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物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495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人物简介
分类号: I042
页数: 24
摘要: 第二章 人物简介 本章选介2008年健在的修水籍或县外在修水工作生活的人物144人,修水籍或县外在修水工作生活的老红军战士,修水籍或县外在修水T作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历任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领导,1945年起先后任东干三团教导员、合江省密山县委书记兼虎林独立团政委、虎林县委书记。1949年7月南下任修水解放后第一任县委书记。中央组织部工业干部管理处科长,1952年6月任中共修水县委书记、第二届修水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主席。
关键词: 人物形象 人物

内容

第二章 人物简介 本章选介2008年健在的修水籍或县外在修水工作生活的人物144人,含修水籍副厅级以上干部,修水籍或县外在修水工作生活的老红军战士,修水籍担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的专家学者,修水籍或县外在修水T作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国家级一级文学艺术团体的会员及成就突JJ的文艺创作人员,为修水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知名人物,县委、县政府号召学习的先进人物。历任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领导,因前志和本志其他卷章已有记述,仅选介第一任县委书记和县长。简介人物原则上以生年顺序排列。
   第一节县内知名人士 梁定商1920年生,湖南石门县皂市街人。1935年参加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延安鲁艺三期音乐专业毕业。1945年起先后任东干三团教导员、合江省密山县委书记兼虎林独立团政委、虎林县委书记。1949年7月南下任修水解放后第一任县委书记。1951年3月任修水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主席。1952年6月后历任九江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中央组织部工业干部管理处科长,工业交通部一级巡视员,手工业合作总社处长,二轻部农具五金局农具处处长,轻工部机械局负责人、部机关党委副书记。爱好诗词创作,为山谷诗社社员,晚年著有《未息征诗草》。1988年曾专程重访修水。
   叶新海1920年生,字德遑,义宁镇人,原县建筑公司退休工人。自1994年起,在退休工资低薄的情况下开始资助失学儿童,至2008年共资助39名贫困学生和3名孤寡老人,累计资助7.1万元。他衣着朴素,生活简单,睡老式棕床,家里最好的家具只有一台21英寸的二手彩电和一台已使用20多年的洗衣机。叶新海的无私奉献精神受到社会各界好评,1999年被评为县十佳文明市民,2002年评为九江市十佳道德标兵,2004年当选为感动九江新闻人物。
   吴平1922年生,陕西耀县人。193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129师机要科股长,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机要科长,汤源县公安局长、副县长。1949年7月南下,任修水解放后第一任县长。1952年6月任中共修水县委书记、第二届修水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主席。1953年后历任九江专署专员,中共九江地委书记,江西省委统战部部长,宜春地委书记,南昌市委书记,江西省委副书记,江西省第五、六届政协主席,是中共八大、十三大代表。1991年2月曾为《修水文史资料》题词:“努力做好历史记实,为振兴修水服务。” 朱正平1922年生,水源乡人,烈士后代。1928 - 1932年在家乡读书,1934年其父牺牲后随母亲到外逃难,不久回家以帮人打长工为生。1950年参加工作,曾任大桥区委书记、大桥Ⅸ公所区长、黄沙港垦殖场党委书记、县农林垦殖局局长、渣津区工委副书记、宁州公社党委书记、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修水小斗岭分校党支部书记。1972 - 1980年先后任县税务局局长、邮电局局长、县茶叶试验站站长、修水茶厂党委副书记等。他热爱写作,早年创作诗歌、散文100多篇。1958年在《星火》杂志发表《贤惠大嫂》《整社前后》和《谁敢拆我们的路》等短篇小说。196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江西分会。1980年退休后,从事党史研究工作,先后在中央、省、市党史研究刊物发表研究党史、军史、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史及党史人物传等文章数十余篇,撰写的《红十六军曾编第八师》发表于1986年《军史资料》第三期,填补军史研究上的一项空白。2003年有作品集《风雨集》,2005年有回忆录《吊根草》出版。
   陈靖华1924年生,又名锡汉,上杭乡人,无党派人士,知名文博专家。1949年毕业于杭州青年中学高中部,同年4月参加浙江嘉兴反蒋起义。随后参加浙江金肖支队杭州联络站党的地下工作,6月在杭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部学习,7月在二野上饶东北革命干部学校学习,9月分配到东乡县委工作。1950年4月回修水工作,曾任杭口小学教师,后从事文博图书工作。参与修水图书馆和黄庭坚纪念馆筹建工作,参加山背古文化遗址的发掘考证,主纂《修水县文物志》,整理修水古籍善本,将修水图书馆藏《列朝诗集》《黄氏金字谱版》《清朝锡美堂刻本》等收录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另有《百家类纂》人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他对修水历史有深入研究,尤其热心黄庭坚研究,在《九江师专学报》等学术刊物先后发表《范信中其人》《黄庭坚名、字、别号小议》等5篇有学术价值的研黄论文。1979年退休,1997年转办离休,系县政协第三至八届委员。
   俞道文1927年生,江西婺源人,高级农艺师,茶叶专家。1946年婺源茶叶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48年婺源县划归福建省管辖,随茶校搬迁至当时的修水茶叶分校,从此与修水茶业结下不解之缘。1951年兼任国营修水茶厂技术员,1952年婺源茶叶学校回迁原地,他选择留在修水。历任修水茶厂技术科长、主管技术副厂长、生产厂长。积极推进茶种改良,先后对四都茶场进行良种改造,新建漫江茶场,使茶叶基地逐步扩大。改造宁红工夫茶制茶工艺流程,将宁红茶本身、长身、圆身、轻身、茎梗、下段等传统工艺流程连成一条完整流水生产线,茶叶年生产能力由不足1万担提高到5万担。
  1984年,牵头研制的“宁红金毫”获国家农牧渔业部银质奖,在宁红茶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工作之余,致力于宁红茶种植、制作及茶文化的整理和研究,1985年撰写《宁红茶制作工艺》一书,为当时全省唯一的茶叶专著,至今仍是修水县茶叶生产的专业指导教材。
   樊孝菊女,1932年生,石坳乡人,烈士后代。1950年6月参加工作,历任四都乡妇女主任、副乡长、团委书记,南岭公社四都大队菊牡队队长、街上生产队队长。1955年评为江西省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1957年评为江西省“巧姐妹”英雄,1960年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县委曾号召全县妇女向她和勤俭持家模范张待牡学习,开展“千菊万牡”学习活动。1966年1月后,历任三都茶场党委书记兼农科所副主任、修水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兼三都茶场党委副书记、太阳升公社党委书记、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省妇联主任、全国妇联筹委会委员、省农业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省生猪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全国妇代会代表。1969年4月和1973年8月当选为中共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任职期间为争取修水大桥、县人民医院、县电影院、湘竹电站、车联堰电站、县电机厂和化肥厂等建设项目做出重要贡献。晚年退休享受副处级待遇。
   李宗裕1934年生,古市镇人,修水报界资深记者、编辑。1949年通城县立中学毕业,1956年参加工作。历任党报通讯员,《修水报》记者、编辑,县广播站编播组长,1988年被评为主任编辑。退休前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修水报》总编辑。曾兼任中国县市报研究会理事、江西省县市报研究会会长、江西省记者协会理事、九江市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委员会委员等。修水县第一届、第七届政协委员,九江市第九届政协委员,修水县第九届人大代表。著有《县市新闻业务求索》《青丝白发录》等。
   陈天霓1934年生,义宁镇人,高级农艺师,茶叶专家。江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历任修水茶厂技术员、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修水小斗岭分校教师、茶牧科副主任、九江师范修水分校理化教员兼办公室主任、修水茶科所所长、县政协副处级调研员、江西茶叶开发公司总工程师、九江市政府智囊团成员,九江市第八届人大代表、江西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中国茶叶学会理事、江西省茶叶协会首届顾问、江西省老专家经济技术服务中心研究员。先后获省(部)级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1990年省政府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被省科委授予技术明星。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蒋华堂1936年生,九江市浔阳区人,高级农艺师,蚕桑专家。浙江农业大学蚕桑系毕业,1957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江西农学院园艺助教,修水县农垦局干部,毛竹山林场副场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修水小斗岭分校教务处副主任、主任,修水县蚕丝公司副经理,县经济作物局副局长,一直致力蚕桑教学和蚕桑技术推广。20世纪80年代从事桑园“矮、密、早”技术推广和“短、平、快”技术开发,获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编著出版《蚕桑技术》《蚕病防治技术100问》《广东杂交桑高产栽培技术》和《修水蚕桑史话》,发表专业论文20多篇。1992年被九江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同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获江西省农业科教人员突出贡献奖,1994年主持的“蚕桑工程高产技术配套及示范”研究课题获江西省星火计划一等奖。为县政协第七至九届常委。
   张待检1936年生,字文逊,武宁县石门楼人。1955年武宁师范毕业,1957年到修水县宁河戏剧团工作,历任乐队主胡演奏兼作曲、戏校班主任、县戏剧创作研究室副主任。为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江西戏曲音乐学会首届理事,国家三级作曲家,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修水宁河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修水地方剧种宁河戏的研究与实践,整理发掘剧目、唱腔、器乐曲牌500余册,搜集收藏戏曲脸谱、壁画、雕刻100余件,设计宁河戏唱腔160余出,整理宁河戏资料500余万字,主编《宁艺耕耘录》《宁河戏音乐集成》,参编《九江戏曲志》《中国戏曲志·江西卷》。穷15年心力编著82万字的《修水宁河戏》,发表《宁河戏声腔源流考》等论文多篇。
   敖瑞初1938年生,新余市渝水区人。1957年樟树农业技术学校毕业分配到修水县农业局工作,历任种子站和粮油站副站长、站长,土壤肥料站站长。1981年为农艺师,1988年晋升为高级农艺师,1992年获省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88年后,获科技成果奖23次,其中省、部级奖2项。1992年主持研究《赣北杂交稻再生高产栽培的研究与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再生稻栽培技术》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杂交水稻制种花期调节剂的研究与应用》《赣北山区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分获九江市、省农业厅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一季稻田耕作改制》获省农业厅技术改进三等奖,在省级杂志发表再生稻的品种、群体结构、施肥防治病虫论文多篇。
   余昌徐1942年生,马坳镇白土村人。1961年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先后在修水师范、三都中学、修水一中任语文教师。长期致力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试验,引进音乐、美术、影视进入语文课堂,应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总结出“准、活、美”三字教学经验。教授语文《绿》获省优质课一等奖,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映。应邀为省中语会讲授高三语文复习示范课,为全国中语会庐山年会讲授示范课《祝福》。1985年评为江西省优秀教师,1989年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1年评为江西省特级教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当选为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九江市中语会副理事长、顾问。
   坚持业余艺术教育和舞蹈创作,为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在修水群众文艺活动中多次组织编排歌舞节目,参加市、省、全国的文艺表演。其中《红公鸡》《储蓄罐》获全国少儿歌舞创作奖、演出奖,《秧豆》获第二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奖、创作奖和省政府作品奖,《耘起来》获全国群星奖。历任江西省第五届政协委员,省总工会委员,九江市文联、台联、侨联委员,修水县文联副主席、名誉主席,修水县第七届政协副主席,第九至十二届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5年获全国优秀归侨、侨眷教师标兵称号。1999年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2002年组建修水山谷票友社并任社长。2004年退休。2005年组建黄庭坚书画院并任院长,同年获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德艺双馨奖。江西电视台为他拍摄专题片《眷恋》,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以“余昌徐的赤子之心”为题报道他的先进事迹。
