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妇幼保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484
颗粒名称: 第七章 妇幼保健
分类号: R197
页数: 5
摘要: 第七章 妇幼保健 1986 - 2008年,修水先后实施国家卫生合作项目、降低孕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制订并实施两个五年妇女和儿童发展规划,至2008年,妇幼保健网络基本形成,各项妇幼保健指标均已达标或超标。高中文化25人,占3.8%,初中77人,占11. 6%,小学383人,占57. 8%,文盲178人,占26. 8%。是年,新法接生率达89. 8%,住院分娩率达40.1%,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为零,婴儿死亡率下降为28. 81%。,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下降为0.45%。,高危孕产妇检出率和住院分娩率明显提高,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大大下降。8名官颈癌患者分别转送省、市、县医院接受手术治疗。1991年,成立修水县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各乡镇卫生院配备兼职的儿童保健医生。
关键词: 妇幼 保健

内容

第七章 妇幼保健 1986 - 2008年,修水先后实施国家卫生合作项目、降低孕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制订并实施两个五年妇女和儿童发展规划(2001 - 2005、2006 - 2010年),至2008年,妇幼保健网络基本形成,各项妇幼保健指标均已达标或超标。
   第一节 妇幼保健网络 1985年,全县共有接生员663人,其中30岁以下的115人,31 -40岁202人,41 -50岁175人,50岁以上的171人。高中文化25人,占3.8%,初中77人,占11. 6%,小学383人,占57. 8%,文盲178人,占26. 8%。1988年,通过招聘培训、护士培训转行新增妇女保健医生和接生员275名。
   1989年10月,修水列入国家妇幼卫生合作项目受援县。1991 - 1994年,对妇幼卫生人员开展以急救知识和适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3轮扩展培训,妇幼卫生队伍由1990年651人发展到1008人,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多数乡镇卫生院和村接生员添置和更新必备的设备。2000年,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共有卫生人员1096人,其中县级59人,乡级120人,村级917人,消灭无保健员的空白村。
   2003年,随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简称降消项目)在修水滚动实施,妇幼保健工作得到迅速发展。与降消项目相配套,创母婴安全乡卫生院、建产科急救中心。2004年,全部取消接生员,将接生员转变为保健员,同时培训有关人员560名,使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得到健全和加强。2008年,市卫生局认定县第一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为产科急救中心建设单位,16个乡镇“母婴安全乡卫生院”建设达到九江市标准。全县有妇幼保健医技人员546名,其中妇产科医师102名,儿科医师84名,村妇幼保健员360名。
   [=此处为表格(1986-2008年部分年份妇幼保健人员)=] 第二节 妇女保健 孕产期保健 1989年,修水孕产妇死亡率449. 7/10万,新生儿死亡率52. 23%。,新生破伤风发病率11.l9%o,产前检查率21.0%,产前检查3次以上受检率8.1%,产后访视率38. 2%,住院分娩率4.4%,新法接生率20. 4%,旧法接牛率79.6%。1990年起,对以影响妇女儿童健康主要因素为基本内容的农村围产期保健技术管理进行规范,把围产期保健工作的重点转向高危妊娠。1992年,在全县30个乡实行妇幼卫牛工作规范化管理。1993年,建立全县孕产妇管理系统,管理率83.4%;全面筛查高危孕产妇,高危孕产妇率9.9%;免费为21个乡11138名孕妇接种破伤风毒素;开展产前检查、产后访视,产前检查3次以上的达77. 2%,产后访视1次以上93.3%。是年,农村产妇住院分娩率25%,孕产妇死亡率53. 2/10万,婴儿死亡率30. 02‰,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1.43%。。
   1994年11月,要求全县统一使用一次性脐带夹断脐,加强产包消毒,有条件的单位推广使用一次性产包;动员产妇住院分娩。是年,新法接生率达89. 8%,住院分娩率达40.1%,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为零,婴儿死亡率下降为28. 81%。,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下降为0.45%。,高危孕产妇检出率和住院分娩率明显提高,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大大下降。1997年,县第一人民医院获爱婴医院称号。2000年,修水被列为降消项目加强县。全县选定27个重点乡镇,项目以乡镇卫生院产科配套(人员、房屋、设备)建设为基础,以住院分娩为核心。2005年后,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妇女保健的技术指导和监督力度,妇女保健项目由常规保健细化为青春期保健、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后保健、更年期保健以及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查治。2008年,孕产期保健项目按县政府两个五年规划均达标和超标。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5. 57%,住院分娩率达98. 34%,新法接生率达99. 78%,高危产妇管理率达99. 88%,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9.85/10万。
