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530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地貌
分类号: P9
页数: 5
摘要: 都昌地貌以丘陵和滨湖平原为主,且水域宽阔,局部有低山分布。地势北高南低,并以大港到汪墩褶皱隆起带为轴心,向西北和南东两个方向倾斜。境内最高点为北东部的三尖源,海拔647.3米,滨湖区海拔最低处仅10米。全区自东北向西南呈低山、高丘、低丘平原、湖区的变势。境内小地形变化复杂,其构成面积大小悬殊,根据不同地势高度,可分为7种不同类型的地貌区。主要山峰为三尖源、黄土凸,组成岩石主要是浅变质板岩。因水土流失,局部出现基岩裸露,残坡积物厚达1米以上。组成地面的物质,主要是第四纪红色粘土。集雨面积约460.8平方公里,主要径流总长约128.6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2. 84亿立方米。
关键词: 地貌学 自然地理学

内容

都昌地貌以丘陵和滨湖平原为主,且水域宽阔,局部有低山分布。地势北高南低,并以大港到汪墩褶皱隆起带为轴心,向西北和南东两个方向倾斜。境内最高点为北东部的三尖源,海拔647.3米,滨湖区海拔最低处仅10米。全区自东北向西南呈低山、高丘、低丘平原、湖区的变势。
  境内小地形变化复杂,其构成面积大小悬殊,根据不同地势高度,可分为7种不同类型的地貌区。
  低山分布在大港乡境内,面积较小,海拔500米以上的面积仅2平方公里。主要山峰为三尖源、黄土凸,组成岩石主要是浅变质板岩。山势挺拔陡峻、坡度多大于36度,比高200米左右,植被茂密,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覆盖率高达85-90%。
  高丘陵主要分布在大港、盐田、鸣山、中馆、化民、苏山、汪墩、阳峰等乡邻近低山的周围,海拔300-500米,比高小于200米,坡度较缓,大多小于25度,面积约34.5平方公里,组成岩石主要是泥质岩,也有花岗岩,石英岩和小面积灰岩,丘顶脊呈大幅度起伏,植被较好。
  中丘陵分布在春桥、狮山、大沙、左里等乡邻近高丘陵地带,海拔200-300米之间,比高小于100米,坡度15至25度,面积87平方公里,丘陵多呈浑圆形、馒头状。组成岩石以泥质岩、石英岩、花岗岩为主。植被一般较好,水土流失不明显。
  低丘陵主要分布在北山、大树、都昌镇、徐埠、汪墩、和合、阳峰、三汊港、大沙、化民、鸣山、中馆、狮山等乡,海拔高程小于200米,比高小于50米,面积105.1平方公里。组成岩石以泥质岩、石英岩、红色砂砾岩、紫色砂砾岩为主,地貌多呈垅岗状。植被为灌木及草,也有人工林及次生疏林,覆盖率在20%左右。因水土流失,局部出现基岩裸露,残坡积物厚达1米以上。
  缓丘岗地主要分布在大树、和合、大沙、三汊港、中馆、狮山等乡,海拔50-100米,面积270.6平方公里,比高几米到几十米,地面比较平缓。组成地面的物质,主要是第四纪红色粘土。这些丘岗多已开垦农作。
  低残丘滨湖河谷堆积平地为境内的一级阶地,海拔17-50米,面积1090.1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南峰、芗溪、万户、土塘、杭桥、周溪、西源、大沙、和合、都昌镇、北山、七角、左里、多宝、春桥、徐埠、张岭、北炎、新妙等乡,沿鄱阳湖呈条带状平行河谷发育,中间有树枝状的河溪。组成地层主要是第四纪红色粘土和近代河流冲积物。由于河溪交错,水系发育,水土流失严重,侵蚀割切形成河床地貌、河漫滩、平原阶地。
  河床地貌:主要是边滩,分布于河床转弯处。大多出现在土塘、徐埠、张岭、三汊港河的下游,由近代洪积物组成,高出河床0. 2-0.5米,河床蜿蜒曲折。
  河漫滩:分布于河流和湖区主航道两岸。组成地层主要为河湖沉积物、土层深厚。海拔在17米以下,主要生长湖草和芦苇。
  平原阶地:主要是堆积阶梯和基座阶梯。堆积阶梯由I、Ⅱ级阶地组成,分布于鄱阳湖滨的各乡(场),沿河床逐渐坡降,由下蜀系黄土、河湖冲积物组成;基座阶地分布在I、Ⅱ级阶地之上,由第四纪红土、冲积物组成。
  鄱阳湖区都昌所辖湖区,东为黄土湖(漳田渡北)、太阳湖、铁门槛等地,与波阳县湖洲交错;南至永修的松门山、载车湖、官舍洲、蚕豆湖等与南昌、新建县湖洲插花;西至星子县南门港下岸角诸溪河口北至湖口屏峰港湖面。当水面达18米高程(吴淞高程)时,有水面182. 87万亩。7-12米枯水季节,仅有水面31.4万亩。湖底南高北低,较为平坦。南岸湖底海拔一般为14-16米,北岸湖底为10-13米。底质大部分是沉积性泥沙。河港底质大部分由1尺以上的淤泥组成,从矶山至湖口屏风港段的底质由泥沙和部分礁石、石砾组成。
  [=此处为表格(都昌县地貌类型概况)=] 第二节山体都昌属江南低山丘陵区,赣东北怀玉山余脉武山南支绵延入境,构成北东部低山高丘区。中部丘陵起伏,阳储山、苏山、云山庵、大鸣山、狮子山、凤凰垴、龙望垴、芙蓉山点缀其中,西部及南部残丘岗地遍布,鄱阳湖中岛屿举目可见。