   李立新1943年生,奉新县澡溪人。黄沙港林场退休职工,修水知名民间植物研究者,县第十二届政协委员。1959年参加工作,受其民间草药师父亲影响,对植物感兴趣,潜心对修水野生植物的种类、地区分布、药用价值及生态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工作业余时间长期只身出没深山老林,白天采集标本,晚上摘录笔记,在家设置“小草室”,陈放各种植物标本和资料。为考证篦子三尖杉,先后14次进山,最终采集到完整的果实、花朵送庐山植物园专家鉴定,确认为珍稀的篦子三尖杉。先后20余次以向导或助手身份陪同庐山植物园、南京植物研究所、江西大学生物类专家学者在修水从事植物调查研究。几十年来采集植物标本3000多个,拍摄照片2000多幅。已初步整理出30余万字的《修水植物名录》,植物品种达2300多种,其中珍稀植物84种。比1986年全县统计资料新增品种1300多种,珍稀保护植物30种,在增加的30种珍稀保护植物中,篦子三尖杉、瓶尔小草、朱兰、独花兰、竹节人参等10种属其单独发现。2004年后引起媒体关注,《人民日报》在“人物·旅游”栏目发表“李立新-痴迷植物的山里人”长篇报道。2004年当选为感动九江新闻人物。
   王明升1947年生,何市镇人,乡镇农业技术员,被当地称为农民之友、种田之师。1981年被何市乡政府聘为农业技术员,努力学习实践科学技术,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当年全镇粮食大增产。后任何市乡农技站站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成绩突出,1983年评为江西省科协先进个人,1985年评为中国科普协会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1986年评为省政协委员为四化服务先进个人,1991年评为江西省第二届农业科普百花奖先进个人,1993年获九江市吨粮田高产成果奖。多年对再生稻生产试验示范,2002年10月通过省市专家验收千亩再生稻亩产800千克。
   张薇女,1948年生,江苏吴江人,江西省特级教师。1966年九江师范毕业,先后在九江县黄老门小学、修水县宁州中学、义宁镇一小、九江师范附小任教。几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严、细、勤”,所带班级班风好,学风浓,年年评为学校优秀班集体,1982 - 1984年,连续3年评为县、市优秀班集体。在教学上,勇挑重担,刻苦钻研,形成独树一帜的“狠抓双基,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特色。在义宁镇一小任教期间,被评为全县最佳讲解教师,并在14个区乡巡回示范讲课,听课教师3000多人,对全县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1982年、1984年评为省优秀班主任。1982年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1983年当选为县人大代表。1988年当选为省人大代表。1991年评为江西省特级教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詹幸儒1950年生,四都镇人。中学物理高级教师,中国物理学会会员,江西省特级教师。长期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和研究,曾任江西省青年教师物理课大赛评委,受托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试验教材教辅中部分章节,应约为《高中生之友》高三物理理综版特约撰稿,有20余篇教学论文在物理教学中心期刊《物理通报》《中学物理教学》等国家级刊物发表。1993年评为县首届十佳教师。1994年评为九江市劳动模范,始任修水一中校长。1995年在江西省首次破格晋升为中学物理高级教师。1999年评为江西省特级教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退线后聘任民办英才高级中学校长。 钟吉富1951年生,山口镇人。蛇伤专家,针刀医学专家,县中医院主任医师。多年从事蛇伤防治与针刀医学临床研究,蛇伤防治研究成果1996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i等奖;针刀医学临床研究2005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先后当选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蛇伤与蛇毒医用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针刀医师学会江西分会主任委员、修水医学卫生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承担国家级课题研究,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编参编专著5部,发表论文26篇。获评江西省卫生科技先进个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省中医先进工作者。2007年市委、市政府授予九江市第四批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为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陈景莲女,1951年生,太阳升镇坪搬村人。先后任“三八茶园”女子突击队队长、村妇女主任、计划生育宣传组长、村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起连续8年领头开发村办桑园11. 33公顷,她学习掌握全套栽桑、养蚕技术并传授给蚕农,坪塅村成为全县有名的蚕桑村。1989年任镇蚕桑站技术员,积极推广养蚕技术,指导农户消毒防病、添食除沙、上簇收茧,帮助降低成本,提高收益。还为困难养蚕户垫资购买蚕药蚕具,累计垫付资金3万多元。1988年评为全省三八红旗手,1992年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罗时来1953年生,征村乡人。1997年1月任征村乡敬老院院长,时有院民32人,每人每月仅50元生活费,经济非常困难。上任之始,他从自己不甚宽裕的家庭垫出资金,维持全院基本生活,其后大力发展院办经济,组织院民自力更生。第一年开挖养鱼水塘1口,开设代销店1间,租种水田1.2亩,河滩开荒种菜6.8亩,养猪8头、养鸭500多只,当年创收1万余元。1998年遭遇特大洪灾,接纳失去住所孤寡老人22人,院民增至54人,平均年龄72岁,年龄最大102岁。他对老人们的吃、穿、住、医、葬无不牵挂,一年有340天居住在院里照看院民起居。每逢老人去世,亲自为老人整容送葬,尽最后一点“孝心”,累计送走36位孤寡老人。2005年,《罗时来和他的54位父母》电视专题片和通讯在省市县新闻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许多单位和企业资助帮扶该院,院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2001年、2003年评为全省“三院”建设先进个人,2004年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当选为九江市人大代表,2005年评为九江市劳动模范、江西省劳动模范。
   刘烈根1954年生,祖籍奉新县。1970年3月参加工作,曾在县印刷厂、秋收起义纪念馆、党史办、县委办公室工作。1998年调任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信访办公室主任。2003年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信访局局长。2005年4月任县民政局副局长。多年来,凭着一腔热血和对党对人民群众的赤胆忠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2000年省政府授予全省先进工作者,2002年评为江西省优秀公务员,九江廉政勤政先进典型。2004年市信访局印发《关于开展向刘烈根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同年10月县委发出《关于开展向刘烈根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2005年4月县政府授予三等功。
   赖显生1954年生,义宁镇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九江市戏曲家协会副主席,修水县戏曲工作者协会主席。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和曲艺创作表演40余年,创作曲艺作品300余件。参加中国曲协、中国戏协和文化部艺术服务发展中心举办的各类小戏小品曲艺征文比赛获奖11次,其中代表作小品《36号》获三等奖,并入选上海初中语文教材。参加下乡送戏演出几千场,多次赴北京、上海等地文艺交流演出。曾评为文化部中国文化学会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江西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九江市卜大新闻人物。著有《赖显生曲艺作品集》,相声大师马季亲笔题签。
   徐小年1954年生,程坊乡人,初中文化。1972年起,在东津水电站库区程圾小学任民办教师几十年,集校长、教师、保姆、船工于一身,甘守清贫,默默奉献。东电库区蓄水后,学校仅剩70多名寄宿学生,每星期天、星期五F午渡船接送,每趟行程停靠点13个,往返需6小时,长年累月无半句怨言。虽身兼数职,每月工资只有149元,微薄收入中常为学生担保学杂费、垫付医药费和伙食费。1998年库区移民,全家搬迁到渣津镇,为了教育事业,偕妻子返校照看学生。2000年8月31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播出其扎根山区从教28年事迹后,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省委书记舒惠国、省长舒圣佑分别做出批示,市委书记刘上洋专程实地看望。同年11月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向徐小年同志学习的决定》。2001年9月评为全国师德标兵,同年当选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2002年当选为市第八次党代会代表、县第1‘四次党代会代表,评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2007年当选为县第十二、十三届政协委员。
   叶绍荣1956年生,义宁镇人。1979年修水师范毕业,历任修水县黄港区中学、黄沙中学、第三中学教师,《修水报》编辑、修水县文化馆创作干部。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2000年加人中国作家协会。先后为江两省滕王阁文学院特聘作家、江西省作家协会理事、国家二级作家。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日出苍山》,长篇传记文学《陈寅恪家世》,短篇小说集《苍生野史》及其他短篇小说、散文。《日出苍山》获江西省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西作协第三届谷雨文学奖。
   姚小平1956年生于广西柳州,湖南祁阳人,法号常惟,1995年调江西东津发电有限公司工作。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黄庭坚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以行书见长,作品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提名奖、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大奖赛优秀提名奖、全国五一文化奖书法评委提名奖、翁同龢书法奖提名奖、书法2008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三等奖、西泠印社中国书画印大赛一等奖,并入展全国第七、八、九、十届书法篆刻展,第二、四届中国书坛新人展,全国第二届行书展,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三届书法扇面展,全国千人千作展,全国五百家书法精品展,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展,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
   卢海琴1958年生,港口镇人。20世纪80年代初从事货车运输,为港口镇第一家运输专业户。1998年,成立修水琴海矿产品有限公司,参与香炉山钨矿开采,2003年被中国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收购。2000年起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累计上缴国家税收2000多万元。2003年9月,投资近8000万元筹建民营修水琴海学校。2004年秋正式开学。学校占地1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9万平方米,首批学生2500余名,2008年有教职工180人,在校学生4075人。学校创办以来,以校风和教学质量管理为重点,公开竞聘学校班子领导和师资队伍,放手放胆校长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到2008年累计输送近2000名学子进入高校学习 胡经国1960年牛,字兴邦,白岭镇人。1984年承包修水县昆山钨矿,从事钨矿生产、收购、销售。1994年创办修水赣宁钨业有限公司,1998年先后投资开发修水香炉山两矿区钨资源,收购铜鼓县地方国营有色金属冶炼厂,创办修水1500吨仲钨酸铵(APT)生产线。2004年与江西省国有稀土钨业集团合资,创建江西铜鼓有色金属冶炼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分宜珠江矿业有限公司、江钨赣北钼业有限公司等。2006年创办江西修水湘赣有色金属有限公司,2007年创办日处理能力2千吨的弋阳县姚家铁矿有限公司。集团不断引进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和先进的工艺技术,成为江西省内集有色金属行业矿山开采、冶炼、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规模企业,资产5亿多元,企业员工800多人。2008年创税2300万元,累计11800万元。公司和个人先后获省、市、县先进纳税企业、十佳私营企业、省优秀企业家等称号,当选为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县工商联副主席、九江市工商联执委、九江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九江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江西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热心公益事业,累计捐资660多万元扶贫济困、救灾助学、修桥铺路等。
   邹杨春1961年生,马坳镇人。1980年招聘到马坳乡镇企业万亩林场工作,两年后承包该场供销公司。1991年成立修水县第一家民营印刷企业——江西省育新彩印有限公司。2000年在深圳市创办深圳益君包装印刷有限公司。2003年2月投资6000余万元创办修水县英才高级中学。学校占地10.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2008年学校有教职工197人,在校学牛3314人。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规模发展迅速,到2008年累计为国家大、中专院校输送人才近3000人。
   孙美华女,1962年生,全丰镇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1979年12月,未婚犬胡少华应征入伍,1982年初因感染病毒患散发性脑炎,留下严重后遗症,失去记忆和劳动能力,经鉴定为三级伤残。而对可能终身残疾的丈夫,正值20岁出头的孙美华毫不犹豫地将他接回家并办理结婚手续,毅然挑起家庭重担。从此一边忙于农活,维持生计,一边耐心照料丈夫,用亲情和真爱排除丈夫痛楚和寂寞,通过按摩、大声语言交流,先后帮助其恢复大小便、听力等功能。为解决她家实际困难,1992年县政府把孙美华安置到南崖电站工作,并资助在县城建房居住。
   胡少华有三兄弟,二弟胡训名在部队服役,2002年因公牺牲,_三弟体质虚弱,家况一般,孙美华担起长嫂如母的角色,经常补贴兄弟家用。又毅然把儿子送到部队,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儿子已是一级士官,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2004年当选感动九江f大人物,2006年获全省爱国拥军模范。2007年入选全日十大爱国拥军新闻人物江西唯一候选人,2008年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
