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培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794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培训
分类号: C975
页数: 2
摘要: 建国前,手工业工人及少数工厂工人,专业技艺的获得,主要方式是以师带徒。虽于清宣统元年、民国9年,都昌一度开办女子小学,在教授文化知识外,还授以刺绣等课,但与受训者实际就业无直接关联。民国9年和10年,县府为推行学校教育,先后开办了国语讲习所和师范讲习所,招收知识青年培训,结业后准予受聘任教或办学。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职工培训重新提到议事日程,并引起社会各界重视。1982年县劳动服务公司开办职业培训中心,开展对待业青年招工前的专业对口培训。至1989年,共开办各类培训班100期,累计学员达4186人。
关键词: 工业培训 职业技能

内容

建国前,手工业工人及少数工厂(如纺织、机米业)工人,专业技艺的获得,主要方式是以师带徒。虽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民国9年(1920年),都昌一度开办女子小学,在教授文化知识外,还授以刺绣等课,但与受训者实际就业无直接关联。民国9年和10年,县府为推行学校教育,先后开办了国语讲习所和师范讲习所,招收知识青年培训,结业后准予受聘任教或办学。
  建国后,政府重视职工就业培训。1952年,县总工会开办职工业余夜校,设技术班。1953年3月,县工会联合会还开办了1期技术革新训练班,有学员30人。50年代末期,文教、卫生等部门,也相继开办临时性职业培训班。
  1970年,都昌大办“工业区”,招收了大批知识青年和农民进厂,但因“文化大革命”教育事业遭受破坏,这批工人的文化及专业技术素质均难以适应工作,各厂虽一度应命开办所谓“七·二一工人大学”,又多流于形式。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职工培训重新提到议事日程,并引起社会各界重视。文化、卫生、农机、粮食、工业、商业等部门相继开办职工学校(参见《教育·社会教育》),对本系统本单位职工开展了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教育和文化补习。至1989年底,共培训学员1.3万余人次。
  1982年县劳动服务公司开办职业培训中心(又称劳动就业培训学校),开展对待业青年招工前的专业对口培训。至1989年,共开办各类培训班100期,累计学员达4186人。
  [=此处为表格(都昌县职业培训中心就业前培训概况)=]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