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品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021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品种
分类号: DF413.3
页数: 2
摘要: 牛都昌地方牛种为本地黄牛和滨湖水牛。但体型不大,成年黄母牛平均体重209公斤,体高102.44厘米,体长124厘米,胸围142. 33厘米,管围1/1. 33厘米。特征为体型高大,骨骼粗壮结实,肌肉丰满。成年体尺、体重以阉牛最大。阉牛平均体重509. 39公斤,体高130. 76厘米,体长160.7厘米,胸围203. 21厘米;成年公牛体重为464. 54公斤,体高125. 57厘米,体长154. 15厘米,胸围191. 52厘米;成年母牛体重为422. 78公斤,体高l22. 91厘米,体长l47. 68厘米,胸围190. 32厘米。犊牛在6-8个月自行断乳,周岁可穿桊,3岁左右可操犁耙,4岁正使役,6岁左右齐口,役期可达17-18周岁。猪都昌地方特色猪种为“六白猪”。据51头母猪体测统计,平均体重19公斤,体高19厘米,体长93厘米,胸围85厘米。
关键词: 畜牧业 农业经济管理

内容

牛都昌地方牛种为本地黄牛和滨湖水牛。
  本地黄牛:系原始地方品种,具有抗热、抗寒、抗病力强,耐粗饲、耗料少,易管理等优点。但体型不大,成年黄母牛平均体重209公斤,体高102.44厘米,体长124厘米,胸围142. 33厘米,管围1/1. 33厘米。
  滨湖水牛:属江西省优良牛种,性情温顺,力大劲韧,抗病力强,能耐粗饲,且易调教,适宜水田耕作。特征为体型高大,骨骼粗壮结实,肌肉丰满。全身被毛较稀,呈灰色或灰褐色,颈部均有I条4-5公分的白毛环(少数牛有2条),毛短而粗硬,皮肤厚具有弹性,额平,眼睛明亮有神,咀宽鼻大,耳直立灵活,背腰平宽,胸围可达2米以上,尾短不过飞节,肢努端正,蹄园形,趾紧靠。公牛(包括阉牛)角向上弯曲,颈粗而厚;母牛角向内上方弯曲,颈较狭长,胸深而宽,乳房发育较差,乳静脉不够显露。成年体尺、体重以阉牛最大。阉牛平均体重509. 39公斤,体高130. 76厘米,体长160.7厘米,胸围203. 21厘米;成年公牛体重为464. 54公斤,体高125. 57厘米,体长154. 15厘米,胸围191. 52厘米;成年母牛体重为422. 78公斤,体高l22. 91厘米,体长l47. 68厘米,胸围190. 32厘米。按每天使役8小时计算,犁田量阉牛3-5亩,公牛3 4亩,母牛2. 5-3亩。犊牛在6-8个月自行断乳,周岁可穿桊,3岁左右可操犁耙,4岁正使役,6岁左右齐口,役期可达17-18周岁。主要分布在周溪、都昌镇、北山、多宝、左里、新妙等沿湖乡村。
  猪都昌地方特色猪种为“六白猪”。都昌“六白猪”,早在两百年前就已形成,是省内体型最小,成年体重最轻的地方猪种。据51头母猪体测统计,平均体重19公斤,体高19厘米,体长93厘米,胸围85厘米。外貌特征是:头狭长,耳中等下垂,整个躯体前小后人,呈楔形,全身毛黑稀短,皮肤略带粉红色,额面、尾尖、四肢下部为白色毛,具有六白特点,故称都昌“六白猪”。性成熟早,公猪牛后2. 5-3月龄表现有性欲,3.5-4月龄开始配种;母猪生后2.5至3月龄便出现初次发情,多在5月龄后配种。生长缓慢,在农村一般饲养条件,肥育1年为50 60公斤,屠宰率为68./17%±1.7%。但从实地调查发现,该猪种具有皮薄(0.2厘米),肉质好(肌纤维细嫩、粗蛋白占21.38%,粗脂肪占18. 640%),瘦肉率高(胴体瘦肉率为47.89%±1.56%),耐粗饲、耗料少、抗病力强、母性好。是提高商品猪瘦肉率难得的杂交亲本,也可为今后培育提高瘦肉型新猪种提供宝贵的种质资源。
  马解放前县衙、军队、马行及个别豪门富户养马;建国初县、区机关中养马作交通工具。均属外地引进种,60年代后,已属鲜见,主要用于娶亲时作新娘坐骑。
  羊无地方品种。民国35年(1 946年)曾引进瑞十乳山羊4头。1958年大跃进时,又引进新疆半细毛绵羊209头,在苏山、南山国营综合垦殖场试养,但均因自然、社会因素,逐年减少,现已难见。
  兔无地方品种。建国后,曾多次引进安哥拉长毛兔在县内推广饲养,但因兔毛收购价格不稳定,加之饲养习惯和经验缺乏,渐渐鲜见。
  狗属都昌地方原始品种。多用于护家或狩猎。近年来,狗肉已成为市场畅销的肉类食品,养狗农户日渐增多。
  猫都昌猫为原始地方品种。农村有养猫的传统习惯,主要用于捕鼠。60年代后,由于广泛采用化学药物灭鼠,致使不少猫食死鼠中毒死亡,数量大为减少。
  第二节禽类品种鸡都昌鸡为地方小麻鸡种。具有早熟、觅食力强、耐粗饲和抗病力强的特点,其肉质细嫩,食味佳。但个体小,公鸡只有1.5公斤左右,母鸡1公斤左右,年产蛋80-150枚。
  鸭无地方品种,多为引进的安徽麻鸭和北京鸭,以多宝、左里、新妙、汪墩、春桥、大港、周溪等地饲养较多。
  鹅建国前,都昌没有养鹅习惯,直到1958年后方有很少农户饲养,1983年徐埠乡曾从安徽购进雁鹅一千余只,在象山林场饲养。
  鹌鹑 1986年始,有的养鸡专业户从外地引进鹌鹑饲养,销往景德镇市等地。
  蜂都昌山区农村素有用木桶养中蜂的习惯。1957年始,苏山、武山等地从外地购进意大利蜂饲养。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