   胡勇健1964年牛,白岭镇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江西省特级教师,修水一中副校长。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江西教育学会特级教师分会常务理事、市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九江学院兼职教授。1983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连续15年担任班主任,1991年所带文科班高考囊括九江市高考文科总分一、二、三名和文科殷氏奖学金。1992年评为江西省优秀青年教师,2001年评为全省先进个人,2004年评为江西省特级教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高中数学新课程自主探索的理论与实践”课题被批准为全国“十五”规划教育部课题,主编、参编《高中数学解题研究文集》《高中数学教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教版)教案》,《高中数学学法指导》分获省教改成果一等奖、省优秀教本教材一等奖,《高中数学学生自主探索法》教改实验获省教改成果一等奖。
   胡胜斌1968年生,马坳镇人,全国优秀农民工代表。修水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辗转至福州市,在福建东泰建筑公司当农民工。他爱岗敬业,刻苦耐劳,先后获评福州市卜佳农民工、福建省劳动模范。2006年当选为中国知识型职工优秀个人。2008年当选为奥运会火炬手,同年11月为全国千名优秀农民工代表之一,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优秀农民工表彰大会。
   王参华1973年生,何市镇人。九江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九江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县公安局宁州派出所教导员。1998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2003年6月8日,为维护群众利益,不畏强暴,与歹徒英勇搏斗,身负重伤。引起省市县领导关注,时任省政府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蔡安季,市委常委、市公安局长叶国兵亲自致电慰问,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向王参华同志学习。其事迹收入人民日报社《人民公仆》《和谐中国和全面小康》等大型文集。个人荣立二等功一次,先后评为全市公安十大先进典型、全县优秀青年卫士、感动修水十大青年。
   巢泽坤1988年生,石坳乡人,共青团员。2006年2月19日下午3时左右,一位5岁男孩在县城澄江花园附近河堤玩耍不慎落入修河,刚好路过的修水县一中高三(19)班学生巢泽坤闻讯疾速赶到现场,纵身跳人雪后冰冷的河水中,把小男孩营救上岸。巢泽坤同学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在学校和社会各界引起强烈的反响,2月24日团县委授予巢泽坤舍己救人好团员称号。3月15日,县委、县政府召开表彰会,授予巢泽坤见义勇为好青年称号,发出《关于开展向巢泽坤同学学习的决定》,并对巢泽坤及其家长、老师进行奖励,向高等院校推荐其优先录取。巢泽坤上大学期间,县长基金每年资助其学费的50%以示奖励。
   第二节修水籍厅级以上干部 沈德咏1954年生,白岭镇人。江西师范学院外语系毕业,1977年12月参加工作。曾任江西师范学院外语系助教、系团总支书记、年级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980年人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1983年7月后,历任中共江西省委政法委调研室副主任,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正厅级)、党组成员。1997年3月任中共江西省纪委副书记。1998年10月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同年12月任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大法官,兼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6年11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2008年4月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常务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一级大法官。2002年11月当选中共十六届中央纪委委员、常委。2007年10月当选中共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编写有关死刑、刑事证据、刑诉法修改、民事强制执行、审判监督等论著、文集及法律工具书10余部。发表法学论、译文160余篇。1992年出版的《死刑制度比较研究》为我国研究死刑问题第一部专著。
   徐明华1953年生,祖籍江苏泰州,出生于上海市。1970年从上海下放到修水县上杭公社插队落户。1978年任上杭公社革委副主任,1981年1月任中共莲花公社党委书记。1984年3月任中共修水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1985年后,先后任中共修水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1993年1月兼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1995年1月后,历任中共九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中共吉安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1999年9月任中共湖南省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2001年8月任中共衡阳市委书记。2008年1月当选为湖南省政府副省长。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共湖南省委第八届、第九届委员。
   钟利贵1953年8月生,白岭镇人。1978年12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1984年2月起,历任中共修水县委常委、团县委书记,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1992年10月,任中共修水县委副书记、县长;1994年5月,任中共修水县委书记;1995年1月,任中共修水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1999年2月,任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2003年1月,任中共新余市委书记、新余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2006年2月,任中共抚州市委书记、抚州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2008年12月,任中共九江市委书记、九江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共江西省委第十二届委员。
   樊友山1963年生,大桥镇人。1985年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光学T艺与测试专业,先后在中国兵器丁业第五设计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中国北方光电工业总公司工作。1996年9月任中国北方光电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1998年8月任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人事劳动局负责人,1999年7月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人事劳动部、人力资源部主任。2003年7月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2008年10月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副部级)。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常委,中央企业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主持或参与组织中组部、国资委下达的《中央企业领导人选拔任用机制研究》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指导编著《中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政策评价和战略思路》《国企软实力的探索》等专著。
   张远秀女,1949年生,征村乡人。1965年2月参加工作,曾任赤江吴坪小学教师、黄坳公社妇联主任、武宁县妇联执委。1977年3月后任县委组织部、县纪委干部,1980年10月任县妇联副主任,1982年10月后任义宁镇镇长、党委书记;1989年12月任县政府副县长,1992年10月任县委副书记,1996年3月任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1999年5月任修水县委书记。2002年4月任九江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2004年4月任九江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2006年11月任九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同年12月任九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朱星祥1933年牛,水源乡人。1949年12月入伍,历任解放军战士、团司令部参谋,军政治部干事、党委秘书,师政治部科长、副主任、主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海军上海基地纪委专职副书记等。1988年3月当选广东省第七届人大代表,同年8月被中央军委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93年3月为上海市第八届政协委员,同年7月中央军委批准退休。
   张幼民1934年牛,石坳乡人,武汉军区陆军学院毕业。1950年参加志愿军,历任通信员、警卫员、班长、排长、连长、军校学员、教员,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曾任驻坦桑尼亚大使馆武官,军事顾问团成员,解放军第17军司令部作战参谋、军务处处长、作战处处长,武汉军区信阳陆军学院训练部战术教研室主任、训练部副部长、部长。大校军衔,享受副军级待遇。1991年1月后,任武汉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胡学珍1933年生,义宁镇人。1951年参加工作,历任修水县杭口区公所区长,山口区委副书记,三都区委书记,九江地委一级巡视员,彭泽县浩山区委书记,彭泽县人委副县长、县委委员、县委农工部长、县政府县长,永修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九江地区水电局局长,武宁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1987年任修水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主任,1990年任九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刘定中 1937年生,义宁镇人。兰州大学文学系毕业后,分配到新疆工作。先后任新疆邮电学校教师,自治区邮电局秘书、宣传处副处长、处长、政治部副主任。1992年担任新疆自治区党委经济l-作部副部长。1997年任区经贸委党工委专职副书记(正厅级)。新疆作家协会会员。2000年退休。
   胡益华1939年7月生,古市镇人。1964年8月大学毕业,分配到江西省委组织部任干事。1970年3月调任江西省物资局秘书、副科长、科长,1983年后任江西省物资局副处长、处长,1985年1月任江西省物资局副局长,1994年9月任江西省物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高级经济师。曾兼任中国煤炭物资流通学会名誉会长、江西省计划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行政管理学会理事。
   汪友富1941年生,义宁镇人,新华社高级记者。1964年江西大学新闻系毕业,同年分配到新华社新疆分社工作,历任农村记者、政文记者、对外记者、对外记者组组长、采编主任、党组成员、副社长、代社长、党组书记(正厅级)。1999年评为全国民族团结模范。
   冷瞻远1942年生,古市镇人。1965年入伍,历任班长、文书、政治指导员、团部纪律检查委员会副营职干事等。1982年转业,先后任厦门经济特区纪委干部、湖里工业区保卫处副处长、厦门市监察局三处处长、纪委三室主任。1995年任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纪工委副书记(副厅级)。2002年退休。
   樊昊1942年生,渣津镇人。1962年入伍,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历任福州军区干事、连队指导员、团部宣传科长、军委炮兵机关秘书、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宣传部干事、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部驻军科记者,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正师职研究员,大校军衔。主要从事宣传及军史理论研究工作,编著出版有《毛泽东和他的“顾问”》《毛泽东和他的军事谋士》等,独立或参与完成《巍巍长城》《现代国防论》等10多部军事著作。
   张正尧1945年生,上衫乡人。1965年应征入伍在福州军区服役,历任班长、排长,福州军区群工部干事、处长、副部长,景德镇军分区、吉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转业后,任江西省老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巡视员(正厅级)。
   胡爱宾1945年生,白岭镇人。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分配到青海市果洛藏族自治州-作,历任州政府办公室秘书、科长,中共达日县委常委、副县长,果洛州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高级法官,海化藏族自治州政府秘书长(副厅级)。