   [=此处为表格(2001 - 2008年妇女孕产期保健情况)=] 妇科病查治 修水县妇科病患病率曾居全省之首,尤以宫颈癌为最。1990年10月,在县城开展以防癌为主的乳房包块检查,受检3968人,查出乳腺病患者2人。同年l 1月,在何市乡开展妇科防癌检查,受检802人,查出妇科病患者745人,其中官颈癌1人。1997年8月,聘请省妇幼保健院6名专家在马坳镇、溪口镇及县城少数单位开展以宫颈癌为重点的妇科病普查,受检总人数1928人,患病人数1332人,患病率69.1%,其中官颈癌8人、宫颈糜烂792人、滴虫性阴道炎193人。8名官颈癌患者分别转送省、市、县医院接受手术治疗。
   1998—2000年,组织妇科病普查工作队到全县检查,共检查妇女5211人,查出患病人数2164人,患病率41. 5%,其中宫颈癌22例,乳腺癌1例,宫颈糜烂1970例,官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管炎597例,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421例。癌症病患者均转送到省妇幼保健院肿瘤部进行治疗,并凭特困乡特困户证明免除手术费;对宫颈糜烂者,发出治疗预约通知书,到县保健所治疗,并免除40%的手术费用;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附件炎等妇科常见病则就地治疗。
   2006 - 2007年,对全县25971名妇女进行妇科病普查,查出癌前病变36例,宫颈癌27例,子宫肌瘤614例,乳腺纤维瘤42例,乳腺皮样囊肿1例。2008年,对全县17520名妇女进行宫颈癌普查,发现癌变及癌前病变22人,均进行及时治疗。
   婚前医学检查 1993年4月,举办婚姻保健学习班,44个乡镇卫生院89名医生参加学习并取得合格证书。是年全县有婚检机构44个。2000年8月,由县保健所负责全县婚检工作,全年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县城统一到保健所,渣津到县第二人民医院检查,9个设有中心卫生院的乡镇到中心卫牛院检查,其他乡镇由县保健所定期派员到各乡镇进行巡回婚检。同时规定,婚姻登记部门不准以孕检代替婚检,办理结婚登记。1993 - 2000年,全县开展婚前健康检查21988人,检出疾病177人,占受检人数的80-/00。2003年,县妇幼保健院继续添置检测设备和培训婚前医学检查人员,健全完善检查工作,全县婚检率达62%。同年10月实施的《婚姻登记条例》提倡婚检,但不再作为婚姻登记前置条件,婚检数急剧下降,2004年婚检仅4例。
   第三节儿童保健 健康监管 1985年起,对县城各幼儿园教师、工作人员、托儿所保育员进行体检,取得合格证后方可就职;新人园幼儿经全程预防接种后,凭预防接种证方可入托人园,使儿童疾病得到及早发现和有效治疗。1991年,成立修水县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各乡镇卫生院配备兼职的儿童保健医生。同年4 -5月,54名乡卫生院儿童保健医生和623名乡村医生、卫生员参加小儿腹泻防治、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管理适宜技术培训。1997年起,对县城幼儿园建立健康档案。1998年,在全县推广婴幼儿肺炎和腹泻两病管理。
   2001年后,按照两个五年妇女和儿童发展规划,要求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省定标准17.3- 21. 20-/00以内,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低于1‰,“五苗”免疫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0%以上,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控制在省定标准内。儿童保健率和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制度达标率,县城达90%以上,农村达60%以上。2006年始,县医疗机构开展新生儿“两病”筛查。2007年免费举办两期全县儿童保健师资培训班,为10个乡镇卫生院免费增添儿童生长监测设备。2008年4月,开展新生儿沐浴、婴幼儿泳疗、微量元素检测等项目,为10个乡镇卫生院配置儿童体检设备,培训儿童保健人员,提高边远山区乡镇对儿童的就近管理能力。
   加强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疾病预防。2008年,新生儿破伤风由2001年的1.6/1万下降为0、新生儿死亡率由2001年的8. 4‰下降为3.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01年的14.7‰下降为5.4‰、婴儿死亡率由1989年86. 6‰下降为4.73‰、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由2001年的10. %下降为1.2%。
   [=此处为表格(2001 - 2008年全县儿童保健情况)=] 健康检查 1986 - 2000年,先后10次组织对全县婴幼儿进行检查。1986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对全县范围内29274名入园入托和散居儿童进行体检,受检率达75.3%。1993年,在全县33个乡67个村进行监控,共监测37962人次;在全县9个乡对0-5岁儿童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对县中心幼儿同628名幼儿进行全而体检。2000年,儿童节前夕,对县城25所幼儿园1641名幼儿进行体检,发现体重在均值以下的204人,身长在均值以下的201人,轻度贫血的47人,龋齿224人,双眼斜视、隐睾症、阴茎皮赘各1例。2002年后,每年均定期为儿童体检并进行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积极宣传新法育儿知识,开展儿童营养不良调查和治疗。2006年,进行儿童体检5800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1565人,并对体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2008年始,由县疾控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集中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
