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都昌县志》 图书 |
唯一号: | 140520020210006932 |
颗粒名称: | 杂交制种 |
分类号: | S33 |
页数: | 1 |
摘要: | 1976年县农科所首次进行杂交稻制种,共制0.5亩,组合为汕优2号、4号。同年7月由县农技站、农科所组织7名技术干部赴湖南、广东学习考察杂交制种技术。11月组织第一支育种队共26人去海南制种,共制汕优2号60亩,单产7.5公斤。此后多次去海南制种,以解决生产用种。县内制种繁殖原则是春繁秋制,县繁社制。天气不利时,平均亩产仅1 5公斤。因此,全县制种用不育系基本依靠外地调进。制种初期以公社为单位进行,向制种户包产,每亩550公斤。由于秋制受隔离条件制约和气候、劳力诸因素影响,往往花期不遇而杂种率又高,杂一代亩产量仅20公斤。1981年将秋制改为夏制,社制改为县制,单产达40公斤。1982年首次突破50公斤。 |
关键词: | 良种繁育 人工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