   康晋益1946年生,祖籍湖南临湘,出生于义宁镇。1964年毕业于江西农学院园艺专业。1981年前在修水县林业局工作。1981年3月任修水县政府副县长,1984年任九江市政府副市长,1997年1月任九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桑吉华1949年生,马坳镇人。历任汤桥公社党委书记、修水县委办公室主任。1987年起先后任修水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1992年调任彭泽县委书记。1996年后历任萍乡市政府副市长、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倪忠明 1953年生,祖籍上饶玉山,出生于义宁镇。江西共大总校农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修水县科委工作,曾任莲花公社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1984年任修水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1986年任修水县委书记。1990年后,历任永修县委书记,鄱阳县委书记,上饶地委委员、上饶行署常务副专员,江西省环保厅副厅长、巡视员,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李光荣1953年生,溪口镇人。曾任修水县供销社主任,1993年1月起历任修水县政府副县长,修水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九江市经贸委主任,九江市政府助理巡视员兼市经贸委主任,2006年10月任九江市政府副巡视员兼九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朱法元1955年生,笔名筱竹、禅~,号幕阜山人,水源乡人。历任江西省军区政治部宣传处处长、江西省委组织部副厅级巡视员兼办公室主任、江西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多年从事文学创作,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散文学会副会长,为省散文学会发起人和创建者之一。从1979年开始,即有散文、诗歌、小说等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散文选刊》《百花洲》《江西日报》《创作评谭》等报刊发表,著有散文集《蓦然回首》《寒秋一叶》《沉静的山歌》等多部作品集并出版,其中《沉静的山歌》获第四届冰心散文奖优秀奖、第三届优秀出版物提名奖。
   丁伯东1955年生,黄沙镇人。曾任海南省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办公室主任。2002年4月任海南省纪委副书记。2005年11月任海南省纪委副书记兼监察厅厅长。
   刘韵和 1956年生,四都镇人。1977年10月任九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办公室会计。1982年任九江市府大院管理组副组长、组长。1986年任九江市政府办公室行政科副科长、科长,1992年任九江市政府副处级秘书、办公室副主任。1999年5月任武宁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2002年6月任武宁县委书记。2004年11月任瑞昌市委书记,2008年8月任九江市庐山管理局副巡视员(副厅级)。
   胡桂香女,1956年生,上奉镇人。1 973年到上奉公社广播站工作,1976年推荐人江西大学政治系学习。1979年分配到江西轻化工业学校工作,1984年任校团委书记。1987年调省轻工业厅,历任省轻工业直属机关团委书记、万年县政府副县长、省轻工行业管理办公室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2005年任省轻工行业办公室副主任、副巡视员(副厅级)。
   冷芬俊1957生,路口乡人。1972年应征入伍,1978年入铁道兵学院政治系学习。1982年转业,分配到修水县人事局工作。1984年人江西行政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党委办公室秘书、副主任。1990年调省政协办公厅,先后任秘书处处长、办公厅副主任。热爱写作,著有杂文集《盛世微言》《我思故我言》。
   周三华1958年生,溪口镇人。1976年应征入伍在福州军区某部服役,历任炮兵战十、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团、师、旅、集团军参谋,炮兵指挥部正团级副主任,导弹团长、旅长,集闭军装备部副部长(副师级),航空兵某部副师长。2005年调任福建省三明军分区司令员(正师级)。在部队考入国防大学,又赴俄罗斯奥伦堡防空兵学院进修,再赴国防科技大学培训,具有现代化高科技部队指挥作战能力。
   周关1959年生,溪口镇人。1976年参加工作,历任溪口大联小学教师,江西变压器厂子弟学校教师,南昌市体改委综合科科长,南昌市委办公厅秘书,江西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办公室主任,南昌市轻工业局副局长,南昌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党组书记,南昌市政府秘书长、市长助理。2003年任南昌市政协副主席,2004年任南昌市政府副市长,2006年任南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黄小华女,1959年生,义宁镇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博士。1975年7月参加'作,历任乐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景德镇市纪委副书记,浮梁县委书记,新余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08年6月任江西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正厅级)。
   张勇 1962年生,西港镇人。1986年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分配到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教务处从事政治理沦教学和研究工作。1990年10月调入省委统战部,先后从事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工作(1993年8月- 1995年10月在赣县挂职锻炼),历任一处主任科员、办公室副主任、一处处长。2008年任江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长期从事中国政党政治理论研究工作,对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工作有较深研究。
   李晓刚1963年生,何市镇人。1984年参加工作,曾任共青团修水县委书记、修水县财政局局长。1996年4月起历任修水县政府副县长,修水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九江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2002年3月起任九江市政府市长助理兼共青城开放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副厅级)。2006年12月任九江市政府市长助理兼共青开放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彭呈仓1963年生,石坳乡人。南昌陆军学院军事学专业毕业,留校任战术教员、教务部学术参谋。后调任罔防大学出版社副处职编辑、二队政治委员,正师职大校军衔,技术6级副编审。先后获联合战役军事学硕士研究生、军事后勤学博士研究生,著有《军队干部写作大全》,参与编著军事著作或教材10多部。
   张平浔1965年生,四都镇人。1983年江西大学数学系毕业,后考入南京陆军步兵学校,历任排长、副连长、连长、参谋、股长、团副参谋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副师参谋长、副师长、上海市长宁区人武部部长、上海陆军预备役高炮师副师长。
   余先锋1965年生,太阳升镇人。江西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毕业,参军后,先后受训于南京步兵指挥学校指挥专业、国防大学基本系中青年领导干部班,获军事指挥硕士学位。历任步兵第278团高机连副指导员,团军务参谋、组长,步兵第93师司令部作训参谋、教导大队教导员、作训科副科长,陆军第31集团军司令部作训参谋,步兵第253团参谋长,武警第93师副参谋长。先后5次荣立三等功。
   卢天锡1966年生,水源乡人。1987年江西大学经济系毕业.曾任修水县计划委员会副主任,1998年2月任修水县政府副县长。2002年9月任九江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正处级),2003年l2月兼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九江市委员会主委。2004年3月任九江市政府副市长,2007年6月兼任中圈民主促进会江西省委会副主委。
   熊春华1966年牛,何市镇人。华东化工学院化工系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油料研究所应用室主任(军级待遇),高级工程师、博十研究牛导师,专业技术等级五级,解放军总后勤部海、陆、空三军科研拔尖人才。2003年在汇报工作时,受到时任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接见并合影留念。
   吴道闻1966年牛,四都镇人。1988年汀西工业大学结构工程硕十研究生,1994年获华南理工大学结构工程博十。1996年后,历任广东省东莞市建设工程质监站副站长,东莞市建委建工科主任科员,东莞市建设局总工程师、副局长。2004年4月任东莞市政府副市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三节 县外修水籍专家学者及知名人士 吴和满1912年生,上衫乡人。1930年6月参加红三军团,两次参加攻打长沙战斗,后随红三军团转战中央苏区,任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四师10团3营4连l排排长,1934年10月随军长征。1935年10月在宁夏两吉县马莲川一战中,不幸身负重伤为地方群众所救,没有赶上部队,从此在宁夏固原定居。70多年与修水老家中断联系,虽耄耋之年一直怀念家乡。通过当地政府和新闻媒体联系,2006年10月,95岁高龄的吴和满回到故乡修水上衫探亲,受到家乡人民隆重欢迎和接待。
   吴冠群1912年生,余嘏乡人。1927年离开家乡到南昌务工,先后在南昌钟鼓楼发电厂和南昌德记机器厂当学徒。20世纪30年代初在南京金陵兵工厂做车工期间考入南京会陵机械学校,1935年毕业后入南昌飞机制造厂任技术员、工程师。1948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地下组织,为修水和平解放做过大量工作。1953年北上东北,先后在沈阳风动工具厂和哈尔滨锅炉厂工作。1957年返川汀两,在江西电机厂任工程师、总工程师。“文化大革命”期间蒙冤受难,1982年平反昭雪。1986年享受离休干部待遇。
   龚桂林1917年生,港口镇人。1934年参加红军,编人红16师,1937年编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1团。皖南事变中,在傅秋涛、江渭清的领导下,突围到安徽芜湖一带继续坚持战斗。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随队分配在新四军军部执法队工作。抗大五分校学习结业后,到盐城秦南三区任区中队长,经常带队深入敌伪据点打击敌人。1944年调任盐城独立团警卫连长,后负伤回后方休养。新中国成立后,转业留在盐城秦南镇参加地方建设,后安排秦南食品站工作。1979年离休。
   傅誉茂1919年生,又名誉懋,太阳升镇人。1941年考人中正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奉新师范、汀两农专、散原中学任教。1952年任修水县文教科副科长,后任文教局局长、农业局局长。1959年l 1月任修水县政府副县长。1965年4月任九江地区农干校校长。1978年后任九江师专副校长、校长,是九汀师专创始人之一。建校初期,师牛员工仅450余人,十多年后发展成有师生4000多人的重点学校,为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1984年退居二线任顾问,1990年退休。
   黄崇焘1923年牛,黄坳乡人。江西农业大学农业专科毕业,高级工程师。1947年开始从事茶叶教育、生产、加工、经贸、研究工作,曾任修水茶校中专班教师、修水茶厂分厂厂长、景德镇茶厂技术科科长、洪源茶场工程师、江西省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市茶叶学会高级顾问。在茶叶工作中,指导转化科技成果10余项,创制名优产品国优3个,部、省优3个,地市优5个,编著《制茶学》《茶业概论》《红茶制造》《浮梁茶叶研究》《双井茶人集》《江两茶史与发展研究》《浮梁茶叶宝鉴》《黄崇焘茶叶选集》等13部,在《上海茶叶》《中华茶人》《中华茶文化》等9种茶叶专刊中发表论文百余篇,累计1 80余万字。1994年、1997年被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中华茶人联谊会两度授予“对发展茶叶生产和出口贡献卓著”荣誉称号,2007年被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授予“觉农勋章”。
   傅梅影1928年生,太阳升镇人,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音乐家协会会员,同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中国书J田i家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南昌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九江美术家协会顾问,九江书画院名誉院长。擅长花鸟,兼攻山水,以画梅著称,被誉为“江南一枝梅”。出版有《傅梅影画集》《中国画选辑》《傅梅影国画选集》。人民大会堂、中央文史馆、北京天安门、新加坡中华美术研究会、加拿大“艺坛之家”、台湾中国美术中心收藏有他的作品。
   周异群1929年生,溪口镇人。1955年第七军医大学毕业,历任江西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农工民主党中医学院支部主委,省第六届政协委员,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兼普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普外临床与教学,专业方向为急腹症与乳腺病,主编高等教材《中医外科学》《实用腹部外科》《单味中药剂型改革研究发展不离宗》《腹部微创外科》等专著,在省和国家级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查意楞女,1929年生,祖籍山口镇,古琴艺术家查阜西之女。1952年北京俄语学院结业,留校任助教。后转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系任教,参加编辑修订全国统一俄语基础阶段教材及编写二、三年级实践课教材。1979年起任《苏联文艺》编辑,1984年调入北京外国文学研究所苏联文学研究室从事当代苏联文学研究。1993年任《苏联文学》编辑,先后发表论文14篇,译著35篇,约120万字,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陈复华1929年生,上杭乡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50年选送人读南昌大学、湖南师范学院,攻读古代音韵学。1958年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古音学。在占音学领域研究卓有成效,著作除单篇论文外,有《汉语音韵学基础》《古韵三十部归字总论》《古韵通晓》(合著)《古汉语大词典》(主编)等。
   晏亚仙1931年生,白岭镇人,戏剧艺术家。当过教师、记者、文化馆员,历任修水宁河戏剧团团长、江西省文化厅调研组组长、江西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分会理事,江西省老文艺家协会理事,澳门《东方世纪》期刊顾问。出版专著《文苑纪言》,主编出版文化论著《目标·资源·构想》和《文化建设和苏区文化传统》,参与编写《中国戏曲曲艺辞典》《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建设丛书》等,创作编排《碧春缘》等大型古装戏和现代戏14部,改编的戏曲电影剧本《秦琼表功》由江西电影制片厂摄制发行。撰写并编导电视专题片《客家神采》,作为对外文化交流作品,泽成九种外语,由外交部、文化部分送中国驻外使、领馆。1992年获国家文化部全国文化法制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
   肖 楚1933年生,上奉镇人。曾任南昌市结石病专科医院院长、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江西分会常务理事。1965年开始中医中药治疗尿路结石和胆结石临床研究,开发出“胆道排石合剂”“尿石合剂”,治疗泌尿、胆结石病人6万余例,有效率达94%,对1厘米以上泌尿结石排石率达36%。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清热解毒消炎冲剂治疗结石病合并感染137例临床观察》论文在全国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获二等奖。
