观了鸣山九山、南峰油山、苏山徐港、多宝寺前的封育现场。一致认为:“江西省都昌县群众制定的乡规民约,在封山育林中发挥了强大威力”。
  第四节林木抚育抚育民国年间,群众无专门林木抚育习惯,仅以在林内砍杂和套种作物代替抚育。建国后,全县始对林木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抚育。50年代至60年代,主要是铲、割杂草。1953年至1959年全县共完成抚育295809亩。其中:幼林抚育205560亩。60年代全县年均抚育面积一般在2万亩左右。70年代提出了“作山如作田,管林如管棉”的口号。加强了新造林地的抚育,实行专业队管抚。其方法是:新造林地在头3年,每年坚持春、秋两季各进行1次,松土除草、培土壅兜、除萌割蔓等抚育管理活动。后2年,则于秋季抚育1次。10年中累计完成抚育面积17.9万亩。80年代后,除继续精心抚育外,还适时对70年代的杉木人工林进行合理间伐,促进成材,每年间伐面积5000亩左右。
  垦复为提高油茶单位面积产量,自60年代中期起,都昌对油茶实行垦复。方法是:一年一浅锄,三年一深挖;夏季浅锄,冬季深挖;幼林浅锄,老林深挖。每年2次,头一次在5月至6月,第二次在8月至9月。垦复时还结合修枝整形和合理施肥。中馆乡油茶林通过多年垦复管理,达到了“三年开花,四年结果,自给有余”。湖南省林业厅及宜春地区林业局曾先后到该乡参观。
  毛竹垦修从50年代始,大港等地就已开展。主要是对竹林进行砍杂、浅挖、施肥,每年完成面积1 000亩左右。
  改造50年代,都昌主要采取传统封禁措施对次生林进行培育。60年代始,全县在封山育林的基础上,实行封改结合、封造结合的方式改造次生林。主要采取“六砍六留”(即砍杂留主、砍丛留一、砍弯留直、砍弱留壮、砍密留稀)的抚育间伐型、封育型及封育改等改造措施,提高林分质量。到1986年全县共完成次生林改造36.6万亩。该项推广技术成果由九江市科委鉴定通过,同年还荣获九江市政府颁发的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
  第五节林业基地基地 1974年后,都昌相继建立了杉木用材林、油茶林、油桐林、速生丰产林等4种类型的基地。
  杉木用材林基地:1974年,经省林业厅批准建立。范围包括武山、红光、朝阳3个国营林场和大港、盐田、鸣山、双桥、狮山、杭桥、土塘、化民、阳峰、汪墩、徐埠、张岭、北炎、春桥、苏山、左里、汪墩1 7个公社,规划上报面积24.8万亩。到1989年保存面积为10万亩。
  油茶基地:1978年,经省林业厅批准建立。范围包括汪墩、左里、鸣山、苏山、张岭、北炎、徐埠、大港、盐田、双桥、狮山、土塘、化民、阳峰、三汊港、大沙、北山、东山18个公社和国营红光林场,规划基地面积为1 0万亩。至1989年保存面积为5070亩。
  油桐基地:1978年经省林业厅批准建立。范围包括杭桥、阳峰、三汊港、大沙、和合、西源、周溪、东山、北山、都昌镇、汪墩、苏山、春桥、徐埠、盐田、双桥、土塘17个公社和国营红光林场,规划上报面积2.5万亩。1989年实有油桐林面积1140亩。
  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1986年11月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范围包括武山、红光、朝阳3个国营林场和大港、盐田、北炎、张岭、春桥、苏山、左里、徐埠、鸣山、中馆、狮山、土塘、化民、杭桥、阳峰、汪墩、大树17个乡103个村委会,总面积16. 27万亩。其中:宜林地造林面积11.34万亩,幼林培育4.93万亩,到1989年完成造林3.2万亩,幼林培育0.9万亩。
  林场民国33年(1944年)1月,县政府派技佐督导各乡建林场,至8月,仅于鼎新乡建林业基地1 4亩。民国34年,县农林场建立,“办理各种经济农业事业业务”。是年,各乡(镇)林场总面积达159亩。种植油桐、油茶、马尾松、杉树3.8万余株。民国35年,全县36个乡(镇)办林场29个,但因“乡镇林场经常工作与管理由附近居户轮流担任之,均不计工数”,而致管理流于形式。建国后,全县先后建立了国营武山、红光、朝阳3个国营林场和县园林场。截止1 989年,并相继创办了252个乡村林场。
