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458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
分类号: G30
页数: 3
摘要: 第四章 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 1986年始,修水每年向国家、省、市申报星火计划项目。1994年被列为全省6个星火基地县之一(特种茶),1996年成功申报“京九沿线江两段星火开发产业带”修水星火技术密集区,成为全省三个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之一。1998年、2002年两次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评估验收。1995年《科技日报》和江西电视台对修水县科技兴县、实施星火计划先后进行详细报道。1997年修水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获九江市科技进步奖,2002年渣津镇评为全国星火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04年县蚕桑专家大院评为全国农村星火服务体系示范单位。
关键词: 密集建设;科技园

内容

第四章 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 1986年始,修水每年向国家、省、市申报星火计划项目。1994年被列为全省6个星火基地县之一(特种茶),1996年成功申报“京九沿线江两段星火开发产业带”修水星火技术密集区,成为全省三个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之一。1998年、2002年两次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评估验收。
   第一节建设规划 1997年,县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通过《修水星火技术密集区发展总体规划》,规划总体目标是:相对集中技术、人才、资金,开发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形成一批龙头性星火企业或企业集团,壮大发展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形成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通过实施一批星火计划项目,推广应用一批先进技术,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达到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目的;同时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建设一批示范乡镇,既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又加快农村集镇化建设,带动整个农村科技经济腾飞。
   计划“九五”期间(1996 - 2000年),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20%,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l5%,到2000年达到社会总产值4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4亿元,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2:5:3,产值亿元企业5个,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财政收入1.5亿元,科技成果应用率达到80%,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率达到50%的目标。
   规划确定主要任务是:①建设1个中心区和7个示范镇。重点建设一个以发展龙头工业企业,带动支柱产业发展为主体的县城及城郊星火中心示范区,以农业工程综合示范为主体的太阳升、山口示范镇,以林业及林产品加工为主体的黄港、黄沙示范镇,以小城镇建设及发展和种养业为主体的渣津示范镇,以发展小城镇建设及矿业、边贸为主体的大桥示范镇,以发展果业及建材为主体的四都示范镇;②发展重点产业。重点发展蚕桑丝绸纺织产业、茶叶产业、瓷土及矿产业、林业及林产品加工、中药材产业、保健食品加工、能源及节能产品、建材工业、农业开发工程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③扶助星火示范企业。重点扶助宁红集团公司、康顺集团公司、神茶集团公司、红山集团公司、金樱子集团公司、丝绸公司和林业集团公司等7个星火示范企业。
   第二节项目实施 1987年,启动科技“星火计划”。1993年承担的国家级星火计划“蚕桑工程高产配套技术及示范”获江西省星火科技一等奖,1994年“修水县星火计划管理”项目获省星火科技三等奖和九江市科技进步奖。1996年始,加速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先后实施宁红保健茶系列产品开发,青钱柳(神茶)开发及基地建设、蚕桑产业星火科技专家大院模式示范工程、小城镇建设星火示范工程、中药材产业化工程、赣西北黑山羊基地建设等国家、省级星火计划项目,建设以蚕桑、中药材、茶叶、山羊为主导产业的星火产业带和以修水工业园、宁红食品城、修水丝绸城为园区的星火示范园区,形成以赣北钨业、宁红、康顺、鼎立为骨干的星火龙头企业和以昌盛、龙腾、赣宁、祥辉为重点的民营科技型星火企业群。
   修水县星火技术密集区形成以县工业园区为中心,以7个示范镇为支撑的星火产业群。全县有蚕桑基地101个,茶叶基地122个,中药材基地80个,星火龙头企业8个,引进高新技术和新品种38项,被国家或省确认为蚕桑、茶叶、中药材基地县。宁红保健茶、青钱柳神茶、耐热瓷、红山河粉等产品先后于1991年和1996年获全国星火计划博览会金奖。2008年星火技术密集区总产值占全县总产值约80%。
   1995年《科技日报》和江西电视台对修水县科技兴县、实施星火计划先后进行详细报道。1997年修水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获九江市科技进步奖,2002年渣津镇评为全国星火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04年县蚕桑专家大院评为全国农村星火服务体系示范单位。
   [=此处为表格(1991-2008年实施星火计划重要项目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