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烈士褒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71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烈士褒扬
分类号: D632.3
页数: 1
摘要: 1951年,为缅怀、褒扬建国前历次革命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军人、革命工作人员,县民政科配合中央南方革命根据地访问团,在县内茅垄、大港、新桥、徐埠数乡调查登记烈士。1930年7月6日,赣东北红军独立团攻克景德镇,有2000余瓷工参加红军,使红军由独立团扩大为红10军;9月8日,红10军二进景德镇,创建苏维埃,撤退时,又有数千参加苏维埃政府工作的瓷工随军撤去弋横苏区。这数千瓷工中,绝大多数为都昌籍人,并大都牺牲于闽浙赣、中央革命根据地或长征途中。这批烈士因无生还同事及其他原因,当时漏登,后虽经调查补登一些,但绝大多数佚名)。
关键词: 优抚安置 荣誉军人

内容

1951年,为缅怀、褒扬建国前历次革命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军人、革命工作人员,县民政科配合中央南方革命根据地访问团,在县内茅垄、大港、新桥、徐埠数乡调查登记烈士。共登记烈士445人,主要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中共地下工作者、苏维埃干部、红军、赤卫队战士(说明:此次登记,时间仓促,又主要凭据部分地区的部分烈士同事回忆,很不全面。1930年7月6日,赣东北红军独立团攻克景德镇,有2000余瓷工参加红军,使红军由独立团扩大为红10军;9月8日,红10军二进景德镇,创建苏维埃,撤退时,又有数千参加苏维埃政府工作的瓷工随军撤去弋横苏区。这数千瓷工中,绝大多数为都昌籍人,并大都牺牲于闽浙赣、中央革命根据地或长征途中。这批烈士因无生还同事及其他原因,当时漏登,后虽经调查补登一些,但绝大多数佚名)。
  1954年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建成开放,陈列了都昌知名烈士冯任、刘肩三、黄徽基事迹和《都昌县烈士英名录》。
  1961年7月,为纪念都昌无数知名及佚名的革命烈士,在南山风景游览区建立革命烈士纪念亭,原闽浙赣根据地、红10军的领导人邵式平亲笔为纪念亭石碑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963年,将革命烈士纪念亭以下10余亩山地划为革命烈士陵园,并将刘肩三烈士忠骨从彭泽接回安葬。此后,又先后将向先鹏、刘聘三等著名烈士忠骨移入安葬。县每年清明组织机关干部、学校师生、企事业单位职工祭扫。1982年10月,对南山烈士陵园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新砌了瞻仰石阶,并安放了石狮石象,扩种了花草树木,使之更为庄严肃穆。现陵园内林木葱翠,瞻仰者络绎不绝。
  1962年8月,修建茅垅革命烈士纪念墓,1977年又新建一烈士纪念亭,以纪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该地区殉难先烈。
  1964年10月,为纪念1949年牺牲于中馆地区的10余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于中馆建立革命烈士纪念塔。
  1967年1月,为纪念新四军都昌留守处7烈士——田英、邵荣兴、苏远全、丁大倪、刘国均、陈光林、郑玉太以及大港地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死难的烈士,重建大港烈士纪念墓。4月,为纪念1949年6月牺牲于狮山竹峦的解放军某排排长李松山等4名烈士,于烈士殉难处建立纪念碑。
  1981年,重编都昌《革命烈士英名录》,经调查核实,至是年,全县共登记革命烈士747名。
  1982年,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经重新整理开放,内陈列都昌知名烈士冯任、刘肩三、詹锦坤、向先鹏、黄徽基及牺牲于都昌的知名烈士田英、周庚年事迹,并陈列新编都昌《革命烈士英名录》。
  1983年11月,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长沙会议),决定将都昌烈士刘肩三、冯任传收入《中共党史人物传》。
  1988年,《刘肩三》传收入《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6卷。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