  武山位于县境北东部,跨都昌、湖口、彭泽3县东北——西南走向,境内面积104平方公里,群峰耸峙,形成44座山岭,海拔一般为300-600米,其中500米以上的山峰10余座。南侧主峰三尖源,海拔647.3米,为全县之脊。武山山势陡峻,沟谷多呈V型。岩体主要有前震旦系板岩,震旦系的砂岩、硅质岩,寒武系的条带状灰岩及石炭系、二迭系的硅质岩。土壤由泥质岩类残积物和坡积物组成。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系发育。年均气温16.1℃,年均降水量1227.6毫升。植被主要为马尾松、混交阔叶林、毛竹、灌木和人工杉木林,武山林场、红光林场为都昌主要的林业基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还曾是赣东北工农红军的主要游击区。
  苏山位于县境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面积约25平方公里。山势起伏较缓,相对高度50-200米不等,主峰苏山,海拔为384.7米。山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均气温17.5℃,年均降水量1377.2毫升。山上多花岗岩。土壤为酸性结晶岩类红壤。植被多为人工营造林,自然植被为疏林草被。传说晋苏耽居此山修炼成仙,故名苏山。此山为道教中第五十一福地,有丹灶石杵臼、桔井、马蹄洞、靴迹源等名胜。
  岛山位于县境的北部,呈东西走向,跨鸣山、土塘、徐埠、张岭、北炎5乡,面积约27.2平方公里。相传晋代有仙女名岛,来游此地,故名。山体起伏不大,山丘浑圆,主峰不明显,岛山峰为其至高点,海拔仅272米。组成岩体主要有泥质岩和石英岩,土壤为泥质岩类红壤。植被多为马尾松及阔叶林,覆盖率较低,现被列为全县重点造林区。
  阳储山位于县境中部,东北——西南走向,跨徐埠、汪墩、阳峰、化民、七角、大树等乡,面积约16.5平方公里。因山居县之中央,昔人谓为阳气所钟,故名。山脊起伏较大,山势峻峭,海拔小于500米,比高200米,主峰阳储岭,海拔463.1米。岩体为花岗岩,山地土壤为酸性结晶岩类红壤。山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均气温为17.1℃,年均降水量为1331毫升。春季云雾缭绕,难以窥日。植被多马尾松,人造杉林面积较大。
  大鸣山位于县境东部,南北走向,跨鸣山、土塘、狮山、中馆等乡。面积约14.5平方公里。主峰鸣山,海拔324米,峻峭多雾。山地土质为泥质岩类红壤。植被多马尾松、阔叶树,人工营造的有杉林和茶园。“鸣山仙茶”为九江市优质名茶。
  都昌山岭甚多,仅将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头表录于下: [=此处为表格=] 第三节水系都昌水系发育,河港纵横,共有大小河港39条,总长359.6公里。按其流向,大致可分为7大水系。
  大港纳大港、彭冲港、四十八道无名港等溪港之水,与波阳县响水河汇合后注入漳田河。该水系发源于武山,集雨面积约150平方公里,主要径流总长约42公里。其中大港长24公里,宽20米,深0.3米,每秒流量3立方米。
  大西湖承盐田、九山、斗山、辉煌、信和、石牛、界牌、吕公岭等溪港之水,泻入鄱阳湖。集雨面积398.6平方公里,主要径流总长约91.6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 47亿方。吕公岭港为该水系中最大的一条河港,全长28.5公里,集雨面积224.1平方公里,每秒流量4.6立方米。
  新妙湖承洞门、太平、苍山、高桥、紫云、彭埠、新桥、鲁庵、七角、芙蓉、曹便港之水,注入鄱阳湖。集雨面积约460.8平方公里,主要径流总长约128.6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2. 84亿立方米。发源于武山三尖源的曹便港,为全县最大的一条河港,长42.8公里,集雨面积为281.3平方公里。该港分四段,上段称七里冲港,长8.8公里,汇入张岭水库,宽10米,深0.1米,每秒流量0.5立方米;中段亦称曹便港,长1 0公里,宽20米,深0.1米,每秒流量l立方米;下段称徐埠港,长1 4公里,宽35米,深0.5米,每秒流量3.5立方米;尾段称后港,长10公里,宽60米,深1.5米,每秒流量dO立方米,注入新妙湖。
  大输湖接伏牛、高桥、大沙、田坂、阳峰等溪港之水,泄往鄱阳湖。集雨面积179.3平方公里,主要径流共长41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 05亿立方米。该水系溪港一般径流较短,最长的为阳峰港,全长12.5公里(不含湖内港段)。
  大沔池承双家桥、狮山口等溪港之水,泻入鄱阳湖。集雨面积约55.8平方公里,主要径流总长14.5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0. 33亿立方米。
  谢家湖纳八里港、铁牛下等溪港之水,泄入鄱阳湖。集雨面积34.6平方公里,主要径流总长11.6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0.2亿立方米。
  团子口承陶家冲、团子口等溪港之水.泄入鄱阳湖,集雨面积30.1平方公里,径流总长8.5公里。该水系溪港短促,水量欠丰,年均径流总量为0. 18亿立方米。
  其它零星水系主要溪港有火垅山、春桥头、蛇咀堰、曹坑、长垅、大山、徐宗是等,径流总长均39.8公里,集雨面积106.2平方公里。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