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923
颗粒名称: 施肥
分类号: S5
页数: 2
摘要: 棉花多数采用麦地或油菜地套种直播。播种前种子经过严格粒选、晒种和“401”药剂浸种或温水浸种,用草木灰搓后施肥农家肥利用:50年代初,贯彻“以农家肥料为主,商品肥料为辅”的方针。农田肥料90%以上是农家肥。全县农作物稿杆年产量19万吨,60%用于垫栏沤肥,少数稿杆直接返田。各种饼肥年产量7500吨左右,均粉碎直接下田。80年代开始用作配合饲料,转化粪肥下田。农村普遍有铲草皮烧火粪的经验,每亩施用量20至25担,用于各种农作物播种时盖籽,有保温、增肥,防板结、加速出苗扎根的效果。草木灰主要用于豆科作物播种遮籽,近年来逐步用于水稻育秧。其它土杂肥料还有地皮土、陈墙土、灶砖土、垃圾、扬尘灰等。1977年始,每年均购进几千克至数万克。
关键词: 栽培方法 农作物利用

内容

棉花多数采用麦地或油菜地套种直播。播种前种子经过严格粒选、晒种和“401”药剂浸种或温水浸种,用草木灰搓后施肥农家肥利用:50年代初,贯彻“以农家肥料为主,商品肥料为辅”的方针。农田肥料90%以上是农家肥。全县农作物稿杆年产量19万吨,60%用于垫栏沤肥,少数稿杆直接返田。各种饼肥(菜子饼、芝麻饼、棉仁饼)年产量7500吨左右,均粉碎直接下田。80年代开始用作配合饲料,转化粪肥下田。农村普遍有铲草皮烧火粪的经验,每亩施用量20至25担,用于各种农作物播种时盖籽,有保温、增肥,防板结、加速出苗扎根的效果。草木灰主要用于豆科作物播种遮籽,近年来逐步用于水稻育秧。其它土杂肥料还有地皮土、陈墙土、灶砖土、垃圾、扬尘灰等。
  绿肥利用:1955年以前,每年播种代用绿肥3至4万亩,1956年试种红花草1000亩,以后迅速推广。1958年后,年达10万余亩。1966年后年达20万亩左右。1981年后因发展油菜,每年仍保持1 0万亩上下。鲜草产量一般1至1.5吨,高的2.5至3吨。红花绿肥的发展,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起到了积极作用。1965年至1968年,棉地推广麦行套种蚕豆作绿肥,面积达5至6万亩。因蚕豆连作易感病,引起棉苗出土不齐和诱发地老虎而淘汰。其他如旱地绿肥和水生绿肥,只在局部地区试种,均未大面积推广。
  化学肥料利用:1952年始使用氮肥,主要为硫酸铵(又称肥田粉),全年使用量1501吨。1959年使用了82136吨。50年代末逐步推广了碳酸氢铵、氨水和尿素。60年代末至70年代,碳铵和氨水成为主要氮肥而取代硫酸铵。80年代尿素量增加,淘汰了氨水。其他氮肥品种如氯化铵、硝酸铵、石灰氮等,均先后在部分地区使用,未大量推广。在使用方法上,早期用作追肥,面施居多。一般硫酸铵亩用7.5至10公斤,碳铵15至20公斤,尿素4至5公斤,氨水40至50公斤。70年代大力提倡氮肥深施作基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亩用碳铵量一般在25至30公斤,多的50公斤;尿素用量15公斤左右。磷肥使用起步较慢。50年代推广过磷酸钙,多用于棉花和红花草拌种。60年代钙镁磷是主要磷肥品种。初因不懂使用方法,亩施50余公斤仍不见效。1962年改面施、撒施为沾秧根、做种肥,亩用25至30公斤,肥效显著提高。低产田凡不施磷肥的,即使大量施氮亦坐蔸翻黄。至70年代末已为农民普遍接受而供不应求。钾肥主要为氯化钾,1973年始使用,80年代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大量用于杂交稻和棉花追肥,亩用量5至7.5公斤。1973年始引进复合肥(三元复合肥),尚未普及。施肥方法亦由单一施用转为优化配方使用,并广泛采用根外追肥。微肥已大面积用于生产,油菜施硼,棉花施硝酸稀土,花生、红花施钼,均取得显著效果,为农民接受。
  微生物肥料利用:50年代开始使用,引进了红花根瘤菌和大豆根瘤菌。1987年引进油菜增产菌,用于油菜拌种或花期喷施。1970年推广自制5406菌肥。70年代大搞腐殖酸铵,效益不显著。
  其他肥料利用:湖草是滨湖地区传统大宗肥料。全县年打湖草约40至50万担,主要用于棉地冬季深埋和夏季盖于棉行间,亦用作水田基肥。丘陵地区素有割取青草及灌木嫩枝鲜叶下田作肥习惯。塘泥、湖泥也被广泛用作肥料,70年代前,每年冬季都抽干塘水取泥,亩田挑土200至300担。
  生长激素利用:1969年曾土法上马生产920,因技术原因次年停办。1971年引进上海产水剂920试用于蔬菜(菠菜)效果显著。1977年始,每年均购进几千克至数万克。1970年引进2. 4D,试验后未推广。1981年引进矮壮素用于棉花,对控制棉花疯长有很好效果。1 983年引进乙烯用于棉花催熟,效果不明显未推广。1987年引进多效唑,用于水稻育秧,有控制秧苗伸长、促进多分蘖、节约用种量、促进移栽返青等多种效果,农民争相购买。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