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604
颗粒名称: 迁入
分类号: C922
页数: 1
摘要: 都昌历史上地广人稀,加之山环水绕,交通闭塞,受战争破坏较小,历代有避战祸灾荒而迁入者。现都昌各姓村落中,直接由外地迁入繁衍而成者287个。其中唐代以前8个,唐代9个、宋代55个、元代35个、明代118个、清代59个、民国3个。建国初,人民生活初步安定,原逃亡外地者陆续返回,1949年年末总人口比同年2月增长91620人。此后,迁入人口便趋于稳定, 除50年代末60年代初,景德镇等地有大批职工精简返乡,“文化大革命”期间,上海、南昌、九江等大批知识青年下放而迁入外,一般迁入的主要原因为高校分配、军人转业退伍、 干部职工调动工作等。建国40年中,迁入人口最多的一年为1959年,16403人;最少的一年为1974年,3376人;年均迁入人口约 7000人左右。
关键词: 人口分布 人口流动

内容

都昌历史上地广人稀,加之山环水绕,交通闭塞,受战争破坏较小,历代有避战祸灾荒而迁入者。现都昌各姓村落中,直接由外地迁入繁衍而成者287个。其中唐代以前8个,唐代9个、宋代55个、元代35个、明代118个、清代59个、民国3个。
  建国初,人民生活初步安定,原逃亡外地者陆续返回,1949年年末总人口比同年2月增长91620人。此后,迁入人口便趋于稳定, 除50年代末60年代初,景德镇等地有大批职工精简返乡,“文化大革命”期间,上海、南昌、九江等大批知识青年下放而迁入外,一般迁入的主要原因为高校分配、军人转业退伍、 干部职工调动工作等。建国40年中,迁入人口最多的一年为1959年,16403人;最少的一年为1974年,3376人;年均迁入人口约 7000人左右。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