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主要科研成果和专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459
颗粒名称: 第五章 主要科研成果和专利
分类号: G30
页数: 7
摘要: 第五章 主要科研成果和专利 1986 - 2008年,项日获省农科教突出贡献三等奖”1992年获九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省农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赣北一季杂交稻再生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1993年获省首次农业科教人员突出贡献三等奖”1995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星火科技三等奖。1992年由省科委主持在南昌市召开验收鉴定会”1996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省农科教人员突出贡献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关键词: 科技进步 科研成果

内容

[=此处为表格(1991-2008年实施星火计划重要项目)=] 第五章 主要科研成果和专利 1986 - 2008年,修水县取得主要科技成果85项,其中获省、市、县政府科技进步奖72项。申请科枯专利369项.获得专利授权的122项。
   第一节 主要科研成果 农业科研成果 县农业局“一晚汕优63的引种和推广”和“汕优64引种与推广”项目,1989年获九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水稻垄畦栽培技术的开发应用”和“双季杂交水稻推广”项目,1992年荻几汀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其中“双季杂交水稻推广”项日获省农科教突出贡献三等奖;“旱地垅带耕作间套种综合丰产技术”项目,1995年获江西省农科教人员突出贡献三等奖。
   县农业局刘小雄主持的“华联系列早杂引种与示范”项日,1992年获九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省农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县农业局敖瑞初等联合研究的“赣北一季杂交稻再生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1992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获省首次农业科教人员突出贡献三等奖,1996年获国家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 县农业局王其祥等联合研究的“一季晚田耕作改制”,1995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星火科技三等奖。
   县农业局植保站雷国明等“红薯根腐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1996年获省农科教人员突出贡献三等奖。
   县蚕桑局蒋华堂主持的“蚕桑工程高产技术配套及示范”,1992年由省科委主持在南昌市召开验收鉴定会,评定项目成果为省内领先,整体配套技术达到全国同类研究先进水平,1993年获省星火科技一等奖,1 995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蒋华堂主持的“养蚕高产模式研究”,1995年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县蚕桑局徐俊主持的“赣西北桑芽瘿蚊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1996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省农科教人员突出贡献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修水茶科所程修江等主持“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毛虫应用研究(生物防治茶树害虫)”,自福建茶科所引进茶毛虫病毒毒株室内繁殖,茶园试验防治茶毛虫,使用浓度为1*1 07PIB/ml,7天后茶毛虫感染,10天后停止取食,15天后大量死亡。结果表明在生产无公害茶,尤其是生产有机茶的生物防治中应用前景广阔,1995年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修水茶科所王柏龄在本所宁州群体种茶园中发现一株茶树上的变异枝条,经过扦插繁殖,培育出一个特大叶型新品种——大叶龙。该品种叶片大,平均面积为93.4平方厘米,是母株的1.98倍,叶片背卷,翻卷90 - 270度。经测定大叶龙茶多酚含量较高,为31. 2%;制成的工夫红茶汤色红浓明亮,滋味浓强,香味持久,成茶品质优,应用前景广阔。“无花蕾茶树的发现及人工模拟诱变育种方法研究”2000年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修水茶科所胡拥军通过几年调查,采集茶园蜘蛛,经整理鉴定有17科82种,该调查为研究茶树害虫的生态防治打下前期工作基础。“赣北茶区茶园蜘蛛种类调查研究”论文刊发茶叶一级学报《茶叶科学》2000年第20期。
   修水茶科所吴东生与江西省婺源茶校合作开展“茶芽粗腿象研究”,已了解清楚茶芽粗腿象的发生规律、生活习性、为害方式及防治方法等,对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叶产量效果明显。经省专家组鉴定,填补江西省该项研究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2年获省农业科技战线突出贡献三等奖。