   胡三觉 1936年生,白岭镇人。1954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任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十研究生导师。1996 - 1997年在美国耶鲁大学任访问学者,1998年在香港理工大学任访问学者。专业特长为神经电生理学,先后主持7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在国际期刊发表33篇,SCI引用390多次,参编专著9部。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l项、二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二等奖l项以及“十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
   胡志强1937年生,白岭镇人。1958年考入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1967年分配至航空工业部第303研究所,从事航空产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主持多项重大航空科技攻关项目,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及科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航空新型号飞机研制中2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i等奖,3次获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992年10月获国务院“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突出贡献”奖,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退休,仍任国防科工委实验认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际及国内机电设备采购招标评审专家。
   周先标1937年生,渣津镇人,畜牧兽医专家。江西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毕业,先后任莲花县科技副县长、中国遗传学会江西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动物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家禽学教学工作,编写《数量遗传学基础》补充教材,出版《快速养鹅》和《家禽饲养技术》等科普专著,翻译《肉用仔鸡的生产与经营》,完成“白耳黄鸡的选育”“江西地方鹅种的杂交改良”“系列保健食品蛋研制与应用”等科研课题,发表研究论文30多篇,曾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省农业科普百花三等奖、省教委科技兴农先进个人,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陈贻竹1941年生,祖籍义宁镇。陈门五杰之一陈封怀次子。1966年于广州中山大学植物生理专业毕业,分配到湖北省宜昌市气象站工作。1974年调至广州华南植物研究所工作。1982 - 1984年在澳大利亚“澳洲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留学。1996 - 1998年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任访问学者。历任华南植物研究所生理研究室主任,农业与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华南植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多次在国家学术刊物发表论文。退休后,继续在华南植物研究所带研究生,从事植物研究工作。
   董泉珍1944年生,太阳升镇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8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先后在省革委会中医药办公室、星子县人民医院、江西医学院中医教研室工作。1978年考取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临床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分在北京西苑医院工作30余年,先后在心血管科、急诊科、外宾高干科担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以及科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专业特长为中西医结合诊治心血管病,传统中医药诊治内科杂病。兼任两苑医院国际中医班课堂英语翻译,聘为《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审稿专家。参加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生脉散开发研究,在国内率先系统介绍“慢性疲劳综合征”。主编出版学术著作2部,参编著作3部,发表论文30余篇。
   易杨华1946年生,义宁镇人。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海洋药物研究中心主任,文职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新药研究开发工作30余年,国家重点学科“药物化学”学术带头人,国家新药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项目评审专家,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客座教授。对80余种海洋生物和中药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采用现代分离和光谱鉴定技术,分离鉴定1200多种天然化学成分,发现新化合物220多种,发现抗肿瘤、抗真菌和抗艾滋病毒等活性成分170余种。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编中国第一本海洋药物专著《现代海洋药物学》和研究生教材《海洋药物导论》。先后获中国药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科技奖一等奖l项,二等奖2项;国家中医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国家医药发展奖三等奖1项;中华医学奖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5项,国家专利发明金奖l项。
   巢志成1946年生,石坳乡人,巢庆成之弟。1949年9月随父母到台湾嘉义市落户,在嘉义高中免试保送到台中市东海大学化工系。1971年获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学位。1974年受聘加拿大贝泰工程公司,从事该公司集矿业、电力、磁化、核电设计、建造研发为一体的环保防范和利用工作。1984年任加拿大安大略省事业废弃物管理公司技术部主任,期间系统研究环境污染预案、工业减废、健康风险管理、整合性废弃物管理及策略等,多项成果被国际同行业所采用。1993年回台湾创办中宇环保公司,2006年退休。退休后,应台湾成功大学邀请,任该校永续环境科技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并兼任美国环保署、加拿大环保部咨询顾问。
   谢新力1950年生,漫江乡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9年应征人伍,转业到江西财经学院工作,历任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会计学院党总支书记、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兼任江西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秘书长、江西省委专家宣讲团成员、江西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邓小平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曾获全国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江西省第八届邓小平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三等奖、中国高等教育优秀论文奖、全省高校优秀思想教育工作者。
   吴泗宗1952年生,余圾乡人。上海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68年在江西新余农村插队,1978年考取江西财经大学,毕业后留校,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系党总支书记。1989 - 1992年在上海财经大学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7年调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兼任中国市场营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技术经济管理学会理事、上海市场营销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是营销理论及实证分析、企业战略管理等。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项目近20项,出版《汽车服务贸易》《现代汽车营销》《现代市场营销学》《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法》等专著教材7部。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现代市场营销学》成为教育部重点推荐优秀教材、华东地区优秀教材、同济大学优秀教材。
   廖少华1952年生,何市镇人。1972年开始从事美术设计工作,1977年江西赣南师范学院美术专业毕业,分配在修水县文化馆工作,后任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副馆长。1990年后任青海民族师专艺术系讲师、常熟高专工艺美术系副主任、湖北民族学院艺术系主任。2000年调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从事中国画、美术理论和艺术形态学等专业教学、创作与研究30余年,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主任,连续4次被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聘为图书审读专家。主编大学教材《设计概沦》,著有艺术札记《精神的形迹》和《廖少华山水画集》。先后在全国100余家刊物发表学术文章160余篇、中国画和雕塑作品200余件。多件作品被日本、新加坡、加拿大、泰国、香港友人收藏,多次应中国美协等邀请出席全国文化与美术高峰论坛。
   朱新礼1952年生,山东省沂源市人,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94年创办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首届优秀创业企业家、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功勋企业家等荣誉。1962年朱过继在义宁镇宁红村落户的伯父朱士杰为儿子,先后两次在修水生活学习共3年。创业成功后不忘修水情缘,2000年4月回修水探亲,翌年8月决定在九江投资创办汇源食品有限公司,用企业所创税利反哺修水。2004年投资200万元在县城创办汇源希望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 33公顷,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可容纳1200学生就读。
   陈和利1953年生,太阳升镇人。江西中医学院预防医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省政府学位委员会硕士专家学位评审专家。1977年8月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江西中医学院任教,2002年10月聘为预防医学教授,连续三届评为江两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006年为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学科“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带头人,历任江西省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副主任、党总支书记、计算机系主任、人文科学系党总支书记、经济与管理系党委书记、人文学院院长。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村药品流通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研究…‘农村药品监督与供应网络建设评估体系的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以现代医学模式引领高等中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等多个课题。在国家级医药刊物发表论文110余篇。
   胡援成1953年生,白岭镇人。厦门大学金融学博士,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首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江西省金融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汇率理论、货币银行理论及公司金融理论。在《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等国家和省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8篇,出版专著及主编教材10部,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4项,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2项,发表学术论文67篇。曾获全国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第一届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奖等。
   冷仲华1954年生,古市镇人。湖南长舁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修水县第十三届政协委员、常委。1972年应征人伍,在部队考上铁道兵工程学院路桥专业,毕业后在铁道兵学院先后从事大学教学、教研、部队营房管理等工作。1992年从部队转业后自谋职业,从事工程施工、房地产投资。他创业成功后不忘家乡建没,自2006年起无偿捐资家乡公益事业500余万元,其中捐资75万元修建古市至月塘村级水泥公路和双港村村级公路;捐资10万元改造古市幸福大桥;捐资3万元修建草坪大桥;捐资105万元修建古市中心小学、第二小学、双港小学和古市中学改善教学环境;捐资50万元兴建古市卫生院住院楼;捐款70万元改造古市河堤及古市集镇。
   匡建二1954年生,上衫乡人,江西日报首席记者。1990年毕业于江西师大中文系作家班,先后任《江西日报》记者、“井冈山”副刊主编、理论评论处副处长、大江周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散文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秘书长,南昌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发表文学作品50余万字,获省级以上文学奖20多项。发表新闻作品30余万字,获各类奖30多次。其中《山村雕塑》《舵爷出山》先后获中国新闻奖铜奖,江西新闻奖一等奖。出版有散文集《花船》《阿根廷足球风云》等。
