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武装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81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武装机构
分类号: E158.9
页数: 3
摘要: 营汛寨宋时,因湖多盗,设有大矶山巡兵寨及左蠡水寨。淳熙时,又增设新寨于县城。朱熹知南康时,只有水寨2处:矶山寨、猪溪寨,每寨均设哨官1员,水兵24名、哨船1只。办事处成立后,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募捐、征集兵员工作。期间,多次遭到国民党反动当局干扰破坏,阴谋制造事端,企图加害。县人民武装部 1951年5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军区都昌县人民武装部,隶属九江军分区。同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九江军分区都昌县人民武装部。1953年1月成立都昌县人民武装委员会,人武部成为武委会的办事机构。主要负责组建地方武装及兵员征集工作。1986年6月17日,县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称江西省都昌县人民武装部。
关键词: 地方军事 地方武装

内容

营汛寨宋时,因湖多盗,设有大矶山巡兵寨及左蠡水寨。淳熙(1174-1190)时,又增设新寨于县城。朱熹知南康时,只有水寨2处:矶山寨、猪溪寨,每寨均设哨官1员,水兵24名、哨船1只。
  明,设立兵马司驻县城,另设水寨7处:黄金咀、大矶山、左蠡、土目、蛇山、界石、标石,共有防守民兵250名。
  清初,县设把总,分辖地方及湖汛。雍正十年(1732年)增设外委把总,防守蔡家岭塘汛。同治八年(1869年)2月,设长江水师,都昌地段共有6所:周溪汛、南门汛、黄金咀汛、朱袍山汛(俱归饶州营参将统辖)、左蠡汛、土目汛(俱归吴城营参将统辖)。
  新四军都昌留守处民国27年(1938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都湖鄱彭游击大队去浮梁瑶里改编,为了处理善后事宜,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战争,领导当地的革命工作,田英受陈毅和中共皖浙赣省委的派遣,于次月初返都昌大港街设立“新四军都昌留守处”。留守处共有1 6人,主任田英,管辖范围主要是都昌、湖口、鄱阳、彭泽4县,隶属于新四军第1支队和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为了加强中国共产党对这一地区的领导,留守处对内又为中共都湖鄱彭中心县委。办事处成立后,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募捐、征集兵员工作。期间,多次遭到国民党反动当局干扰破坏,阴谋制造事端,企图加害。同年4月4日,国民党都昌自卫大队和湖口县第三区中队300余人,根据国民党省府指令,乘留守处人员不备,突然实行包围,次晨向仅有7人在家的留守处发起攻击,当场杀害留守处工作人员邵荣兴,并逮捕田英等6人。其中丁大倪、刘国均、郑玉太于同日惨遭杀害。6日又将留守处主任田英及工作人员苏远全、陈光林枪杀于大港栏牛山麓。国民党县当局,为掩饰破坏“国共合作”罪恶行径,竟在上报文件中将新四军被害人员诬为“遭遇”战中击毙的“土匪”。留守处办公用具、枪支弹药、抗战募捐、活动经费亦被抢劫一空,从而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都昌惨案”。“都昌惨案”发生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华日报》为之发表了消息和社论,对国民党政府破坏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行径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和抗议。
  军事科民国30年,县政府第五科(兵役科)同国民兵团合并,改称军事科,分征募、组训2股,负责兵役、军训和办理县属武装的行政事务。
  县人民武装部 1951年5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军区都昌县人民武装部,隶属九江军分区。同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九江军分区都昌县人民武装部。1953年1月成立都昌县人民武装委员会,人武部成为武委会的办事机构。武装部内设军事、政治2股,下辖城关、北山、汪家墩、徐家埠、左里、张家岭、大田、双桥、南峰、土塘、周溪、三汊港、大沙等13个区人武部。主要负责组建地方武装及兵员征集工作。1954年7月,县人武部改称兵役局,内设预备役军官、征集、统计、民兵、动员5科,主要任务是开展兵役和民兵基干队的工作。1958年精减机构,各科撤销。1959年6月,撤销县兵役局,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都昌县人民武装部,隶属九江军分区和都昌县委双重领导,内设军事、政工2科,时下辖41个公社(场)人武部(后随行政区划变化而变化)。1979年增设后勤科。1986年6月17日,县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称江西省都昌县人民武装部。内设军事、政工2科和办公室,下辖30个乡(镇)人武部。
  [=此处为表格(都昌县人民武装部主要负责人名单)=] [=此处为表格=]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