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县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51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县城
分类号: F291
页数: 2
摘要: 都昌县城位于县境南端,濒临鄱阳湖。旧名城区镇、古南镇,异名都村。唐武德五年置都昌县,初治王市,大历年间始迁此,具1300多年历史。明嘉靖年间始建城垣,崇祯年间扩大规模,清代几经修葺。建国后,城区扩大,城垣拆除。明清时城内置5坊,民国时期属城区镇,设5保。建国后隶城关镇,都昌镇人民公社、都昌镇。都昌镇是党政军机关所在地,为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面积约5平方公里,8194户,22526人。辖东街、西街、东风3个居民委员会,25个居民小组。民国时期设有公立、私立中学各1所,小学3所。南山风景区有野老泉、南山寺和烈士纪念亭、集贤亭,碑廊、溢香池等名胜。
关键词: 城镇的建设 发展与建设

内容

都昌县城位于县境南端,濒临鄱阳湖。旧名城区镇、古南镇,异名都村。唐武德五年(622年)置都昌县,初治王市,大历年间始迁此,具1300多年历史。明嘉靖年间始建城垣,崇祯年间扩大规模,清代几经修葺。建国后,城区扩大,城垣拆除。明清时城内置5坊,民国时期属城区镇,设5保。建国后隶城关镇,都昌镇人民公社、都昌镇。都昌镇是党政军机关所在地,为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面积约5平方公里,8194户,22526人。辖东街、西街、东风3个居民委员会,25个居民小组。
  建国前城区范围狭小,由东街、中街(建国后划入西街)、西街、邵家街和学前、衙前等小巷组成。城内仅有少数手工业作坊,数十家私营南杂货店、中药铺、米店、绸缎布店、栈馆等商业店铺。民国时期设有公立、私立中学各1所,小学3所。
  建国后,城区建设迅速发展,东、西街全面拓宽,新辟东风路、沿湖路,绕城环行。街道全为水泥路面,街心建有花园。城内工厂林立,商店栉比。建有初具规模的船舶、农机、电机、五金、化工、皮革、印刷、钮扣、棉织、木器、建材、制药、酿酒、罐头、糕点、粮油加工、饲料等工厂30余家,有百货、五金交电、生产资料、竹木材料、医药卫生、建筑器材、土产杂品、棉麻、烟草、副食品、肉食品、蔬菜等商店以及饭店、旅馆500余家。城内有市办中等师范学校1所,县办完全中学1所,小学2所,中心幼儿园1所,镇办中学1所,小学1所,设有县人民医院、中医院、血防站、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和镇办医院。文化设施齐全,有电影院、剧院、体育馆、书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广播站、工人文化官、电视差转台。水陆交通较为便利,汽车直通南昌、景德镇、九江、波阳、湖口等地,轮船可通南昌、九江。南山风景区有野老泉、南山寺和烈士纪念亭、集贤亭,碑廊、溢香池等名胜。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