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449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分类号: D632
页数: 3
摘要: [=此处为表格=] 第四章 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1986年后,社会福利事业主要有五保对象供养、优抚对象供养、孤儿弃婴收养。1990年,手始人口老龄工作探索,至2004年基本形成老年福利制度。2006年开展空巢老人社会托养业务,养老事业开始走向社会化。没有独立的民间慈善机构,由县民政局和县红十字会通过慈善募捐、福利彩票有奖募捐等方式筹措福利资金,用于救灾和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渣津和大桥两所光荣敬老院在院优抚对象80余人。福利院 社会福利院县社会福利院是全县唯一收养城镇“三无”人员、孤残人员的社会福利事业机构。2001年4月,“江西风采”电脑福利彩票在修水上市,当年设立电脑彩票投注站28个,年销售420万元,位列九江市县级销售量第一。
关键词: 敬老院 社会福利

内容

[=此处为表格=] 第四章 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1986年后,社会福利事业主要有五保对象供养、优抚对象供养、孤儿弃婴收养。1990年,手始人口老龄工作探索,至2004年基本形成老年福利制度。2006年开展空巢老人社会托养业务,养老事业开始走向社会化。没有独立的民间慈善机构,由县民政局和县红十字会通过慈善募捐、福利彩票有奖募捐等方式筹措福利资金,用于救灾和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第一节 社会福利 敬老院 1986 - 2004年,在乡镇设立敬老院。2005年开始整合资源,按片区规划建设中心敬老院,保留部分乡镇敬老院。至2008年,全县有敬老院40所,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87%。
   乡镇敬老院1986 - 1995年,全县有敬老院50所。1996年建成路口乡黄桥敬老院,至此全县各乡镇均设有敬老院。敬老院房屋多属土木和砖木结构,院容较小,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院民生活标准普遍较低。敬老院前期管理以基础设施配套为主,1996年后转为以内务管理为主,开始注重发展院办经济,管理逐步规范。
   中心敬老院2005年始,相继新建和改建大桥镇、白岭镇、古市镇、渣津镇、杭口镇、溪口镇、山口镇、黄沙镇、义宁镇、太阳升镇、上奉镇中心敬老院和县城社会福利中心12所片区中心敬老院。新建和改建面积9万平方米,总投资近6000万元,其中县财政投资1200万元,省民政厅通过“霞光计划”对修水敬老院资助1100余万元。2006年后,敬老院实行综合管理,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内部管理和院办经济并举,文化、体育、卫生等设施同时配备。各中心敬老院拥有生产基地,开展种植养殖加工生产,院办经济向多种经营、规模化方向发展,全县中心敬老院人均年收入均超过500元,最高达2000元,院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此处为表格(2008年各中心敬老院硬件建设情况)=] 光荣敬老院光荣敬老院是供养优抚对象的福利事业机构。1986年有路口、大桥、渣津、大椿4所光荣敬老院。2000年后整合资源,撤并大椿光荣敬老院,遵循院民自愿的原则,少数院民回所在乡镇敬老院,其余院民分别安置到渣津、大桥、路口光荣敬老院。2008年底撤并路l¨光荣敬老院,20位院民安置到大桥光荣敬老院。渣津和大桥两所光荣敬老院在院优抚对象80余人。
   2007年起,在院优抚对象生活费由每月150元调整为190元,并按以下标准逐月发放零花钱:抗美援朝复员军人80元,一般复员军人和烈属60元,退伍军人40元。2008年起,生活费标准提高至240元,工作人员报酬也相应调整,院长由原每月340元提高至400元,炊事员由原360元提高至420元,服务员由原320元提高到380元。
