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革命武装斗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84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革命武装斗争
分类号: D041
页数: 3
摘要: 同年6月9日,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礼送共产党员出境”的指令到县,县自卫大队副队长刘天成公开叛变革命,在县城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并组织国民党都昌县清党委员会。22日,中共都昌县委委员向先鹏同谢宝树、谢式南率水警中队百余人,乘船自湖口出发,午后于县城郊五谷咀登陆,分2路扑城。向先鹏率l队于北门进城,随后谢式南亦克东门,刘天成等仓皇弃城溃逃。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重新掌握县城,至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后,都昌复被白色恐怖笼罩。
关键词: 工农联盟 武装斗争

内容

民国16年(1927年),南京“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周新亚、刘天成、邵继先、吴秋阳等人秘密组织反共“五人团”。同年6月9日,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礼送共产党员出境”的指令到县,县自卫大队副队长刘天成公开叛变革命,在县城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并组织国民党都昌县清党委员会。面对急剧变化的形势,中共都昌县委委员刘肩三、向先鹏及外逃至南昌的国民党左派、都昌县县长谢宝树,积极策动国民党左派、省民政厅长姜济寰,派国民党江西水上公安局(驻湖口)局长兼游击队第3支队长谢式南出兵都昌,协助镇压刘天成反革命叛乱。22日,中共都昌县委委员向先鹏同谢宝树、谢式南率水警中队百余人,乘船自湖口出发,午后于县城郊五谷咀登陆,分2路扑城。向先鹏率l队于北门进城,随后谢式南亦克东门,刘天成等仓皇弃城溃逃。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重新掌握县城,至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后,都昌复被白色恐怖笼罩。
  汪墩暴动都昌“六·九”事件后,为了以革命武装反击国民党右派的进攻,先后转至汪墩地区的共产党人向义、刘书炳、刘书华等,根据中共都昌县委紧急会议精神,发动汪墩地区农民协会会员和农民自卫军,于民国16年7月30日清晨,举行武装暴动。30多个经挑选的精壮农民手持武器(1支手枪,另为土铳、土枪、梭标、长矛等),从老屋刘村出发,迅速摸进了汪家墩,出其不意,一举击溃了汪家墩“八大房”的地主武装,活捉了大劣绅刘宾辉,缴获快枪十几条,长矛几十支,扩大了农民自卫军的武装。从此,都昌人民开始了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
  汪墩夺枪民国18年9月上旬,省委特派员周建屏来都昌县城与县委书记刘梦松协商,准备在都昌、湖口、鄱阳、彭泽4县交界的武山地区建立游击区,与弋横苏区互相呼应,紧密配合。随后在王滚垅村谭洪进家召开都湖2县干部会议,决定立即夺取汪墩靖卫团的枪支,建立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中旬初,省委派朱某与刘述舜(南山)同来都昌,在茅垅与湖口特支书记谭和见面,随即在至善小学开会,制定夺枪方案。24日,在周建屏的直接部署下,谭和、周庚年带领部分武装人员,由都昌刘龙嗣、刘皋等配合,刘书谅、刘圣涛在靖卫团作内应。当晚10时许包围了汪墩靖卫团,在靖卫团门前点燃了几个大爆竹,紧接着40多人冲杀进去,俘虏靖卫团大部成员,缴获步枪11支。因天已亮,改变了继续攻打县城计划。当即谭和与周庚年将部队拉到了都湖边界,建立了赣东北第1游击大队。
  茅垅暴动又称“四·七”暴动(因暴动时间为农历四月初七)、都昌春荒暴动。民国19年春,恢复后的中共都昌县委,为了迅速发展壮大革命力量,于4月18日在汪墩老屋刘村召开县委紧急会议,决定5月5日发动以春荒斗争为中心的武装暴动。
  5月5日清晨,汪墩地区一支1000多人的暴动队伍向茅垅进发,一举将茅垅的土豪劣绅谭家“五老虎”(1个闻讯逃匿)抓获。并在魏家港枪决了平日作恶多端的谭洪环、谭洪干、谭绪鑫和刘爱圆。革命群众烧毁债据,废除契约,开仓放粮,暴动取得了胜利。嗣后,成立了都昌第一个红色政权——都昌县革命委员会。同时,还建立了革命武装——都昌游击队。从此,都昌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实行武装割据,创建革命根据地。
