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捕捞工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94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捕捞工具
分类号: S972
页数: 1
摘要: 网具网具原多采用麻结成,敷以猪血、柿油以利爽水。建国后,60年代开始使用尼龙丝、乙烯丝等人造丝网具,麻制网具逐渐淘汰。网具由纲索、网身、沉子、浮子等部件组成。网身长短深浅、网眼大小稀密,构成不同类型的网具。按其形状、用途和施放方式,分拖网、拉网、围网、流网、罩网等多类。大型密目拖网捕上中层小杂鱼,大型稀目网捕大中型鱼类,扒网用于冬汛捕捞河港底层鱼类,腰网用于捕捞爱群栖的凤尾鱼、针鱼、银鱼等小型鱼类。目大则刺挂较大体形的鱼,目小则刺挂小型鱼。筏用竹签削尖烤制而成,富弹性,筏尖套入芦管,再将煮熟麦粒嵌入芦管另端。
关键词: 捕鱼工具 捞捕设备

内容

网具网具原多采用麻结成,敷以猪血、柿油以利爽水。建国后,60年代开始使用尼龙丝、乙烯丝等人造丝网具,麻制网具逐渐淘汰。网具由纲索、网身、沉子、浮子等部件组成。网身长短深浅、网眼大小稀密,构成不同类型的网具。按其形状、用途和施放方式,分拖网、拉网、围网、流网、罩网等多类。
  拖网:采用拖曳法捕捞底层或中上层鱼类的网具总称。据网身长短、网眼大小、网囊深浅分大型密目拖网(俗称大苏网),大型稀目江网、湖网、扒网、腰拖网等种。大型密目拖网捕上中层小杂鱼,大型稀目网捕大中型鱼类,扒网用于冬汛捕捞河港底层鱼类,腰网用于捕捞爱群栖的凤尾鱼、针鱼、银鱼等小型鱼类。
  围网:又称刺网、丝网、锋网,为建国后60年代开始使用最为广泛的网具之一。网身延长成长条形,根据捕捉对象个体大小,有稀目、密目之分,通常习惯以手指径计算网目大小,分二指、三指、四指等多种。目大则刺挂较大体形的鱼,目小则刺挂小型鱼。
  风网:属袋形网、拖网类。装于船尾,网口贯一横木,靠风力拖曳,将过往鱼类捕入袋内。
  罩网:从水面向下围罩鱼类的网具,俗称打网、抛网,属袋形网类。网口圆形,口面直径约3米,囊深有袋,用铁条作沉子,借以加速网身下降。分圈网、撑网等种,多用于浑水或深潭扎筏作业,亦可于河口、港畔作业。
  袋形网:包括百袋网、袋网、虾绠网等种,可张放,亦可拖动。
  毫:亦属袋形网类,用于春、冬两季装放于河口泄水处,拦截自上游下泄各种鱼类。另有一种筏制毫,圆柱形,入口处具竹制尖倒刺,鱼入毫内则不可逃出。毫常装于流水窄港中。
  罾:由方形网身、支架、撑竿组成,有定位、活动2种。用于河畔捕捞过往鱼类的常用小型工具。
  钩具为挂捕大中型鱼类的主要工具,由纲索、钩绳、渔钩、浮筒组成。其种类较多,分沉钩、浮钩、流钩、趟钩、拖缠钩、梭钩、镣等种。沉钩、浮钩、流钩又称捆钩。
  捆钩:纲绳一般长50-300米不等,钩形较大,取钢丝淬火制成,钩尖极为锋锐。将钩柄系于钩线一端,钩线另一端固定于纲索上,每尺余1钩,浮筒置于纲索两端,张放于流水侧,刺捕体型较大鱼类。
  镣:用来捕刺底层鱼类钩具,靠行船拖动将鱼体挂住。
  梭钩:将大型捆钩扎于较粗纲索上,尺余1钩。冬季2人作业,各于河一侧,靠往返拖动纲索挂钩落泥大型鱼类。
  铁扒:形状似竹扒,一端爪形,上扎捆钩,手握竹竿,靠河底扒挂鱼类。
  钓具采用诱饵装钩捕某些贪食性鱼类的工具,属延绳钓。由纲绳、钓线、渔钩(或筏子)、饵、浮筒组成。
  放钩:将歪咀钩系于钩线一段,钩尖挂蚯蚓为饵,1篙钩长约10米以上,施放于涨水河滩草洲浅水区,为春夏之交常用工具。
  卡子:又称筏子。筏用竹签削尖烤制而成,富弹性,筏尖套入芦管,再将煮熟麦粒嵌入芦管另端。主捕鳊、草、鲤等草食性或杂食性鱼类。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