   詹谷丰1956年生,太阳升镇人,东莞市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1973年下放农村劳动,曾在修水县东津人民公社、马坳区供销社、县供销社、县外贸局、县文联、修水报社等单位工作。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江西省作家协会,1997年转入厂一东省作家协会,2005年加人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散文》等期刊发表小说、散文百余万字,著有中短篇小说集《苍山无尽》《1823,道光年间的东莞》,散文集《天堂的人口》,长篇人物传记《喋血淞沪——蒋光鼐将军传》等。
   钟晓雄1957年生,太阳升镇人,出生于义宁镇。1980年九江师专毕业,1985年获西北工业大学理学硕十学位,后历任国家地震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研究工学博士,1994年赴美国麻省大学深造,获土木工程学博十,后被美国国家科学院录用为博士后研究员。1999年起任美国交通部联邦公路研究中心全职高级研究员。2002年自办房屋质检和评估公司,兼职美国交通联邦公路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民航局和专利局软件咨询顾问。持美国职业土木工程师、房屋质检师、房屋评估师执照。
   车济民1957年生,马坳镇人,广东省河源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高级编辑。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河源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广播电视系统专家评委库评委。1982年江西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修水县政府办公室工作,曾主编《修水县地名志》。1993年调入广东省河源市电视台,独立或主持拍摄电视专题片多部,获国家级奖9项。专题片《阿狗的故事》获第五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二等奖,被中国残联推荐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电视散文《油坊往事》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欧洲台等频道播出,获第五届全国百家电视台文艺节目展评银奖。执导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天下客家》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2006年获第七届广东新闻“金枪奖”。
   冷望高1959年生,别署苦庐,黄龙乡人。江西中医学院毕业,曾从事外科、骨科临床及医学教育工作。自学书法,从颜体入门,后学魏碑,注重传统功力锤炼,书法各体皆能,兼工篆刻、绘画、装裱等,1998年调入九江书画院从事专业创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江西书法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九江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专业书画、篆刻家。致力传统风格中国画山水创作,并潜心书法普及教学与研究,编著出版《百字过关》书法普及教程图书17种,:有多种作品人选国家级展览,并编入专集。
   周荣1959年生,黄坳乡人。江西农业大学农机系毕业,上海同济大学汽车系硕士,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车专家组成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标准化研究所总工程师、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大学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合建的博十后工作站导师。先后主持或独立承担国家科技部863项目及原机械工业部、天津市科委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获中国汽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编辑出版专著1部,在核心科技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
   黄大建1960年生,义宁镇人,江西财经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教育学院政教系毕业,山东大学科社与共运专业硕士,澳大利亚国立南奥大学管理学硕士。1977年5月参加工作,1985年开始从事高校教学,主要从事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笔和参编著作、教材5部,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完成省级课题3项,获省级教学奖4次。
   黄君1961年生,古市镇人,字君平,号鉴斋。曾任修水县白岭中学教导主任、县教育局督导室主任。1998年赴京从事文化经营和专业创作,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中国宗教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理事,特约编审。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得者,人选2005年度中国书法十大人物,发表各类学术文章100余万字,10多次参加国内国际重大学术会议。2005年主编《黄庭坚研究论文选>1 -4卷,有学术专著、字帖和专集10余种出版。
   陈先水1961年JL生于义宁镇,祖籍杭口镇人。字水谷,号万草堂主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信息化部北京第一干休所任职(副师级),军旅专职画家。1979年应征人伍,1984年从南昌陆军学院毕业分配到萍乡人武部军事科工作,1999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2005年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人物画高研班,次年入当代山水画大家范扬山水画工作室学习。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手指画研究会理事、总参江河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展览,曾获全国第九届美展、第十届全军美展优秀奖。其中《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红星飞满天》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军委八一大楼等收藏。人选《中国书画百杰》,出版《陈先水作品集》《中国当代名家陈先水作品精品集》。
   余南阳1961年生,全丰镇人。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江西师范大学物理学毕业,1986年西南交通大学应用物理学硕士毕业,同年留校在图书馆工作,曾任图书馆副馆长。1997年调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工作,2004年获工学博十学位。2008年兼任中国制冷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空调过程控制与节能、热舒适性与建筑节能、区域建筑能源规划及防灾减灾理论与设备研究等。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l项、三等奖1项。
   雷梦觉1961年生,白岭镇人。省人民医院干部病房心m管二科主任、主任医师,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中罔老年保健医学会理事。1983年江西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1988年江西医学院心内科硕士研究生毕业,专业特长为老年冠心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治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10余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每年赴海外讲学10余次。
   孙占学1962年生,全丰镇人,理学博士。华东理工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华东地质学院放射性水文地质专业毕业留校任教,先后兼职河海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博十研究生导师。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级“112育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获核工业总公司部级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享受网务院特殊津贴。在温泉研究、同位素水文学及地热、热水与铀矿化学关系研究、铀矿成矿机理、找矿方法研究等方面学术造诣较深,先后主持完成国际合作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防科工委项H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兼任《中国地质教育》《世界核地质科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等杂志编委,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合编学术专著4部,高校教材2部。
   黄新天1962年生,义宁镇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硕十研究生导师。江西医学院本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擅长血管外科血栓栓塞性疾病诊治、各类血管外科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以及各类先天性血管疾病的治疗,特别是血管瘤的诊治。曾参与获得国家部委、上海市等科技进步奖7项,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8项,发表学术论文32篇,参编《临床血管外科学》等专著5部。
   熊国华1962年生,渣津镇人。南昌大学硕士,中山大学博士,曾任职九江学院,1999年晋升为教授,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围家自然科学基金与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曾获江西省科学进步二等奖、江两省教委科技成果一等奖、省教委优秀教学二等奖,是江西省政府命名的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之一。2000年初始,先后在英国诺森比哑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从事访学研究工作,获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奖励。2005年在美国国家环保署所属国家实验室从事科研 作。自2008年起,主要从事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环境分析、环境毒理药物、控癌药物研究。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重要国际学会发表、提交学术论文50多篇,长期任多个国际学术刊物审稿人。
   周美富 1962年生,渣津镇人。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博士,香港大学教授。兼任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广州地球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客座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矿床地质学会亚洲区副主席,美国地质学会期刊副主编。2008年获香港大学杰出导师奖。
   冷金花女,1963年生,大桥镇人。中山医科大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中青年委员,妇产科分会妇科内镜学组委员兼秘书,卫生部妇科内镜考评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政协委员。临床工作以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及妇科腹腔镜手术见长,承担及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的基础研究。2004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获第五届“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吴国宝1963年生,余塅乡人。1984年江两财经大学计划统计系统计专业毕业,1987年中罔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业经济系毕业,199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农业经济系博十学位。期间,先后到以色列发展研究中心、澳大利亚阿德雷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从事合作研究。1987年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工作,一直从事农村扶贫和小额信贷的理论与政策研究,先后为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累计参加国家、部委和国际机构委托科研课题和项日36个,其中担任负责人课题13个。完成有关农村贫困、小额信贷和地区差异的研究成果57项,200多万字。其中公开出版《地区经济增长和减缓贫困》《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组织变迁与经济增长》《小额信贷理论与实践》《中国小额信贷扶贫》《中国劳动输出扶贫》5部专著。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著作奖(作者之一)、农业部软件科学课题二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优秀成果三等奖。
   樊启淼1963年生,大桥镇人。1978年考入江西财经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研究员,留英中国经济学会会长,世界银行经济学家、高级经济学家、高级投资经理,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职员协会会长,瑞--卜联合证券(东亚)副总裁,庆泰信托投资公司常务副董事长兼总裁。曾向世行请假数年,到国内民企历练。2000年2月出任慧聪国际运营副总裁。2002年回到世行,担任世界银行学院金融与民营部门发展部首席经济学家、提高投资环境能力项目经理。
   周晓初1963年生,山口镇人。武汉同济医学院本科毕业,深圳北大医院外科主任,硕十研究生导师。从事普通外科及微创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熟练掌握肝胆脾胰等普通外科诊疗技术,对肝胆微创外科有较深研究,擅长应用微创技术处理本专业各种疾病。承担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参编专业著作两部,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郑小清1963年生,溪口镇人。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2年赴美加利福尼亚大学合作研究,先后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研究所助理,科罗拉多前沿科学计算公司科学家,波士顿阿拉丁研究发展公司高级一f程师,美国帕金埃尔默公司高级工程师和工程专家,2002年兼任雅可伯公司高级工程师。并为美国航空航天学会会员,取得美国专利1项,发表论文30余篇,合作论著1部。
