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武装力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81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武装力量
分类号: E08
页数: 2
摘要: 地主土匪武装乡团:咸丰四年四月,乡绅刘崇鼎、余秉炎、段其升、袁英、刘庭辉、杨发程等,为防堵太平军而节节起团设局。咸丰八年,知县胡承湖募集“胡字营”。同年,将各乡团勇化散为整,编为10个团,每个团有勇丁1200人。靖卫团:民国1 6年6月9日,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叛变革命后,都昌籍军阀刘士毅、欧阳紫亭等人,纷纷帮助家。九区靖卫团有团丁100余人,长短枪100余支,主要驻扎在徐埠镇。汪墩靖卫团有长短枪12支,驻扎在汪墩,民国18年9月,被赣东北第1游击大队消灭。李运辉自封为司令官,其下有8个大队,3000余人,至该年8月底,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群众的打击下,迅速土崩瓦解。其主要任务是看管监狱,看押罪犯。
关键词: 军事力量 武装力量

内容

地主土匪武装乡团:咸丰四年(1854年)四月,乡绅刘崇鼎、余秉炎、段其升、袁英、刘庭辉、杨发程等,为防堵太平军而节节起团设局。咸丰八年,知县胡承湖募集“胡字营”。同年,将各乡团勇化散为整,编为10个团(即天干10团),每个团有勇丁1200人。
  靖卫团:民国1 6年(1 927年)6月9日,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叛变革命后,都昌籍军阀刘士毅、欧阳紫亭等人,纷纷帮助家。乡的地主豪绅购置武器,组织地主武装——靖卫团,以镇压都昌人民的革命。其中较著名的有九区靖卫团和汪墩靖卫团。九区靖卫团有团丁100余人,长短枪100余支,主要驻扎在徐埠镇。汪墩靖卫团有长短枪12支,驻扎在汪墩,民国18年9月,被赣东北第1游击大队消灭。
  “救国团”:民国38年夏,一批逃亡到乡村的原国民党政府保安团、警察局的骨干分子,勾结地方恶霸、地痞、流氓,组成“青年救国军赣北游击大队都昌指挥部”,俗称“救国团”,企图推翻新生的人民政权。李运辉自封为司令官,其下有8个大队,3000余人,至该年8月底,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群众的打击下,迅速土崩瓦解。
  国民党政府武装保安队:民国16年6月,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将人民自卫军改为保安队,刘天成为队长,有武装人员30余人。 警察大队:民国19年,建立县警察大队,大队长由县长兼任。
  人民自卫常备大队:民国26年,建立人民自卫常备大队,大队长由县长兼,副大队长李运辉,下辖3个中队,有武装人员300余人。
  保安警察大队:民国30年,都昌县自卫常备大队改编为都昌县保安警察大队。大队长由县长兼任,副大队长李运辉。下设3个中队,有武装人员300余人。
  民众自卫总队:民国37年10月,都昌县奉江西省政府警字第6686号训令,将保安警察大队改编为民众自卫总队,保警中队改为常备中队。总队长由县长蓝楚东兼任,总队部官佐1 4员,士兵12名;常备第1、2中队官佐各5员,士兵118名,直属分队官佐2员,士兵57名。民众自卫总队共有枪1 76支,步枪子弹73017发,驳壳枪子弹35发,机枪子弹10发,手榴弹547枚。同时,在全县还成立普遍民众自卫总队1个,大队19个,中队54个,分队162个。
  人民武装人民自卫军:民国15年12月,都昌县人民自卫军建立,刘肩三兼任队长,刘天成任副队长,有武装人员30余人。次年,刘天成叛变革命,将自卫军改为保安队。 赣东北工农红军第一游击大队:民国18年9月,赣东北工农红军第一游击大队成立,队长周庚年(后为英豪),该大队转战都湖鄱彭4县,是该地区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其武装人员绝大多数为都昌籍人。民国19年7月,队伍发展到80余人,同月下旬,赣东北第一游击大队遭到都湖鄱彭4县反动武装的包围,英豪等大部分指战员壮烈牺牲,少数人在刘龙嗣率领下,突围汇入红1 0军。
  工农红军都昌游击队:民国19年4月,都昌游击队成立。队长刘龙嗣,下设3个分队,有长短枪12支,土铳42支,共100余人。7月,汇入赣东北工农红军第一游击大队。 苏维埃赤卫队:民国19年初,中共都昌县委秘密组织赤卫队,计有茅垄1个大队,队员60余人;老屋1个分队,有队员】0余人;向家山1个分队,队员8人;新桥1个分队,队员11人;春桥1个中队,队员60余人。同年1 0月,都昌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下设1 3个区苏维埃政府,赤卫队改为赤卫军。
  中国工农红军都湖鄱彭游击大队:民国24年4月,以北上抗日先遣队伤愈人员和皖赣边红军独立师一部为骨干的中国工农红军都湖鄱彭游击大队组成。独立师师长匡龙海任司令员,田英任政委。下辖2个中队,第一中队队长饶炳成,副队长王金明,指导员翁祥来;第二中队队长曹××,指导员曹连洪。中队各下设2个班,大队另设直属警卫班,班长黄光裕。全队共有50余人。该队以都昌、湖口、鄱阳、彭泽4县交界的武山山脉为主要游击根据地,打破国民党多次“围剿”,在都昌等地坚持了3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至民国26年9月,游击大队已发展到1 60余人,成为皖赣地区保存实力较好的一支革命武装力量。民国26年12月,都湖鄱彭游击大队奉命下山去浮梁瑶里,改编为新四军1支队2团3营7连,走上了抗日前线。
  独立中队:民国3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都昌县独立中队成立。同年8月改称都昌县大队,下设3个中队和l3个行政区中队。区中队长均由现役干部担任,编制人员30至40人,全队人员均配有武器。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维护社会治安,办理兵役工作。1952年8月,实行精减整编,压缩兵员,减少经费,县大队和所属中队并入县人民武装部。
  县武装警察中队(县公安队、县中队):1952年县公安队成立,1966年8月,县人民武装部接管县公安队,并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都昌县中队。1975年11月,县中队又转隶县公安局,并更名为江西省都昌县人民武装警察中队。1983年8月,民警都昌县中队归建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江西省总队九江市支队序列。其主要任务是看管监狱,看押罪犯。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