  武山林场:位于武山南麓,1 958年创办,初名武山综合垦殖场,1 961年改称今名。场部设盘冲涧,下设梅溪、曹芳、谢家亭、盘冲涧、王玉涧5个分场和谢家山挂钩队。1 989年,全场共有职工230人,其中管理人员18人、技术人员8人,土地总面积1 7925亩,林业用地面积1 701 0亩,占总面积94. 9%。有林地面积4260亩,占林业用地面积25%。其中;用材林421 5亩,灌木林地1935亩,未成林造林地1 350亩,苗圃地135亩,无林地9345亩,总覆盖率45. 2%。活觅木蓄积量达28381立方米。其中杉木26699立方米。1984年开始间伐,年均间伐材积400立方米左右。
  红光林场:位于武山中部,与湖口、彭泽县接壤,1970年冬创建。场部设在杉棚涧,下设3个分场和1个挂钩村委会。4个村民小组。1989年全场共有职工60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技术员2人。总面积20415亩,林业用地20220亩,占总面积99%。有林地12495亩,占林业用地61.7%。疏林地465亩,灌木林地1620亩,未成林造林地135亩,无林地11520亩。森林覆盖率69.1%。活立木蓄积量为1 7019立方米,其中杉木7033立方米。1985年开始间伐人工林,年均间伐材积100立方米左右。该场竹林面积亦有3030亩,占全县竹林的35. 6%,年均产毛竹2万根。
  朝阳林杨:位于阳储山北端,由两块不相连林地组成,其一位于化民乡官洞山;其二位于徐埠乡扬岭水库内的野山涧。1 969年冬建场。场部设在官洞山,下设扬岭、场部2个分场。1 989年共有职工39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技术人员5人。总面积4365亩,林业用地1335亩,有林地21 30亩(人工杉木林1 770亩,占有林地83. 10/),未成林造林地285亩,无林地1920亩。森林覆盖率48. 8%。活立木蓄积量14028立方米,其中,杉木1 2406立方米。1982年始间伐,年均间伐材积200立方米左右。
  园林场:1959年建场,场部设在城东郊二赋庵,下设1个生产组。该场以经营果树、苗木为主。1 989年共有职工20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技术员1人。总面积293亩。果园15亩,苗圃地30亩,农业用地1 50亩。
  乡、村(社队)林场:1959年始兴办集体林场。都昌镇园林场、周溪泗山林场、南峰大山林场、东山大埠林场为都昌首批社办林场。1 962年春,万户公社杨桥大队建立了全县第一个队办林场。
  70年代始,都昌提出“垦好一片山,栽好一片林,留下一批人,办好一个场,科学管好林”后,林场发展较快。1972年,县革命委员会作出了建立林业专业队和整顿林场的决定后,社队林场发展日渐完善,成为全县集体育林的主力军。到1978年止,全县29个公社有社办林场31个;364个大队有队办林场31 3个,专业劳力达到3585人。
  80年代,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山林实行“三定”,各乡、村林场制订了“山划片,人分组,工分到山,责任到人”的四定一奖赔生产责任制,将林场专业劳力由原先回队分配改为在场分配,乡、村林场独立核算。1989年止,全县有乡、村林场252个,其中乡办林场56个,村委会办173个,村民小组办15个,合作办8个。林场职工1683人,技术人员20人。经营总面积达158365亩,有林地123073亩,未成林造林地1 7537亩,苗圃地255亩,宜林地1 6309亩,其它11 91亩。1 0万亩人工杉木林已郁闭成林,2万卣开始间伐,共取小径材1万多立方米,价值300多万元。自给有余或基本自给的林场】33个,占林场总数44. 8%。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