   1985 - 1999年,县水保局与北京林业大学、省水土保持科研所合作完成“修水县大坑流域森林水文作用研究”,1999年获国家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河桥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农业体系建设”获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一等奖,河桥小流域获财政部、水利部命名全国示范小流域称号。
   1991 - 1995年,县水保局与省水土保持科研所合作,在古市乡杨田村开展“花岗岩侵蚀区水保植物优化组合及其效益研究”,1996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 - 1998年,县杭猪场用杜洛克公猪与杭母猪杂交,生产杜杭二元杂交母猪,再用大约克、长白或长大公猪杂交改良。
   1996年从湖北通山引进银鱼受精卵900万粒投放东津水库,至2000年10月取得养殖成功,并通过省银鱼移殖增殖小组认证,2000年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工业科研成果 1983 - 1984年成功研发越海牌特级宁红工夫茶“宁红金毫”,1985年获国家经贸委银质奖,1988年获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年获国家质量评比会复评银质奖,1996年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银质奖,2006年获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名茶评比会金奖和江西省(农业厅)十大名茶评比会金奖。
   1988 - 1989年,修水茶厂与上海中华传统医学食疗学会等单位合作,成功研发宁红保健茶,1991年获江西省优秀产品一等奖,1992年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金奖和中国食品工业十‘年新成就展示会优秀新产品金奖,1993年获首届新加坡国际名优产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江西省名牌产品。
   1988 -1990年,成功研发以青钱柳叶制作青健神茶系列产品,1990年获江两省优秀新产品奖,1991年获全国食品工业优秀新成果奖,1992年获香港国际家庭保健品食品博览会银奖,1993年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金奖,1995年省轻工厅、省技术质量监督局评为江西轻工名牌产品。1999年,“青钱柳应用与开发”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江西省名牌产品。
   修水茶科所研制的凯球牌茶叶保健枕,1993年获首届中国保健品博览会金奖。
   修水县瓷厂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共同完成的“耐热瓷炊餐具的研究”,1992年通过鉴定并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计划),1994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发的康顺耐热瓷产品1995年获中国轻工业优秀新产品一等奖。
   江西龙腾实业公司研制的“医用可吸收生物缝合钱”,1998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绿冬丝科实业公司的“功能性蚕丝无纺絮片”项目,2005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修水县恒兴生活锅炉有限公司研制的“高效节能汽水两用锅炉”,2005年获省优秀产品奖、全国民用炉具银奖。
   修水砚之家特种工艺厂研制的“青石工艺石雕砚盘”,2008年获省民间工艺评比金奖和全国民间丁:艺评比银奖。
   医药卫生科研成果 县中医院钟吉富研创的“针刀综合疗法治疗中医眩晕症”,1991年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县第一人民医院参与“中国围产期儿出生缺陷监测及高危高发出生缺陷的病因学探讨”课题研究项目,1994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钟吉富等主持的“毒蛇咬伤临床诊断及标准研究”,获1997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处国内同类医学研究领域领先水平,中国蛇协将其作为蛇伤防治行业标准在全国推广应用。
   宁红集团研制的“宁红康视明口服液”,1999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县第一人民医院黄国忠主持的“病椎次全切除、植骨加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临床分析”,2006年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属国内先进水平。
   县中医院钟吉富等主持的“中草药对蝮蛇咬伤血浆自由基的影响临床与实验研究”,2008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8年县中医院参与由江西中医学院主持的科技部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日“中草药对毒蛇咬伤治疗与疗效评价”,县中医院获科技专项资金35万元。
   第二节 专利 1984年开始专利申报管理工作。2007年出台《修水县专利申请资助办法》,对县内的专利申请人在专利申请费、代理费及相关费用方面予以资助,资助金额为发明专利每件800元,实用新型专利每件500元,外观设计专利每件300元。至2008年,全县共申请专利369项,获得授权122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4项;共资助专利申请费等4.6万元。同时积极帮助修水专利权人向上级部门争取奖励和资助,有4个专利争取到省市项目资金8万元。
   [=此处为表格( 1986—2008年已授权专利项目)=]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