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都昌县志》 图书 |
唯一号: | 140520020210006880 |
颗粒名称: | 水稻品种 |
分类号: | F307.1 |
页数: | 2 |
摘要: | 建国初期,中稻大面积栽培的为细秆籼、大秆籼,其次为木子糯、蜜蜂糯、毛红糯、草鞋糯、三粒寸等糯型品种。均为4月中旬播种,9月中旬收获,生育期1 45天左右。小面积栽培的有抚州早,生育期115天,立秋前5天收获;红米早,生育期125天,立秋后4天收获。沿湖一带也有少量二晚栽培。1 957年至1 958年曾引进猪毛簇、牛毛黄、苏扬41 2、水源三百粒等粳稻品种,因生育期长,又不适合都昌食用习惯,未能普及。1 961年引进雪花糯,开创了都昌二季晚糯的历史。1 984年引进杂交早稻威优35,单产一般400至450公斤,比常规品种亩增75至100公斤。1987年引进中熟的威49,单产450至650公斤,1988年全县大面积推广。一晚引进了杂交稻汕优63,取代了科字6号。 |
关键词: | 作物 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