   福利院 社会福利院县社会福利院是全县唯一收养城镇“三无”人员、孤残人员的社会福利事业机构。建于1984年8月,位于县城黄岭路35号,建筑面积4150平方米,三层砖混建筑,没有庭院。先后收养“三无”人员80余人,2008年在院院民22名,管理人员2名,医务人员、护理员、炊事员各1名。20多年来,社会福利院科学管理,规范服务,对院民吃、穿、住、医、葬五方面给予牛活照顺和物资帮助,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儿童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前身为社会福利院儿童部,2002年5月经省民政厅定为儿童涉外送养点。2007年8月更名为儿童福利院,是修水县唯一收养孤残儿童、社会弃婴的社会福利机构。2005年兴建一幢占地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75平方米的3层儿童福利楼,场地开阔,窄气清新,环境优雅,配备婴儿室、洗澡问、配奶间、医务室、活动室、烘干房、卫生问、游乐场,各种配套设施完善,适合儿童养育。2008年有管理人员1名,医务人员1名,保育员、炊事员4名,在院儿童15名。建院以来,收养弃婴和孤儿162名。院内档案建设规范、资料真实完整,一人一档。先后与美、英、法、加拿大、西班牙等8个国家建立弃婴和孤儿领养关系,有147名儿童被国内外家庭领养。通过“明天计划”为5名弃婴、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手术,成功送养,让孤儿融入社会,回归家庭。至2008年,共接待13个国外收养家庭回访。
   社会福利中心 修水县社会福利中心位于县城南姑桥,2005年5月动工兴建,2006年10月竣工,2007年1月启用。院区占地面积5.8万平方米,第一期工程占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1200余万元。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惯规划设计,环境幽静,景色宜人,屋廊相通,方便安全,房间宽敞舒适,配套设施完善。有居住楼4栋,附属楼1栋,床位300张,设有医务室、理疗室、理发室、图书室、小卖部、活动区、健身区。老年公寓房间配备电视机、空调机、电热水器等设备。
   社会福利中心内设敬老院、光荣敬老院、老年公寓,是一所具有多功能复合型现代化的社会福利机构。主要职能为社会托养、五保对象供养、优抚对象供养。本着以院养院原则设置老年公寓,托养社会空巢老人。中心有工作人员23名,内设办公室和后勤部。以“一切为了老人,一切方便老人,一切服务老人”为服务宗旨,服务亲情化,饮食绿色营养化,文化生活多样化,健康活动经常化。
   第二节慈善事业 慈善捐赠 修水没有独立民间慈善机构,慈善捐赠工作由县民政局和县红十字会负责。1998年洪灾后,接受外地援助物资430余车,援助款200余万元。从2005年始,每年开展一次“慈善一日捐”活动,所得款项用于赈济灾民或发展社会福利事业。2006年,组织全县干部职工和企事业单位捐款70余万元,用于社会福利中心建设。2008年初雨雪冰冻期间,开展“抗冰雪送温暖献爱心”捐赠活动,募集资金10多万元。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发动群众向灾区捐款,在县城中心广场和宁红大市场设立现场捐赠点,接收捐款507万元,其中民政局接受捐款377余万元,县红十字会接受捐款90余万元,个人或团体臼行汇出捐款40余万元,创修水慈善捐赠最高纪录。
   福利彩票 1990年7月,成立修水县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福利有奖募捐券发行销售,管理使用福利基金。同年下发《关于组织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销售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县城范围内销售福利奖券的通知》,此后多次在县城和重点乡镇销售即开型福利彩票。2001年起,电脑福利彩票在修水有序销售。
   1990年10月1日,首次在县城发行即开型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1990 - 1997年,销售福利彩票480万元,筹集公益金70多万元。其中1997年发行福利彩票153万元,被评为全省福利彩票发行先进单位。1998年10月,组织500多人设点销售福利彩票,6天销售额540万元。2000年10月,在县城中心,一场发行福利彩票大奖促销活动,5天销售额380万元。
   2001年4月,“江西风采”电脑福利彩票在修水上市,当年设立电脑彩票投注站28个,年销售420万元,位列九江市县级销售量第一。2007年5月纪念中国福利彩票发行20周年,民政局领导到销售点参加宣传福利彩票公益性活动,倡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社会福利事业。
   1990 - 2004年,全县销售即开型彩票1450万元,上缴公益金217.5万元,自留公益金290万元。2001 - 2008年,销售电脑福利彩票2050万元,自留公益金190万元。1990 - 2008年,筹集公益金480万元,用于福利院、敬老院、光荣敬老院、社会福利中心等项目建设。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