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口构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607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人口构成
分类号: C922
页数: 6
摘要: 清代及清代以前,都昌男女性别无考。民国5年,男性为231821人,女性为234935人,其性比例为98.7。民国36年,男性101226人,女性99762人,性比例为101.5。建国后,都昌性比例依然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状况。[=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 说明:表内1953、1964、1982年为人口普查数,余为年末数。建国后,通过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和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其明显变化。少年儿童比例上升。1953年,0-14岁少年儿童103544人,占总人口的34. 51%;1982年增至214693人,占总人口的40. 65%。成年人口比例下降。其中汉族528184人,占总人口数的99. 9956%;少数民族仅23人,占总人口数的0. 0044%。
关键词: 人口分布 人口构成

内容

清代及清代以前,都昌男女性别无考。民国5年(1916年),男性为231821人,女性为234935人,其性比例为98.7(以女性为100,下同)。民国36年,男性101226人,女性99762人,性比例为101.5。建国后,都昌性比例依然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状况。
  [=此处为表格(建国后都昌几个年份的性比例)=] [=此处为表格=] 说明:表内1953、1964、1982年为人口普查数,余为年末数。
  第二节年龄构成建国前,都昌人口年龄构成情况无考。建国后,通过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和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其明显变化。
  少年儿童比例上升。1953年,0-14岁少年儿童103544人,占总人口的34. 51%;1982年增至214693人,占总人口的40. 65%。
  成年人口比例下降。1953年,15-64岁成年人184792人,占总人口的61: 5%;1982年为292238人,占总人口的55. 33%。
  老年人口比例上升。1953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1702人,占总人口的3.99%;1982年为21269人,占总人口的4. 02%。
  [=此处为插图(附:《1982年人口年龄金字塔图(五年组)》(图3-1))=] 1982年人口年龄金字塔图[五年组] 第三节文化构成民国37年(1948年),全县有各种文化程度的62059人,占总人口的30.7%。其中高中以上1071人,(含部分在县外谋职人员)初中2405人,高小8214人,初小23339人,私塾28030人。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拥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276872人,占总人口的52. 4%(其中男性占男性总数的70. 4%,女性占女性总数的33. 3%),其中大学516人,高中20435人,初中53406人,小学202515人。
  , 第四节职业构成民国37年(1948年),全县在业人员61593人,占总人口的30. 5%。其中从事农业的48303人,占在业人员总数的78.4%;矿业14人;工业4016人(含手工业者);商业3831人;交通运输业651人;公务业2278人;自由职业589人;服务业1194人;其他行业71 7人。
  建国后,都昌人口职业构成中,仍以从事农、林、牧、渔者居多。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在业人员260567人,占总人口的49. 33%。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203747人,占在业人员的78.19%。
  [=此处为表格(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都昌职业构成)=] 第五节民族构成都昌历代为汉族聚居地,少数民族极少。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有汉、侗、高山、满、回5个民族。其中,汉族348862人,少数民族仅6人(主要分布于都昌镇)。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有汉、回、壮、侗、高山、藏6个民族。其中汉族528184人,占总人口数的99. 9956%;少数民族仅23人,占总人口数的0. 0044%。少数民族主要分布情况为:都昌镇回族4人、壮族7人、侗族1人、高山族4人;三汊港乡回族1人;阳峰乡回族1人;周溪乡藏族1人;狮山乡壮族1人;张岭乡回族1人;徐埠乡藏族2人;苏山乡回族1人;左里乡藏族1人。
  此外,都昌多宝马家堰、马家,上舍马家、沙港马家及左里桥头马家等5村马姓人氏,约130余户,750余人,系明洪武年间由四川巴县马姓回民迁居都昌后繁衍而成,但建国后除个别政府工作人员登记为回族外,其余均一直被登记为汉族。
  第六节姓氏构成根据民国35年(1946年)《江西通志稿》记载,民国时期,都昌共有155姓,其中著姓25个,较次姓43个,稀姓12个,附稀姓75个。辑录于次: 著姓:邵、黄、刘、余、冯、江、吴、袁、曹、陈、徐、彭、李、王、詹、张、谭、杜、万、段、赵、胡、游、杨、欧阳。
  较次姓:洪、钟、龚、熊、于、雷、卢、秦、孙、萧、巢、陶、高、罗、汪、方、程、凌、周、邱、邹、吕、许、伍、但、鲍、马、夏、蒋、陆、柳、沈、魏、蔡、戴、谢、向、郑、傅、郭、郝、石、叶。
  稀姓:帅、牛、皇、侯、於、计、武、巴、殷、查、邓、聂。 . 附稀姓:翁、宗、龙、皮、时、舒、朱、符、苏、喻、齐、梅、黎、申、文、温、韩、潘、田、钱、鄢、饶、姚、包、敖、毛、何、章、梁、康、匡、汤、姜、丁、成、应、裘、林、任、严、董、项、史、贾、柏、古、鲁、尹、闵、简、左、冷、范、宋、费、顾、桂、赖、艾、晏、君、贺、孟、宁、卜、祝、漆、易、葛、乐、莫、骆、岳、白、麦。
  建国后,由于户口机械变动,姓氏结构有所变化。据1981年地名普查,全县建立村庄的姓氏有129姓。其中5000户至8000户的有刘、江、曹、余4姓;2000至2000户以上5000户以下的有王、张、詹、冯、陈、黄、段、吴、李、袁、邵、石12姓;1000至1000户以上2000户以下的有徐、周、程、杨、罗、沈、汪、彭、谭、高、洪11姓;500至500户以上1000户以下的有吕、查、伍、于、赵、邱、万、朱、谢、胡、但、傅、邹、郭、向、方、陶17姓;100至100户以上500户以下的有侯、熊、杜、游、秦、郑、潘、欧阳、孙、蔡、魏、卢、夏、巢、蒋、计、龚、宋、陆、许、聂、萧、舒、曾、何、柳、成、巴、姜、马、邓、鲍、郝、闵、戴、钟36姓;50至50户以上100户以下的有牛、雷、殷、董、桑、帅、俞、利、涂、梅、施11姓;10至10户以上50户以下的有丁、经、苏、章、甘、翁、范、汤、姚、饶、易、窦、尹、颜、唐、田、林、钱、穆、孔、樊、毛22姓;10户以下的有祝、印、葛、童、孟、项、温、蒯、鲁、霍、严、梁、简、骆24姓(以上姓氏在同一类别中均按其共有户数的降幂排列)。
  此外,随着军人转业、退伍,干部、职工调动,学生毕业分配,婚姻等户‘口的机械变动而来县内居住,尚未形成村落的姓氏有仇、戈、左、白、宁、艾、冉、戎、任、乔、齐、华、匡、纪、毕、阮、应、花、邬、辛、邴、祁、杭、季、岳、宗、武、苟、金、单、柯、柴、晏、凌、桂、耿、屠、谌、崔、赖、辜、景、韩、靳、裘、喻、漆、虞、廖、裴、管、薛等姓氏(以上按姓氏笔划为序)。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