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文物 博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474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文物 博物
分类号: C95
页数: 4
摘要: 第五章 文物 博物 修水文物遗产丰富,尤以“山背文化”遗址、黄庭坚文化遗址、佛教黄龙宗文化遗址、陈宝箴陈三立故居、秋收起义和湘鄂赣苏区旧址而闻名海内外。1986年后,继续挖掘、征集、整理文物,强化古色文化、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文博事业得到发展。1986年后,征集革命文物20件,其中2007年征集剑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副师长余贲民烈士使用过的4件文物,现收藏于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1986年7月,修水公布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个,其中历史文物17个,革命文物3个。
关键词: 文物 纪念馆

内容

第五章 文物 博物 修水文物遗产丰富,尤以“山背文化”遗址、黄庭坚文化遗址、佛教黄龙宗文化遗址、陈宝箴陈三立故居、秋收起义和湘鄂赣苏区旧址而闻名海内外。1986年后,继续挖掘、征集、整理文物,强化古色文化、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文博事业得到发展。
   第一节文物征集与普查 1986前,修水多次开展文物普查和征集整理,发现大批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和革命1日址,整理历史文化遗址116处,搜集标本2000余件。1986年后,征集革命文物20件,其中2007年征集剑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副师长余贲民烈士使用过的4件文物,现收藏于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
   2004年3月- 2005年5月,按照省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的部署,组织开展全县文物普查。对第二次文物普查所掌握的近600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祠堂、古寺庙、古桥梁、摩崖石刻、碑刻等不可移动文物和其他传世文物进行复查,新发现文物300多处(件),整理出《修水县文物普查资料汇编》。2008年4月,按照国家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要求,成立县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组织部署开展全县文物普查。普查中对当地群众早已发现,保存于太阳升镇洋湖村第9组龙船岩的宋元时期石画进行详查。石画描刻在一处红砂岩石壁之上,地处修河南岸,距邻界武宁县清江乡车下村吴山口约500米。石厕中有文字和佛像、莲花等图画,石刻中宋元丰三年(1080)、南宋嘉泰元年(1201)、元至治癸亥年(1323)落款清晰可辨,实地拍摄影像资料13份。普查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
   第二节 文物保护 文物保护单位 修水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1986年7月,修水公布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个,其中历史文物17个,革命文物3个。2007年9月21日,公布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8个,其中历史文物22个,革命文物6个。
   [=此处为表格(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处为表格(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措施 1986年10月,省政府安排资金12万元、县财政安排10万元,对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进行全面维修,1987年8月完工。1997年县财政安排20万元再次维修。2007年,县财政安排100万元对师部旧址和一团团部旧址整体维修。
   多次改建扩建黄庭坚纪念馆。1993年当代书法家评黄书法碑刻廊竣T。1997年投资10万元修复澄秋阁、冠云亭。2003年投资100万元拆除门楼右侧供销社部分店面和住宅,拓宽门楼两侧围墙用地,修复一翠亭,在石崖上新建大型石刻“松风阁诗”和黄庭坚铜塑头像。2004年,投资113万元对馆内古树、摩崖石刻等实施保护,在黄庭坚故居双井村修复高峰书院。2005年,对黄庭坚纪念馆门楼和澄秋阁维修改造。
   1995年,易地恢复因东津水电站建设淹没的徐家大屋。1999年,对上衫乡上衫村的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宫选屋进行局部整修。2002年4月,对陈宝箴、陈三立父子故居进行局部维修。2006年7月,凶建设武吉高速公路通过上奉镇“山背文化”遗址,省考古研究所和修水历史博物馆联合进行抢救性发掘,历时4个月,发掘面积8000多平方米,发掘出新石器晚期的陶器、石器、玉器1000余件。
   第三节 文物收藏与展览 黄庭坚纪念馆(历史博物馆)文物收藏展览 1982年7月,在黄庭坚曾经读书处的南山崖筹建黄庭坚纪念馆,1985年ll月建成,占地6000平方米,为江西省卜大名人纪念馆之一。内有石门、藏龙洞、荔枝崖、钓矶、摩崖题佛等名胜古迹,修建门楼、溪山自在楼、山谷祠、九曲回廊、澄秋阁、顺济亭、一翠亭等多处独具特色的仿古建筑。门楼上黄庭坚纪念馆馆名由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溪山自在楼上下两层为展厅,一楼为黄庭坚生平事迹展厅,展出文物、标本200多件,其中围家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6件。二楼为修水历史文物展厅。山谷祠内有黄庭坚塑像,九曲回廊等处有黄庭坚书法石刻和摩崖石刻200多通。1997年增挂修水县历史博物馆牌子,承担全县历史文物保护管理和收藏工作。2007年4月,启动黄庭坚纪念馆(南崖风景区)扩改建工程,馆区面积将扩大到3万平方米。
