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463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教师
分类号: G4
页数: 5
摘要: 第三章 教师 1986 - 2008年,修水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调整结构、培养培训、改善待遇等措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2000年始国家取消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统一分配政策,改为面向社会公开招录。1986年下半年全县有专任教师5535人。2000年下半年,全县有专任教师5608人,其中:中学2112人,小学3496人。女教师1690人,占总数的30%。30岁以下的1220人,31岁至50岁之间3303人,50岁以上1081人。教师荣誉 1986 - 2008年,全县教师获国家级奖励31人,3人被授予国家人民教师奖章。
关键词: 教师 教育

内容

第三章 教师 1986 - 2008年,修水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调整结构、培养培训、改善待遇等措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
   第一节来源与结构 1986 - 1999年,教师队伍主要来源于师范院校毕业生统一分配。2000年始国家取消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统一分配政策,改为面向社会公开招录。2000 - 2008年通过考试、考核面向社会招收历届大、中专院校毕业牛934人充实教师队伍。
   1986年下半年全县有专任教师5535人。其中:中学1183人(含职中、厂矿办中学,下同),小学4352人(含公办幼儿园、厂矿办小学,下同)。女教师1239人,占总数的22. 380-/0。民办教师3222人(含代编教师127人,不含1980年后参加工作的临时民师),占总数58. 21%。30岁以下的2484人,占44. go-/o;31岁至45岁之间的2553人,占46. 1%;46岁以上的498人,占9%。中学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52人,专科学历的228人,师范、中专、高中毕业学历的788人,中专、高中肄业以下的115人。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和专科肄业以上学历的仅8人,师范、中专、高中毕业的2333人,中专、高中肄业以下的2011人。
   2000年下半年,全县有专任教师5608人,其中:中学2112人,小学3496人。女教师1690人,占总数的30%。30岁以下的1220人,31岁至50岁之间3303人,50岁以上1081人。中学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290人,专科学历的1523人,中专、师范、高中毕业学历的244人,中专、高中肄业以下55人。小学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17人,专科学历的354人,师范、中专、高中毕业学历的2619人,中专、高中肄业以下的506人。
   2002年,始于1989年对民办教师分步实行的“关、招、转、辞、退”的整顿工作结束。1989 - 1998年,全县共有民师1552人考人中等师范学校;1986 - 2002年,民办教师(含代编)2280人转为公办教师:1995 - 1996年辞退临时民师670人;为因病不能工作、年龄偏大的正式民师办理离岗退养手续。至此,教师队伍中无在岗民办教师。
   2008年下半年,全县有专任教师5060人,其中:中学2367人,小学2693人。女教师1 884人,占总数的37.2%。30岁以下的1091人,31岁至50岁之间的2753人,50岁以上的1219人。中学教师中,研究生学历的9人,本科学历的1136人,本科以上学历占48.3%,专科学历的1147人,占48.5%,中专、师范、高中毕业的75人,占3.2%。小学教师中,本科学历的1 89人,占7%,专科学历的915人,占34%,中专、师范、高中毕业的1492人,占55.4%,中专、高中肄业以下的97人,占3.6%。
   [=此处为表格(1990-2008年中小学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说明:中学教师含职业中学教师,小学教师含公办幼儿教师,下表同。
   [=此处为表格(1986 - 2008年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第二节 资格认定与职称评聘 教师资格认定 1997年,对1993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的在职在岗教师进行教师资格过渡性认定。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在职在岗教师5181人,其中高中教师312人,初中教师1176人,小学教师3577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74人,幼儿园教师42人,经审核全部通过认定,并发放《教师资格证》。2002年,对1994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在职在岗教师开展首次资格认定,申请教师980人,932人通过认定,其中高中教师88人,初中教师510人,小学教师295人,职高教师9人,幼儿园教师10人,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20人。
   2003年,大中专毕业生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94人,69人通过。在职在岗教师62人申请认定,54人通过。此后,教师资格认定转入制度化,每年一次。至2008年,全县有7611人通过教师资格认定,其中社会人员858人,在职教师6753人。在职教师中,高中教师610人,初中教师2395人,小学教师4225人,幼儿园教师278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83人,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20人。
   教师职称评聘 1987年,启动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经省、市、县评委会审定,1988年公布首次中小学教师晋升各级专业技术职称,共2278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8人,中学一级教师280人,中学二级教师343人,中学三级教师336人;小学高级教师216人,小学一级教师701人,小学二级教师304人,小学三级教师50人。民办教师没有参加此次评审工作。以后逐年评定,至2008年,全县专任教师中,中学高级职称722人(含小学特高教师27人),中学一级职称959人,小学高级职称1349人,中学初级职称995人,小学初级职称1319人,无职称465人。
   第三节 教师待遇与荣誉 政治待遇 1985年始,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此后每年9月10日修水均举行活动,或隆重集会表彰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或召开老教师座谈会。县四家班子领导及各乡镇领导分别走访学校,慰问优秀教师和困难教职工。
