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自然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57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自然灾害
分类号: P9
页数: 2
摘要: 水灾都昌水患频繁。据记载,从唐朝元和十一年至清光绪八年,共发生水灾84次。其中山洪成灾15次,外洪内涝灾害69次。清康熙十五年,大雨弥月,湖滨泽畔几与鸥鹭为群,城垣崩颓数十处,民鬻子卖妻,生离活割,千村灶冷,万井烟寒。光绪八年五月,暴雨一昼夜,洪水没窗封门,大港街一店房被冲7里之遥,石牛岭l妇女被冲走,不知去向。其中重大水灾4次,平均9.5年一遇。全县夏季作物损失79%,遭毁坏田稼498800亩。民国32年,6月29日至7月14日,暴雨16天,山洪暴发,冲倒房屋1 517栋,死3人,减收稻谷50余万担。鄱阳湖讯期超过20米水位6次,平均6.5年一遇。其它灾害低温冰冻雪灾、瘟疫、地震等灾害,一般出现频率低,成灾面积小,损失较轻。
关键词: 区域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内容

水灾都昌水患频繁。据记载,从唐朝元和十一年(81 6年)至清光绪八年(1 882年),共发生水灾84次。其中山洪成灾15次,外洪内涝灾害69次。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大雨弥月,湖滨泽畔几与鸥鹭为群,城垣崩颓数十处,民鬻子卖妻,生离活割,千村灶冷,万井烟寒。光绪八年(1882年)五月,暴雨一昼夜,洪水没窗封门,大港街一店房被冲7里之遥,石牛岭l妇女被冲走,不知去向。
  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38年,共发生水灾】8次,平均2.1年一遇。其中重大水灾4次,平均9.5年一遇。民国20年7月,“长江水势浩大,倒灌入湖,沿湖田亩,概被浸没,兼之本月霪雨为灾,山洪暴发,所有被灾区,屋宇、具器、禾苗、牲畜,漂流无遗,一片汪洋,顿成泽国”。全县被灾102乡(镇),共1321村22700户,冲倒房屋91 1 30间,流离人口占l4%,每千户人中患病者147人。全县夏季作物损失79%,遭毁坏田稼498800亩。民国32年,6月29日至7月14日,暴雨16天,山洪暴发,冲倒房屋1 517栋,死3人,减收稻谷50余万担。
  建国后,从1 950年至1 989年,共发生水灾18次,平均2.1年一遇。其中山洪7次,平均约5.6年一遇,外洪内涝11次,平均约3.5年一遇。鄱阳湖讯期超过20米水位6次,平均6.5年一遇。1 954年,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6月15日至16日,连降大暴雨,共降水223.6毫米,1月5日至7月20日,总降水量达1373.6毫米。江水倒灌内湖。7月30日,鄱阳湖都昌水位最高达21.71米。全县淹没范围3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66400余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8.7%。滨湖村(镇)尽成泽国,房屋财产损失惨重。1984年,遭受严重山洪灾害。9月1日,突降暴雨,降水量达185毫米,造成山洪暴发,湖库水位急剧上涨,渠道缺口,农作物被冲淹。全县30个乡(镇)的240个行政村受灾,人口达419800人,占农业人口的82.3%。受灾农作物面积达271826亩,占受灾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9. 8%,其中被冲坏的农田1 294亩。山洪还冲毁桥梁66座,损坏房屋3815间,淹死耕牛2头、生猪63头,造成1人死亡,4人受伤。估算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达916.5万元。
  旱灾都昌常遭旱灾。据旧志及有关古籍记载,从东晋隆安二年(398年)至清光绪廿五年(1898年),共发生旱灾77次。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大旱,米价飞涨。至次年又大旱,“死者枕籍于道,有挖树皮草根以苟延者”。明末崇祯六年(1633年)至清初顺治四年(1 647年)的1 5年中,除顺治元年(1643年)有降透雨记载,其它年份连续干旱,以至“溪涧皆枯”,“米价昂贵”,“僵仆籍道、流亡满目”,并引起“疫疾流染”,民多病毙。
  民国年间,共发生干旱5次,平均8年一遇。民国23年,4至6月大旱,受灾耕地达384090亩,损失稻谷977080石,杂粮36039石。受灾31000余户,灾民达232504人。
  建国后,共有1 5年遭旱灾,平均2.6年一遇。1978年为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旱灾,先后旱象3次,6月25日至7月18日,持续24天;7月22日至9月7日,持续48天;9月12日至1 0月1 0日,持续29天,总干旱天数达101天。7至9月降水仅59毫米,10至12月降水91毫米。部分地区88天未下雨,早禾无收,晚禾失插,冬种不入,吃水用水需跑数里之遥。受灾面积共562000余亩,其中特重灾21 9000余亩。
  风雹灾都昌又一突出灾害。据气象站从1959年——1989年的观测记录,历年均出现8级以上大风,最少年份有2次,最多年份14次。危害较大,出现频率较高的主要是夏季雷雨大风和冬季寒潮大风。夏季雷雨大风常伴随冰雹出现,造成严重风雹灾。1983年4月1 3日至27日,先后4次出现风雹灾,其中尤以27日风雹为害最烈。计彻底倒塌房屋41 3栋,2478间,涉及1 033户,4132人;部分倒塌或严重毁坏51 05栋,15315间,一般损坏1 200余栋。另有42所中学,1 302所小学受灾,倒塌校舍62间,8万余名学生被迫停课。风灾中,还死亡14人,伤114人,死伤耕牛47头,生猪1 75头。刮断水泥电杆11 7棵,折断树木24000余棵。前后4次风雹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319余万元。1 988年“3.1 4”风雹,导致滨湖地区的南峰、芗溪、万户、西源等23乡成灾。共掀倒房屋1 96栋978间,损坏房屋3710间。风灾中造成2人死亡、15人重伤,61人轻伤,并砸死耕牛65头,毁坏庄稼无数,直接经济损失达1796万余元。 病虫灾建国前,见诸史籍记载的病虫害主要是蝗、鼠害。民国18年,蝗灾,早稻减收5成以上,损失稻谷325吨。建国后,特别是60年代后,病虫害发生较频。从1958年至1989年,共发生较大病虫害17次,小灾几乎年年不断。1985年稻瘟病蔓延,酿成重灾。全县30个乡(镇)的110524户农户都不同程度地遭受灾害,受灾面积达254600余亩,占早稻播种面积的77%。其中轻微减收的面积为62800亩,减收3至5成的81000亩,减收5至8成的71800亩,减收8成以上以至无收的39000亩。
  其它灾害低温冰冻雪灾、瘟疫、地震等灾害,一般出现频率低,成灾面积小,损失较轻。据记载,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至1949年,全县共发生地震14次,均为震感,未成灾。民国7年夏大疫,大港漂水曹村,原数十户,幸存无几,云山村死30余人。民国18年,大雪封山,冰冻40余日,江湖结冰厚4至7寸,油菜颗粒无收。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