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药品器械生产与流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481
颗粒名称: 第四章 药品器械生产与流通
分类号: R197
页数: 3
摘要: 第四章 药品器械生产与流通 1986 - 2008年,药品、器械流通经历从县医药公司统一采购,到各医疗单位直接从批发市场进货,再到政府集中采购、农村药品统一配送的过程。修水是中药材资源大县,1998年以来,推进中药材生产加工,逐步形成了“公司加基地”的产供销中药材市场体系。同时全县农村推行药品配送制度,设16个药品配送站。通过综合评估和公开竟标,修水县医药公司取得15个、江西伟业医药公司取得1个药品配送站的经营权。2004年4月,修水县医药公司依法破产。8月,26位股东合资成立久鑫医药有限公司,出资410万元购买县医药公司改制拍卖的全部资产,取得其经营权。
关键词: 中药材 药品

内容

第四章 药品器械生产与流通 1986 - 2008年,药品、器械流通经历从县医药公司统一采购,到各医疗单位直接从批发市场进货,再到政府集中采购、农村药品统一配送的过程。
   修水是中药材资源大县,1998年以来,推进中药材生产加工,逐步形成了“公司加基地”的产供销中药材市场体系。
   第一节 西药生产流通 西药生产 1986年,县人民医院设有药剂科,自产自供部分西药制剂,主要品种有大输液,月产600 - 800瓶,基本能满足本院临床需要。1987年,县人民医院投资11万元,新建无菌制剂室,建筑面积817平方米。1990年安装空气净化设备,是全市第一家空气净化制剂的县级医院,可生产大输液、普通口服制剂、外用软膏制剂、眼病制剂、胶囊剂等30多个品种,多在本院或修水县医疗系统内销售。2000年因设备更新成本过高而停产。
   西药流通 1986年,卫生系统药品由县医药公司集中采购,然后由各医疗单位根据需要到县医药公司购进。个体药店所需药品多自行采购。当年全县药品销售额419万元(其中县医药公司160多万元),利润12万元,上交税金7万元。
   1989年8月,全县卫生系统实行药品统一采购,成立药品联购分销经理部。1991年6月,改设为县卫生系统药品中转站,业务从批发经营转变为系统采购中转、内部调剂,年购销中、西药品200 - 300万元。2001年1月,因不适应国家医疗市场放开和药品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中转站被撤销。
   2003年5月,全市对主要西药实行政府采购,非主要药品由用药单位自行向市场进购。同时全县农村推行药品配送制度,设16个药品配送站。通过综合评估和公开竟标,修水县医药公司取得15个、江西伟业医药公司取得1个药品配送站的经营权。2004年4月,修水县医药公司依法破产。8月,26位股东合资成立久鑫医药有限公司,出资410万元购买县医药公司改制拍卖的全部资产,取得其经营权。公司主要从事化学药制剂、抗生素制剂、生化药品、生物制品等西药制品的批发销售,同时从事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批发销售及中药材收购。通过几年的发展,按现代医药物流要求和《药品法》GSP认证规定,投资1500万元购置药品储运、养护设备,投资3000万元于良塘新区兴建久鑫医药物流中心,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2008年,该公司总资产4600万元,销售总额3055.6万元,利润359.7万元,上缴税金50万元。有员工120人,其中执业药师2人、药师20人、药士12人。
   第二节 中药材生产流通 中药材收购 1998年前,主要靠本地和外地的药材加工企业设点收购。为发展中药材产业,1998年县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药材生产的决定》,2000年将药材产业列为农业产业化发展“1116工程”。同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中药材外销5年内免征所得税;林业部门免收植物资源保护费;对引进资金100万元以上建立基地,产品包回收,亩创纯收入1000元以上的,政府给予个人或单位奖励,药材种植大户可申请扶贫贷款。至2008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5333公顷,进入全省5大中药材生产建设基地县,中药材年总产值约8000万元。
   中药材生产大发展推动中药材收购业务量扩大。2008年,修水成立大桥玉伦春玉竹、马坳车前子、水源锦福白术、水源南边白术、庙岭龙泉吊瓜(瓜蒌)、上衫黄栀子、西港化红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组织收购和销售。其中大桥玉竹销往国内和东南亚国家,古市的花椒销往广东、上海、北京等地。 修水县久鑫医药公司、神农中药饮片公司、宁红万春中药材公司、新华中药材公司、江西博邦产业公司亦组织收购,年销售额分别在500、80、50、50、200万元以上。