   第四节 卫生保健合作项目 妇幼卫生合作项目 1990 - 1994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向中国无偿援助妇幼卫生项目,世界卫生组织参与合作,修水受援5万美元,县级配套50万元。1990年始实施,确定首批项目试点乡10个,并在宁州区、清水岩乡和义宁镇推行农村围产保健技术管理规范模式,把围产期保健工作重点转向高危妊娠。当年培训乡妇幼保健员25人,村接生员100人,为16个卫生院和100个村接生员装配2万元的孕产期保健设备。此后又于1991年、1992年、1994年举办全县妇幼卫生合作项目适宜技术培训,培训县、区、乡妇幼保健人员331人次,培训村接生员3840人次。通过项目实施,妇幼主要健康指标明显改善,孕产妇死亡率由1989年的449. 7/10万下降到1994年的0/10万,婴儿死亡率由 1989年的86.6‰下降为1994年的28. 81‰。
   1999年,加强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保证住院分娩质量,提高住院分娩率,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转变接牛员职能,将接生员改名为村妇幼保健员,承担本村孕产妇产前检查、高危筛查、产后访视、护送孕妇住院分娩等任务。村级妇幼保健员一般不准开展家庭接生。是年,确定7个乡镇卫生院为产科建设重点乡镇,县直7个挂钩帮扶医疗卫生单位为每所卫生院装配8000元产科没备。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 2000年,修水被列为国家降低孕产妇死亡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加强县。执行周期为2001 - 2002年,总投资74.5万元,其中国家项目资金66.5万元,乡镇代县配套8万元。2003年起,降消项目在修水滚动实施,资金的投入与使用均有序进行,2003 - 2008年,共下拨项目资金392.4万元。2003 - 2005年以购置产科配套设备为主,仅救助少数特困户,其中2003年救助36人1.8万元,2004年救助315人3. 37万元,2005年逐步加大救助对象,救助1494人8.96万元。2006 - 2007年转变为救助贫困对象为主,根据平产、难产、剖宫产的不同分别按比例牧助,2006年救助2527人81.8万元,2007年救助7537人136.8万元。2008年改为住院分娩救助,救助8851人153. 64万元。
   第八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969年,修水推行合作医疗制度,至1977年全县创办以大队为单位,通过社员筹资,以合医合药为主要服务形式的合作医疗室549个。1983年起,随着生产责任制落实,农村集体经济逐步解体,农村合作医疗逐步消亡。2005年修水列入全省第二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2007年起正式实施建立起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2008年,全县参合641963人,筹资5988. 10万元,补偿支出5448. 41万元。
   第一节试点实施 2004年,修水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4个试点县(市)之一,是九江市唯一试点县。同年9月,组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制订《修水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暂行)》,于2005年1月1日正式实施。
   2004年12月,成立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结算管理中心,形成管办分离的模式,做到“用钱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用钱、管钱的不见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ff1各级财政补助和农民白筹两部分构成,实行封闭运行。补偿支出分统筹账户和家庭账户,统筹账户资金来源为全部财政补助,加农民自筹部分的一定比例,用于住院补偿,后增加部分慢性病门诊补偿。家庭账户资金来源为农民自筹部分中的一定比例,用于参合农民门诊报销,以家庭为单位平衡,多用不补,少用结转。2005年,农民人均自筹13元,其中3元进入统筹账户,10元进人家庭账户。
   2005年11月,修水作为全国两个县级代表之一,参加全国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暨农村中医药工作会议,在会上作经验介绍。2007年起,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实施,在1月18日召开的全国试点总结大会上,修水获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县称号,并第二次在大会上发言介绍经验。
   第二节 筹资及补偿 医疗筹资 2005年,全县参合人数558054人,参合率85.83%,筹集合作医疗基金1734.09万元,其中农民自筹725.47万元,各级财政投入1088. 62万元。至2008年,全县参合人数641963人,参合率93.76%,筹集合作医疗基金5988.10万元,其中农民自筹837.67万元,各级财政投入5150.43万元。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