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植物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92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植物保护
分类号: S4
页数: 3
摘要: 植保工作始于民国34年。建国后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派员分管。1964年成立“都昌县病虫测报站”。1971年各公社配备了1名半脱产测报员,各大队、生产队配备了查虫员、配药员,形成了病虫测报网。县测报站定期检查农作物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发出预报,每年发出中长期预报4至5期,准确率达85%,短期预报9至10期,准确率达95%。乡级测报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订正、补充县站预报,协助当地政府组织防治。村以下查虫员则负责查虫口密度或病害率定防治对象田;查病虫发育进度或发生程度定防治时间;查田间施药效果定对路农药和施药方法等实际工作。建站后查清了主要作物检疫对象的分布,开展了种子产地检疫和确定了都昌县主要农作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对象。
关键词: 植物保护 病虫害防治

内容

植保工作始于民国34年(1945年)。建国后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派员分管。1964年成立“都昌县病虫测报站”。1971年各公社配备了1名半脱产测报员,各大队、生产队配备了查虫员、配药员,形成了病虫测报网。县测报站定期检查农作物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发出预报,每年发出中长期预报4至5期,准确率达85%,短期预报9至10期,准确率达95%。乡级测报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订正、补充县站预报,协助当地政府组织防治。村以下查虫员则负责查虫口密度或病害率定防治对象田;查病虫发育进度或发生程度定防治时间;查田间施药效果定对路农药和施药方法等实际工作。
  植物检疫县植物检疫站创建于1984年,与测报站合署办公,配备检疫干部3人,基层检疫员3人。建站后查清了主要作物检疫对象的分布,开展了种子产地检疫和确定了都昌县主要农作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对象。 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种类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调整,栽培、耕作制度的改革,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品种的更新换代,农作物病虫的种类和数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水稻病虫害:大致可分三个发生发展阶段。1955年前,中稻主要病害为胡麻叶斑病;虫害主要为铁甲虫、负泥虫、食根金花虫、二化螟和稻苞虫。1957年后,主要病害为恶苗病、稻瘟病、萎缩病和赤枯病;主要虫害为三化螟、稻纵卷叶虫、稻蝽象、浮尘子、稻蓟马、稻白背飞虱等。1985年后,主要病害为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疫霉病及制种田的恶苗病,稻粒黑粉病、叶鞘腐败病等;虫害为白背飞虱、褐飞虱、浮尘子、二化螟、稻蝗虫、粘虫等。
  棉花病虫害:1957年前,主要病虫是金钢钻、叶跳虫、盲蝽象、角班病、炭疽病、立枯病。1958年后主要病虫是红铃虫、棉铃虫、红蜘蛛、叶跳虫、棉蚜虫、地老虎、炭疽病、立枯病、角班病。1976年后发生枯萎病。
  油菜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和为害较重的病害为菌核病、霜霉病;虫害为菜蚜、猿叶虫、小菜蛾、潜叶蝇、黄条跳岬。
  小麦病虫害:主要病害为锈病、赤霉病;虫害为麦蚜、粘虫。
  芝麻病虫害:主要病害为黄枯病、细菌性班点病;虫害为天蛾、蝽象。
  病虫防治农作物病虫防治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农业防治:50年代始推行“三光”(田边杂草铲光、禾蔸检光、烧光)灭虫。此后,又相继采取选用抗病虫害力强的作物品种及轮作换茬、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科学管水等方法,创造不利于病虫害的环境。
  生物防治:1980年6月至1981年12月,县测报站查明全县农作物寄生性天敌52种、捕食性天敌67种,计11目39科1 19种。随即在工作中注意引诱和保护天敌,引诱蜘蛛、瓢虫捕食棉蚜虫;引诱马蜂捕食棉铃虫、红铃虫、造桥虫;水田深开腰沟、围沟保护青蛙、繁殖蝌蚪;驱鸭入田捕食害虫。
  物理防治:50年代,水稻广泛采用风选、筛选、盐水和泥水选种。60年代推广铁锅选种。70年代,发动千家万户点灯诱灭螟蛾,并在有电源地区引进黑光灯诱蛾。在棉区还广泛使用糖醋和雌性昆虫激素诱杀红铃虫、地老虎、二化螟。插柳把诱杀棉铃虫、红铃虫、金龟子,插棕皮引诱地老虎成虫产卵。
  药剂防治:50年代杀虫剂主要运用烟筋石灰水、棉油皂、石灰硫磺合剂、除虫菊、六六六、滴滴涕。1956年引进西德产1605。杀菌剂主要有西力生、赛力散、波尔多液。60年代至70年代,选用的杀虫剂有1605、1059、敌百虫、敌敌畏、甲六粉、乐果、苏化203、磷胺、亚胺硫磷、西维因、氟乙酰胺、马拉硫磷、达青松、杀螟杆菌、白僵菌、鱼滕精、毒杀酚等。杀菌剂有401、402、稻脚青、托布津、升汞、稻瘟净、杀枯宁、多硫化钡、井冈霉素、百菌净等。1972年至1979年,因化学农药不敷需要,全县组织大搞土农药5620余吨。80年代杀虫剂增加的新品种有甲胺磷、杀虫、霜叶蝉散、呋喃丹、敌杀死、杀虫脒、三氯杀螨矾、氯氰菊脂(兴棉宝)、双效菊酯、戊菊脂、东西除虫菊脂、BT乳剂。杀菌剂增加敌克松、多菌灵、富士一号、三环唑、川化018(敌枯霜)、粉锈灵、抗菌素120、速克灵、抗枯宁、瑞枯灵等。施药方法实行种子消毒、叶面喷洒和土壤施药三者相结合。
  草害、鼠害防治 1985年至1986年开展农田杂草普查,查明水田杂草1 2种,主要为鸭舌草、牛毛毡、矮慈菇、节节菜、稗、四叶萍;旱地杂草65种,主要为香附子、斑地锦、海滨酸模、酸模叶蓼、紫花地丁、蟋蟀草、牛筋草、马唐、狗牙根。有史以来,除草均用人工锄或耘耥等法。民间亦有用桐油防治香附子者。60年代始试行化学除草,1964年用敌稗乳剂。1 981年至1 983年小面积试验40%拉索乳剂和敌草隆杀灭旱地杂草。1984年至1986年在徐埠、春桥、北炎等地大面积使用40%地乐安防治大豆菟丝子1.5万亩,效果达90%。1 985年引用草甘磷杀灭桔园丝毛根、狗牙根和爬山虎,效果显著,随后在果园、桑园推广。
  都昌鼠类有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屋顶脊鼠。其中小家鼠和黑线姬鼠又是农田鼠。近年来主要采用药剂毒杀。1984年前灭鼠药以磷化锌和安妥为主,1985年后改为敌鼠钠盐,1987年改用大隆,杀鼠效果显著。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