   车小奎1963年生,马坳镇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矿物资源与冶金材料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东北工业学院选矿专业毕业,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工作,主要从事有色金属矿物加工及分离技术、稀有金属及贵金属选冶联合工艺研究、稀有金属提取分离研究。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稀有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日评审专家,科技部863项日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评审专家,中国有色金属科技奖评审专家。主持和参加国家攻关项曰、部委研究项H等30多项。多项研究成果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主要论著有《某复杂多金属硫化物选矿工艺及伴生金银回收》《采用闪速浮选提高金、铜回收率》《难选金矿选冶工艺研究》等。 钟秦1963 年生,义宁镇人。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教授,环境工程和化学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围家级教学名师,_学博士,在化工原理教学方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和江苏省教学成果奖2项。主要从事烟气脱硫脱硝、催化反应技术及其应用等研究,主持国家863项目l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同3项、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等省部级科研项日7项。发表教学论文7篇,科研论文2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60多篇,编写出版专著及教材7部,主要有《燃煤炯气脱硫脱硝技术及工程实例》《火电厂烟气脱硫系统设计、建造及运行》《化工原理》《化工数值计算》。先后获中国青年科技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青年发明家奖、江苏省青年科技奖,为江苏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人选。
   邓金根1963年生,杭口镇人。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兼手性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筹)主任。1983年兰州大学化学系毕业,1988年获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硕士学位,1995年获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药学部药学博士学位。1995年经中国科学院特批晋升为研究员.1998年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四川省政协委员,成都市和乐山市科技顾问团顾问,中国监控化学品协会禁止化学武器技术专家,成都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咨询顾问,四川省药品评审委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化学拆分新方法、可回收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和合成、不对称催化新反应以及非天然环肽自组装的研究。2002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获有机合成杰出青年奖,2004年获四川省青年科技奖。1998年评选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02年评选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新世纪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先后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著70多篇,获准和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3项。
   杨廷干1964年生,白岭镇人。1986年江两财经学院毕业,1995年获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96年、1999年于江西财经大学晋升为副教授、教授,1996年遴选为财政部首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002年被江两省委宣传部授予江西省高校又红又专优秀学科带头人。1996年后历任江西财经大学计划统计系副主任、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统计学院院长。2000年参加江西省委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任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后调任上海金融学院校长助理,兼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1992年开始在《统计研究》发表文章,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重点课题3项,省部级一般课题5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课题5项。专著、教材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财政部部属院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傅光华1964年生,古市镇人。注册咨询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为制浆造纸专业带头人。1988年南京林业大学毕业,一直在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工作,任副总工程师、工业工程三所所长、专家委员会委员、专业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林业及制浆造纸工程设计,在多个大型林纸一体化项目中负责技术咨询,先后主持或参与咨询、设计40多个T程项日,在十几个项日中任项目负责人或总设计师。参加国家发改委、中国造纸协会《造纸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承担《木竹纤维原料资源与供用》子课题研究。2004年被世界银行聘任为专家,2005年被国家开发银行聘为专家,多次为林纸类项目贷款提供咨询意见。主持项目和发表论文获部级奖励3项,院级奖励7项。在国内权威刊上发表论文9篇。
   冷述美 1964年生,白岭镇人。1986年江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毕业,1988年获天津南开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哲学硕十学位。1988年分配到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任教,2001年评为副研究员。2002年转人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2005年聘为传媒经济专业硕十研究生导师。2003年主持研究国家教育部“211”立项科研课题《媒体管理案例研究》,于2006年4月正式出版。出版译著《他信对话录》《弗拉基米尔路》等。
   樊利国1964年生,大桥镇人。1981年从修水四中应招空军飞行员,后就读长春空军第一飞行预备学校和哈尔滨空军飞行第一飞行学院。毕业后分配至黑龙江垦区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为第一批飞行员。从事公务飞行工作,驾驶过初教六、轰五、运十二等10多种机型,先后任特级飞行员、总飞行师,安全飞行6000多小时。是中国民航飞行委任代表,单发、多发、仪表等级飞行教员,商用驾驶考试员。
   何筠女,1964年生,义宁镇人。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江西高校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人口研究》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10多部,主持完成省级以上课题6次,科研成果获中国劳动学会、中国人口学会奖励3项,获江西省社科优秀奖二等奖6项。
   胡林颖1964年生,白岭镇人。法国石油研究所高级工程师。1983年江西冶金学院矿业系毕业,1988年获巴黎矿业学院地质统计学博士学位,2002年取得巴黎居里大学领导学术研究资格。主要从事地质统计学教学与研究,先后获3项国际性论文奖和10项专利。2004年该方面的研究成果被法国科学院授予Michel Gouilloud Schlumberger大奖,是中国学者第一次获法国科学院科学大奖,中国驻法使馆教育参赞应邀出席颁奖大会。
   樊后保1965年生,大桥镇人。2000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赴瑞典农业大学从事博十后研究。任南昌工程学院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江西省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江西省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赣鄱英才555工程”首批人选,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全球变化、酸沉降、恢复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等。主持完成国际合作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日2项及省部级项日7项,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报告。在《生态学报》《林业科学》等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10余篇。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
   王伟军1965年生,四都镇人。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牛导师。2001年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情报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2004年武汉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站长,2004年8月- 2005年1月在美国进行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2001年起任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理事、副秘书长,湖北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专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是重点核心期刊《情报科学》编委和《情报资料工作》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JP)电子商务与电子服务工作组(WG6. 11)成员,曾任第七届IFIP电子商务、电子服务与电子社会(13 E2007)国际会议主席。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等项目的通讯评审专家。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祝新根1965年生,义宁镇人。南昌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江西省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省卫生厅第三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擅长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和脊髓疾病的显微外科治疗。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教材2部,主持省厅级以,上课题3项。
   冷芬飞1965年牛,古市镇人。1986年南京大学牛物化学系毕业。1989年获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硕十学位,同年分配在汀西医学院任教。1993年赴美国密西西比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1997年4月获牛物化学博十学位,同年被美国著名医学中心霍普金斯大学聘用从事生物化学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涮州立佛罗里达国际大学任助理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晋升为副教授,并聘为终身教授。
   车向新1965年生,程坊乡人。九江学院基础医学院院长、教授,南昌大学医学院硕十研究牛导师,先后评为江两省“卜一五”重点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九江学院首届教学名师、《九江医学》编委会委员。1999年9月任九江医专基础医学部副主任,2001年9月任九江医专科研处副处长,主持全校科研和师资培训工作。2004年任九江学院医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2008年6月任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杨列亮1965年生,全丰镇人。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副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上海铁道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工学毕业。1991年和1997年分别获北方(北京)交通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工学硕十和博士学位。从1997年12月起,一直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院工作。曾任该校研究员、高级研究员、讲师、副教授,研究范围涉及无线电通信、无线通讯网和信号处理中诸多领域,发表220篇研究论文,出版合著和专著各1本,多次受邀到大学和国际会议作讲座。1997年英围皇家学会授予皇家学会博士后奖学金。1998年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授予EPSRC研究奖学金。2006年获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学院教育奖,并于同年获南安普顿大学教学奖。