   馆内收藏文物和标本3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64件、一般文物500余件。内中黄庭坚撰文并书写的王文叔墓志铭、徐纯中墓志铭、立体浮雕山水田黄石印、八大山人鱼雀图、陈三立书法立轴、陈师曾绢本画梅兰等藏品极为珍贵。
   1985年开馆始,对外开放参观,1999年前每张门票1元,2000年起改为2元,2005年起增加到5元,年接待观众6 - 10万人次。从2008年1月起,免费对外开放,每星期开放7天,每天8小时,月接待游客1.5万人次以上。是年7月,被省旅游局评为江西省乡村旅游示范点。
   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文物收藏展览 1976年筹建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简称秋馆),1977年9月建成,9月9日秋收起义50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位于县城凤凰山路136号,坐南朝北,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展馆大楼占地而积360平方米,为砖混结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720平方米。大楼正面顶部镶嵌铝合金“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立体图案。正门“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馆标由参加过秋收起义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何长工于1986年6月题写。展馆一楼为序厅,正中央竖立毛泽东主席和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塑像。二楼为展厅,由3个大厅组成,展版面积198平方米,用文字和图片系统介绍秋收起义的历史背景、起义经过和重大事件。馆内收藏革命文物6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件、二级l2件、三级58件。展馆展出革命文物168件,其中国家一级3件、二级7件、三级17件。
   1987年,对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实行复原陈列,划归秋馆统一管理。师部旧址为民国时期修水商会,一幢一进两重建筑,面积460平方米。上厅堂墙壁悬挂毛泽东主席和领导参加过秋收起义的国家党政军领导人肖像33幅。下厅堂悬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何长工、萧克等人的题词,大门两侧新增悬挂南京军区政委雷鸣球上将2007年参观秋馆时书写的“霹雷惊天地,军旗耀人寰”木刻对联1幅。室内陈列革命文物65件,不定期对外开放参观。2001年9月,秋馆被授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秋馆被省政府命名为江西省国防教育基地。
   2005年,对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1日址进行全面整修,划归秋馆统一管理。团部旧址原为清同治四年所建的风巘书院,一进三重建筑,现仅存中重,面积350平方米。2007年,开始部分复原陈列。
   臼1977年建馆以来,长期对外开放参观,至2007年共接待观众100多万人次。2007年5月9日,在秋馆门前举行6集电视文献片《秋收起义》开机仪式,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主任黄国柱少将,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王清葆少将等领导出席。同年12月,周恩来侄子周秉钧、任弼时女儿任远征、罗荣桓之子罗东进、彭德怀侄女彭钢、谭震林女儿谭泾远、徐海东女儿徐文慧、黄克诚女儿黄晴等17名开国元勋后代和亲属到馆参观。2008年,接待参观10万余人次。
   修水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文物收藏展览 1958年,在县城中心广场东侧建立修水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简称烈士馆),为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占地面积1166平方米,建筑面积2040平方米。一楼为烈士英灵凭吊厅,二楼为烈士事迹瞻仰陈列室,三楼为文物库房。二楼陈列室设4个展区,分别介绍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修水县的革命斗争历史和革命烈士英雄业绩。馆内收藏革命文物106件,在二楼展厅陈列展出78件。收藏《修水县革命烈士英名录》,入录烈士10333名。1990年起,因楼房陈旧,从安全考虑停止定期开放。1992年和1998年先后两次维修,但无法改变主体结构,没有恢复对外开放,只接待瞻仰参观。每年清明节前后七天对外开放,供机关、单位、学校和群众祭悼革命先烈。
   民间收藏 原核工业部驻县企业724矿职工杨勇,自费收藏红色文物,收藏毛主席像章3万余种8万多枚,其中1953年景德镇陶瓷艺人手刻瓷像,工艺精湛,雕刻精细;最大的是原安放于江苏省泰兴县革命委员会院内的花岗岩毛泽东雕像,重达3吨;质地最好的是2枚30克金质像章。收藏老式唱片675张,留声机2台,以及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作1512册,红军长征等行军路线图60余张。
   钟文华收藏大量文物,藏品中有清代6个时期铸造的铜币,民国时期的身份证。
   六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修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赣西北地方特色。2000年以来,挖掘整理非遗项目103个,其中全丰花灯、宁河戏和一圣仙娘花灯、抱子石传说分别列入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90个。在社会保护和政府扶助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
   第一节 宁河戏 宁河戏义称宁州大戏,是江西地方大型古老剧种之一,发源于修水县,流行于赣北及湘、鄂、赣边界一带。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