  糊泥岭战斗民国19年5月5日茅垅暴动后,国民党都昌县警察大队驻刘逊桥的分队长董政,闻讯赶来镇压。5月16日进驻汪墩刘汉邏,次日向老屋进犯。中共都昌县委书记向先鹏,发动1000余名群众,带着土铳、梭标、大刀配合游击队、赤卫队,在向道山村后的糊泥岭迎敌。待敌人一到糊泥岭下的怡公塘垅里,步枪、土炮、土铳一齐向敌人开火,锣声、爆竹声、喊杀声响成一片,吓得董政排夺路而逃,抢过汪墩桥时还淹死2人。逃到县城后,紧闭城门3天。
  老屋刘家战斗民国19年6月23日清晨,都昌县九区靖卫团团长陆士郊带领靖卫团、土枪队1000余人,将茅垅村团团包围,区委书记谭绪疆指挥赤卫队员分散隐蔽,同时派员到游击队驻地张家山报告,向先鹏即令谭绪信、黄图池到糊泥岭放枪,将陆部引到老屋来,陆部再将老屋刘村包围。向先鹏在掩护游击队撤离时不幸被捕,区委书记谭绪疆、委员王学恭、共产党员谭绪亭、赤卫队员谭初复、谭腊里等在撤退时牺牲。向先鹏被捕后,宁死不屈,于次月4日在县城东门外被杀害。
  马涧桥遭遇战民国19年9月3日,红10军19团团长匡龙海、政委刘肩三率领部队向都昌、湖口交界的周同村、周廉村驻地挺进,途经马涧桥与国民党都昌保安队孙广林部遭遇,经缴战,将孙部击溃,俘保安队员20余人,缴获长枪20余支。
  洞门口战斗民国19年11月上旬,国民党都昌县保安队及各区保安团武装人员伪装成红军,从土塘、徐港桥2地分别向区苏维埃机关驻地洞门口进犯,赤卫队同其展开激战,红10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7旅政委刘肩三闻讯率红军特务连和七、九区赤卫队从张家岭赶来增援,打退了保安队的进攻,毙俘保安队和保安团120余人,缴获长枪20余支。
  巧攻大屋张家村据点民国24年,国民党为了巩固和发展其势力,在大屋张家村设立了区工所,进驻了保安中队,设立了坚固的工事,与以武山为依托的都湖鄱彭红军游击大队为敌,对游击大队危害极大。中国工农红军都、湖、鄱、彭游击大队,决定以较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攻克这一据点。同年6月上旬一天,游击队员侦察发现,据点保安中队人员大部由国民党区公所长领到外村保长家吃酒去了,只留下少数人员守碉堡工事。为此,都湖鄱彭游击大队司令员匡龙海、政委田英将游击队员埋伏在敌回据点的必经之路两旁,派少数游击队员佯攻据点,将敌调回,敌听到据点枪声后,立即反扑过来。区公所长骑马冲在前头,被游击队活捉,当敌人大部分进入伏击圈后,田英一声令下,无数手榴弹投向敌阵,碉堡里的敌人看到自己的队伍一败涂地,也纷纷檄械投降。战斗中,当场击毙敌人30名,俘32名,缴获长短枪60余支,烧毁碉堡1座。
  侧家山伏击战民国24年6月,驻大港街的国民党保安团16团的2个排,乘田英撤出望晓源之机,对望晓源附近的群众进行了血腥镇压。同年8月上旬,田英率游击队回到了望晓源。中旬,国民党保安团收到地主石士爵关于游击队在望晓源活动的情报,立即派驻大港的何清、段奎2个排进剿,田英闻讯,率领游击队、赤卫队员40余人,埋伏在大港至望晓源的必经之路侧家山。当何清排进入伏击圈时,田英指挥队伍全力出击,除当场击毙2人,逃跑1人外,包括排长何清在内的21人,全部当了俘虏,并缴获长枪24支。段奎听到何清与游击队接上火后,不敢前去增援,带领其分队撤退到大港街,随后,将刺探游击队情报的石士爵处决。
  源头港遭遇战民国24年9月,田英、匡龙海率领游击队2个中队下山打土豪,在源头港小学抓到了县自卫大队孙麻子和7个土豪的儿子,随即返回望晓源,途中与国民党保安队遭遇,游击队先敌抢占有利地势,先敌开火,打死保安队士兵10人,俘8人,缴获步枪18支。
  筲箕山战斗民国24年初秋的一个晚上,匡龙海率游击队将山下1个地主的老婆杀了。次日,国民党驻张家岭中队及九江和孤山驻军的部分,三面围攻游击队。游击队依托筲箕山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先打张岭来犯的侧翼之敌,牵制正面和另一侧翼之敌,经几十分钟激战,歼灭国民党军张岭中队10余人。接着攻打正面的九江来犯之敌,刚一交火,敌军即仓惶溃退,惊呼“红7军团来了”,侧翼孤山之敌闻讯亦望风而逃。战争结束后,游击队平安地向西北方向转移。
  姊妹塘伏击战民国25年9月12日清晨,匡龙海、田英采取调虎离山战术,在曹炎村商贩曹克柳店铺门前放火烧起了一堆稻草,引出驻张家岭碉堡的国民党36旅某连50余人,当其行至罗家山到姊妹塘路段时,埋伏在罗家山的游击队首先开火,切断其退路,紧接着埋伏在姊妹塘的游击队员迎头痛击,将其冲散。碉堡里的敌人闻见枪声后,派出30余人增援,错把游击队当作自己人,结果被游击队全歼。这次战斗,共歼敌40人,俘敌45人,缴获长短枪80余支。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