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民办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466
颗粒名称: 第六章 民办教育
分类号: G4
页数: 2
摘要: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1986年,修水电化教学手段只有幻灯、录音。1990年,修水教育电视台在板山建成并开播。1992年,电视放像装备启动,仪器电教站装配摄像机、录像机各一台,各乡镇中心小学、中学、县直学校建立电视录像播放点,县一中、县三中、小斗岭中学新建电影教学点。同时,经省教委批准,在县教育局、小斗岭中学,白岭完中等8个单位,建立地面卫星接收站。按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标准装配县一中、大桥镇中小。截至2008年,全县有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2所,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2所,有26所学校建立校园网,有9所学校全部教室装有彩电、VCD或DVD,装备计算机3713台,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各49间,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各4间。
关键词: 民办学校 民办教育

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1986年,修水电化教学手段只有幻灯、录音。1990年,修水教育电视台在板山建成并开播。1992年,电视放像装备启动,仪器电教站装配摄像机、录像机各一台,各乡镇中心小学、中学、县直学校建立电视录像播放点,县一中、县三中、小斗岭中学新建电影教学点。同时,经省教委批准,在县教育局、小斗岭中学,白岭完中等8个单位,建立地面卫星接收站。2002年,全县学校装备计算机教室24间,多媒体教室4间,语音室6间。2004年,有26所乡镇中心小学装备地面卫星远程教育资源收视设备一套。2005年,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至2006年,按模式一装备教学光盘播放点392个,每个播放点配有34英寸彩电一台,DVD -台,教学光盘一套;按模式二,补充装配卫星教学收视点14个(乡镇中心小学),每个收视点安装卫星接收天线,配备计算机一台,DVD -台,系统软件一套;按模式三,装备农村初中计算机网络教室36间,多媒体教室36间,远程资源收视设备一套。按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标准装配县一中、大桥镇中小。三种模式装备总投资677万元(不含学校配套资金),其中县财政支付108万元。截至2008年,全县有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2所,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2所,有26所学校建立校园网(其中中学1 l所、小学1 5所),有9所学校全部教室装有彩电、VCD或DVD,装备计算机3713台,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各49间,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各4间。
   课桌凳 2005年3月,启动解决农村中小学生自带课桌凳项目工程,至2007年12月,共筹措资金720万元,分4批采购课桌凳98195位,讲台2300个,从而彻底解决学生自带课桌凳问题。
   第六章 民、教育 县内民办教育,从20世纪80年后期私人投资创办幼儿园开始,陆续创办私立小学、私立中学。到2004年,民办高(完、职)中达5所。2008年,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全县在园幼儿总数的95. 04%;民办高中在校生占全县高中在校牛总数41.2%。
   第一节 民办教育发展 1985年,修水社会力量办学在学前教育领域有一定程度发展。一些乡镇、村集体和厂矿、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幼儿园,逐步改制为个人兴办;也有一些个人开始在县城和农村集镇创办幼儿园。到2008年全县有民办幼儿园123所,民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99. 2%。
   1993年3月,港口乡井背村黄保山等试办南疆井背私立小学,港口乡程先江申办汪溪口私立小学,两年后停办。
   .2002年5月,新余市客商投资200余万元,在公办育才中学基础上,创办修水县庭坚中学,为县内第一所民办中学。除留用原育才中学教师外,在全县选聘公办教师和向社会招聘教师。首期招收高一新生870人。2005年9月停办,在籍学生安置到县内其他公办高中就读,公立教师调整到其他学校。
   2003年4月,湖南元昌有限公司在三都垦殖场创办修水县实验中学。首期投资750万元,征地8.6公顷,校园按在校学生2500人规模建设,建筑面积1. 76万平方米。当年9月首届招收高一新牛613人;在县内选聘公办教师和自聘大专院校毕业生59人。2004年9月- 2006年8月,与县四中联合办学,2006年9月- 2007年12月,与县一中联合办学,由合作学校委派领导与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2005年,与长汀职业科技学校联合办校,开设装潢、数控、美容、计算机应用等职业班。2004年市教育局授予优秀民办学校,2005年被评为市校园管理和建设示范学校。2007年12月停办,公办教师回原学校或被安排到县内其他高中,自聘教师自行择业。
   2002年3月,修水县人邹杨春投资5000余万元,开始筹建创办私立英才高级中学。2003年建成,占地10.67公顷,建筑而积4.5万平方米,实验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齐全,图书馆藏书10余万册。2003年秋季,首届招收高一新生1187人,招收初中各年级学生198人。2006年首届毕业生高考,2名学生分列全县文、理科第二名。2007年、2008年两年夺全县高考文科状元。2008年在校学生3314人,其中高中3056人、初中258人,有专任教师197人。学校曾获市优秀民办学校、市园林化先进单位等称号。
   2003年11月,修水县人卢海琴投资近8000万元,筹建创办全日制民办琴海学校。2004年建成,占地8. 67公顷,建筑面积5.54万平方米,建有人工草坪足球场和塑胶田径运动场。教学设施齐全,所有教室均备有广播、电视和网络功能。2004年秋季,首届招收小学、初中各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学生2500人。2005年、2006年和2008年中考“五率”评估全县排名第一。2007年首届高中毕业生高考,有84人录取二本以上高校。2008年878名毕业生高考,录取546人,其中二本以上189人。2008年有教学班66个,学生4075人,其中小学生349人、初中生857人、高中生2868人,有专任教师180人。学校曾获省优秀民办学校、市优秀民办学校、市十佳诚信民办学校等称号。
   2003年,湖南岳阳市客商租用原县纤维板厂厂房创办修水县银宇电脑学校,首期招生180人。
   第二节 民办教育管理 2000年l 1月,成立修水县社会力量办学领导小组,在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的同时,对各类民办学校(园)实行审核、许可、年检制度,民办幼儿园、小学由县教育局审核批准,民办中学经县政府同意报市教育局批准。对经审核不符合办学条件的民办学校,予以取缔。先后取缔路口乡卢桥村、占市镇东山村私办小学。
   2002年,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出台民办教育优惠政策,规定投资人享有县内其他领域投资商同等的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允许民办学校在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和公办学校选聘管理人员和教师,从受聘之日起,5年(高中部4年,下同),其财政工资照发,人事关系保留原单位,教(工)龄连续计算,调资、晋级、考核评优、医疗保险等与在职在编教职工同等,且五年内来去自由;为应聘的外县教师和大专院校毕业牛办理城镇户口,由县人才交流中心实行人事代理;民办学校学生升学、转(休)学、考试、毕业、竞赛、评优及参加社会活动等与公办学校同等。2004.年,再次完善民办高中优惠政策,对借调教师,达到退休年龄,即办退休。因故或合同期满要求回原校者,原校须无条件接收并安排上岗;借调期间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教龄、工龄连续计算,调资、晋级与原单位教师同等。4年内财政拨款工资照发,4年后保留工资关系,工资由借用学校负担。同年11月,全省高中阶段民办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修水召开,县长李晨峰在会上介绍修水县发展民办教育的工作经验。
   2008年,按省定师生比核定各民办学校教师编制数,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按核定总编制数60%调入公办教师,高中教师按核定总编制数40%调入公办教师,凡调入民办学校的公办教师财政拨款工资照发。同年9月,民办学校原借调的公办教师有186人正式调入,余者回原单位。
   第七章教育行政 教育行政主要是建立和健全管理机构,创新管理机制,抓好教师队伍、学生学籍、学校安全管理和“两基”教育及教育督导工作。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