   中药材加工 20世纪80年代初,中药饮片厂及县内各医药商店均有中药材加工。1985年全县有中药材加工部16个,面积1440平方米,专业加工人员43人,年加工炮制药材300吨,年产值62.3万元。90年代初,大规模加工有宁红保健茶、神茶和金樱子酒,其中宁红保健茶中的辅料70%原料为中药材,生产减肥茶等13个品种,最高年产值达8000万元。神茶集团生产的神茶,主要原料为青钱柳,开发减肥、降糖神茶等保健品种10个,年产值在2500万元。金樱子集团生产的金樱子酒以金樱子人酒,1996年被评为中国名酒,1997年产酒286吨。
   2004年,在原修水中药饮片厂的基础上成立。修水县神农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在县工业园吴都项目区新建厂房2000平方米,招聘员工129人,能加工白术、槟榔、白芍、车前子、黄栀子等600多个品种的中药饮片。2005 - 2008年,加工中药材饮片134.4吨,创产值3545.6万元。
   中药材销售 1985年,全县有中、西医药总店9家,分店7家,国有中药零售门市部77家,个体药店400余家,县、区、乡医疗单位全部设中药房。该年购进额320. 90万元,销售总额667.14万元,实现利润18.10万元。
   1986 - 2004年,县医药公司下属的中药材批发部和中药饮片加工厂负责全县的中药材进货、批发,全县各医疗单位、医药总商店、分店、零售门市部、个体药店到上述两个批发单位进货。随着中药材开发,2001年,中药材经营网点遍布全县。2004年4月,县医药公司依法破产后,县内先后成立6个股份制医药公司,开展全县中药材的批发、配送。其中,久鑫医药公司为批发企业,神农中药饮片公司为生产兼批发企业,修水宁红万春中药材公司、新华中药材公司、江西博邦产业公司为自产自销企业,江西康力药品物流有限公司修水分公司为批发企业。久鑫医药公司、江西康力药品物流有限公司修水分司所占市场份额较大。康力公司修水分公司后因经营不善等原因注销退出市场,久鑫公司占领全县中药材批发市场。
   至2008年,全县从事药品、器械经营的企业(药房)共171家。除上述6家药品批发、配送企业外,还有医疗器械批发企业4家,县城药店24家,乡镇、村药店137家。药品、器械销售额近8000万元。
   第三节 医疗器械流通 20世纪80年代,各医疗单位设备、器械的添置数量不多,数额不大,以上级配给为主。1986年,分发县级医院和区、直属乡卫生院医疗设备、器械57种210台(件),其中,万元以上设备1件,1万元以下1000元以上25台(件),1000元以下100元以上56台(件),100元以下128台(件),折合金额12.8万元。
   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各医疗单位根据业务需要,开始旧设备的更新换代,并增添大量现代化的诊疗设备。2003 - 2008年,由省配置的医疗设备、器械603台(件),总金额1090万元;自购100万元以上设备7台(件),100万元以下10万元以上74台(件),10万元以下1万元以上312台(件)。其中2008年县第一人民医院购进的西门子永磁型核磁共振544. 96万元,为全县最贵医疗设备。
   第五章 爱国卫生运动 修水爱国卫生运动城镇以搞好环境和饮食卫生为重点,农村以改水改厕为重点,每年均开展系列活动。1998年,启动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活动;2004年,修水县城被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确认为江西省卫生县城,爱国卫生工作开始步入常态化管理。
   第一节卫生创建活动 1996年6月,开展创建文明卫生县城活动,9月开展综合整治县城环境工作。1997年9月,组织县城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加县城首次清洁卫生义务劳动。11月,编印《修水县公民文明手册》。1998年3月31日,启动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活动。2003年10月,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山水园林城市和全国生态示范县工作,成立“四创”工作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总指挥,召开“四创”动员大会,围绕便民、净化、美化、绿化、亮化、素质等工程开展创建活动。2004年5月,通过省、市爱卫会关于省级卫生县城的验收,获江西省卫生县城称号。2008年10月,修水县以全省第1名成绩通过省爱卫会复审,再次确认为江西省卫生县城。
   与创建卫生县城同步,全县上下开展包含卫生在内的文明乡镇、村,文明单位(庭院)创建活动。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