   聂爱华1966年牛,上杭乡人。1986年九江师专毕业后任教于修水一中。1989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化学硕士研究牛,1994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十研究生,1997年8月从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工作。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化学专业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863项目专家库和卫生部专家库成员。
   樊天佑1966年生,石坳乡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院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九江医学专科学校毕业,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外科学骨科专业硕士。主要从事骨科临床、科研工作,擅长人T关节置换术、脊柱微创治疗、脊柱内固定手术、脊柱外科、关节外科等。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谢倩霓女,1966年生,山口镇人。198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95年获南京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同年到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任编辑、编辑室副主任、副编审。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2005年加人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不说再见好吗》《喜欢不是罪》《春天在行动》《多味毕业班》,中篇绘本小说《此情可待》,中短篇小说集《星语心愿》,散文集《走过心情》等。短篇小说《日子》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大奖,散文《在丢失中成熟》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优秀作品奖,《此情可待》(繁体字版)获冰心儿童图书奖。
   胡梁宾1967年生,白岭镇人。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牛导师。1989年北京大学毕业,1992年获本校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复旦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山大学、美国特拉华大学和香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低维磁性材料的磁性理论、复杂流体中的相变现象、左手媒质理论和自旋电子学等领域,在罔内外重要物理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陈世清 1966年生,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牛导师。兼任中国林学会森林旅游和森林公园分会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林业系统工程分会理事、中国林学会中南森林经理分会秘书等。1991年获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1991年7月留华南农业大学工作,2000年评为副教授,200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7年晋升为教授。长期从事森林经理学、生态旅游学、林业经济学、林业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科学研究,先后参与和主持各类科研课题2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论文奖2篇。撰写并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20篇。
   余昌国 1968年生,马坳镇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旅游经济师,国家旅游局人事司副司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监督管理司饭店管理处处长,为饭店国家级星评员。兼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旅游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山东省旅游发展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旅游业“卜五”人才规划纲要》起草人之一,《中国旅游业“卜·五”人才规划》编制组成员,为全国各地旅游院校、培训中心及旅游企业举办过人力资源开发、饭店星级标准释义、服务质量与服务技巧等专题培训班授课200多场。有专著《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现代饭店管理创新》出版。
   卢彦达1969年生,水源乡人。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牛导师。江两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青岛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部放疗专业硕士:,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学放疗专业博士。擅长肿瘤影像学诊断、常见恶性肿瘤常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适形调强放疗、近距离后装治疗以及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曾任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是省卫生系统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九江学院临床学院客座教授。承担九江市科委课题4项,省卫生厅课题1项,在省级及以j二肿瘤学杂志发表沦文20余篇。2008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郑若玲女,1970年生,古市镇人。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1996年获厦门大学教育学博士并留校。2002年晋升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并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起任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2007年晋升教授,2008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高等教育学、教育社会学、中国考试史等,着力于考试制度的理论与历史研究,尤其对科举、高考、自学考试等大规模考试的宏观制度、考试与社会流动、考试与社会公平等方面有独到的研究成就。曾出访美国圣母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主持过省部级课题4项,出版专著1部,合著3部。兼任《教育与考试》编委、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中青会常务理事、厦门市民盟高教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
   熊雨前1970年出牛于义宁镇,祖籍永修县。1985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九江市第一个少年大学生。1990年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工作,参加国家最早的网络节点研究。1995年赴美留学深造,后做访问学者,并在美国加州硅谷一家公司任技术总监。2001年回困,创立福昕软件公司并任总裁,总部在福建福州,先后在日本、韩国、比利时、美国等国内外多个城市设立分部。公司主要生产基础通用软件,其“PDF”软件全球个人用户达1.3亿、企业用户200万,平板电脑和电子书阅读器80%客户均采用福昕软件。正教授级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兼任中国信息产业标准化委员会成员,福建省信息产业专家组副组长。
   平飞1971年牛,东港乡人。江西师范大学政治学院硕士,中山大学哲学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员,江西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新政治哲学研究,主持国家与省级课题8项,国家与省部级项日7项,参与国家、省级课题7次,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2部,获教育部、省、厅、校级学科成果奖10多项。
   胡晗华1971年生,白岭镇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牛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水牛生物研究所博士学位,同年8月到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工作。2002 - 2004年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牛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硅藻生物学,以三角褐指藻为模式研究硅藻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及利用硅藻产油的生物技术,任中国藻类学会理事,发表学术论文45篇,取得授权专利1项。
   黄金狮1972年生,占市镇人。江西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南昌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牛导师。江西医学院儿科系毕业,2002年获本校硕士研究生学位。主要特长为先天性肠闭锁、巨结肠、肛门直肠畸形、胆道闭锁、新牛儿肿瘤诊治等,在新生儿外科应用腹腔镜等微创技术方面经验较为丰富。为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或参与省、厅级课题8项,其中两项技术成果分获2004、2007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黄晓凤 女,1972年生,石坳乡人。江西省林业科学院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硕十研究生导师。东北林业大学本科毕业,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硕士,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博士。主要从事野生动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研究工作,兼任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南昌分中心主任、江西野生动植物司法鉴定中心主任,为江西省动物学会理事、江西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爱鸟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主持国家、省部级等科研推广项目16项,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20多篇,编写论著2部。
   邱卫东 1973年生,黄港镇人。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博士研究牛导师。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司法鉴定中心兼职计算机司法鉴定专家,国家CNAS电子证据鉴定能力验证专家。1995和1998年分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学士和密码硕士学位,2001年获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软件工学博士学位,2002 - 2004年在德国Fern Universitaet通信系统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长期从事密码分析、计算机取证、密码学及其应用、高性能计算等方向的研究,主持科技部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在国内外杂志及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多项。
   朱森林水源乡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到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进修2年,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含内镜诊断和内镜下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和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诊治。主持或参与包括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参加编写学术著作多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奖三等奖、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徐刚 1987年生,程坊乡人。2006年考入华东交通大学,身为特困牛,却连续几年推让助学金,靠勤工俭学完成学业并帮助家庭。汶川地震发牛后,主动组织志愿者为灾区募集捐款127万元;玉树地震发生后,将获得的茅以升教育希望之星奖学金和校长奖学金5000元全部捐给灾区。在校创办“爱心超市”,帮助贫困同学缓解经济困难。先后获二等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新东方励志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获茅以升铁道希望之星、南京军区优秀国防生、江西省三好学牛、十佳优秀青年志愿者等称号,2008年1月,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其事迹。
   第三章 人物名录 本章主要收录县内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县外修水籍县(团)级以上干部、县外修水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修水籍博士学位人员、新增烈士、抗日老干部、百岁老人。已列人物传、人物简介,或同时具备职称、职务、学位等多项入志条件的,原则上不重复。章末附国民革命军修水籍部分抗日阵亡将十名录,以补前志之遗。
   第一节 县内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 本节收录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947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94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中文化经济类12人、农业类54人、T程类30人、教育类734人、医卫类112人。分类按职称评定时间排列。
   [=此处为表格(县内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名录)=] [=此处为表格(县内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名录(文化类))=]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