   1986 - 2000年为54名教师历史上的冤假错案平反。
   1986 - 2008年,注重培养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加入中共党组织,全县有2人当选为中共县委委员,2人当选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人当选为县政协副主席,72人次当选人大代表(其中省代表1人次、市代表18人次),168人次被推荐为县政协委员。全国优秀教师李任秀曾当选省第九届党代表。
   经济待遇 1987年10月- 1988年10月,中小学教师工资在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之和的基础上提高10%。 1989年7月,将落实教师经济待遇列入县政府工作检查项目之一。1996年9月开展“教育工作四项督查”,将教师工资兑现列入其中。2002年1月起,全县中小学教师工资改乡镇财政发放为县财政统一发放,设立教师个人工资账户,此后再无拖欠教师工资现象。
   1991年起,年度社会农转非指标保证有1/5用于解决部分教师家属,对符合条件的教师家属及子女优先解决就业。当年为77位骨干教师家属办理农转非户口,为6位特困教师解决子女招工就业。 2008年10月始,全省为边远地区小学教师发放特殊津贴,修水有1410名小学教师享受每月80 -120元的津贴。
   教师荣誉 1986 - 2008年,全县教师获国家级奖励31人,3人被授予国家人民教师奖章。其中: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职教先进个人、全国“两基”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各1人,全国优秀教师13人,全国希望工程园丁奖7人,全国优秀体育教师2人。获省级奖励72人,其中:全省先进工作者1人、全省教育系统百名优秀校长2人、省模范教师1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省优秀德育工作者3人、省优秀保教工作者1人、省优秀教师(班主任)17人、省师德标兵2人、省师德先进个人2人、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4人、省“十大”巾帼创业英豪1人、省“两基”工作先进个人4人、省扫盲工作先进个人4人、省中小学校舍修建先进个人5人。有9人分获“果喜”教育基金、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另有12人分获全省各类单项先进。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学科竞赛和科技活动中,2000 - 2005年,共有229名指导教师获奖。还有2人评为省首批学科带头人;有3人评为九江市教学明星,58人评为市学科带头人,358人评为市骨干教师。
   1991年,县一中余昌徐、县一小张薇经省政府审核命名为特级教师。詹幸儒、胡勇健分别于1999年、2004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特级教师。
   第四节 师资培训 学历提高培训 1986 - 2008年,县教师进修学校先后与江西师大、江西教育学院、中国电视师范学院江西分院、江西广播电视大学、九江教育学院、江西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华中师大、湖北师范学院等大中专院校联合办学,通过函授等形式开展教师学历提高培训,全县有4537名教师获得相应学历毕业证书,其中本科934名、专科1779名、中师(中专)1824名。
   校长岗位培训 1990年县教师进修学校举办首期小学校长培训班,1995年九江教育学院在县教师进修学校举办初中校长培训班。至1995年全县参加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初中校长20人、小学校长522人。1997年,县进修学校举办新上岗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班,同时,非新任但未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的校长参加补训。1997 - 2008年新上岗的初中校长参加九江市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39人取得合格证书。1994年全县有8位高(完)中校长参加全省高中第一轮校长岗位培训班,取得合格证。2003年有2位校长参加全省高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和4位校长参加高中校长提高培训班。至此,全县在任高(完)中校长全部通过培训取得岗位合格证。
   教师业务培训 1986年有600余人参加初中教师教材教法培训。1996年开始,县教师进修学校举办小学教师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教学基本功训练,至1998年小学教师全部参加培训,2001年省教育厅评定修水小学教师基本功达标县。2001年,县内中小学开始装配计算机,县教育局组织70位计算机教师进行集中培训。2006年,举办全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应用培训班,有学校设备管理员、学科骨干教师536人参加。同年,组织50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参加省远程培训中心继续教育培训,经考试、考核,全县有4000余名教师取得《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
   第四章 教学管理与研究 1986年以来,全县各级教育机构严格教学管理,不断探索、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第一节 教学管理 学制 1986 - 2000年,修水基础教育学制为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3年。2001年始,至2003年完成小学学制由5年到6年过渡。
   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阶段1986年小学、初中执行1984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初中教学计划。1987年计算机作为中小学选修课程逐步进入全县各中、小学。1993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行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课程分为学科课和活动课两大类。1994年起实行双休日制,每周上课5天。小学每天6课时,每课时40分钟;初高中每天7课时,每课时45分钟,课时计划按省教育厅颁布的《实行每周40小时标准工作制后调整全日制中小学课程计划的意见》执行。2001年全县小学、初中按《江西省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安排》执行。同年,县城小学和部分乡镇中心小学共19所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