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基层组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446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基层组织建设
分类号: D632
页数: 2
摘要: 卷二十七 民政 第一章 基层组织建设 1990年前,村级基层组织在乡镇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1990年后,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镇居民委员会改变职能,成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接受乡镇政府指导。1996年后,村级基层组织依法进行直接选举,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1485人,平均年龄30多岁,最大50岁,最小20岁。中共党员1009人,占68%;共青团员132人,占8.9%;妇女270人,占18.2%。26个居民社区中,18个首次实行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绝大部分村成立村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2005年,修水县被省政府命名为村民自治模范县。
关键词: 社区建设;基层建设

内容

卷二十七 民政 第一章 基层组织建设 1990年前,村级基层组织在乡镇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1990年后,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镇居民委员会改变职能,成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接受乡镇政府指导。1996年后,村级基层组织依法进行直接选举,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
   第一节村级选举 1990年和1993年,修水县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产生第一届和第二届农村村民委员会与城镇居民委员会。
   1996年10月,江西省第三届村民委员会换届直接选举在修水县四都镇大坪村试点,成功经验在全省推广。全县581个村、4个社区选举产生第三届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1999年,全县448个村民主选举产生第四届村民委员会。全县登记选民432000人,参选选民430510人,参选率99.7%。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1485人,平均年龄30多岁,最大50岁,最小20岁。其中高中文化441人,占29. 7%;初中917人,占61. 8%;小学127人,占8.5%。中共党员1009人,占68%;共青团员132人,占8.9%;妇女270人,占18.2%。
   2002年,全县440个村选举产生第五届村民委员会。四都镇龙岸村冈建设抱子石电站,50%库区村民正在搬迁移民,未进行换届选举。全县登记选民417151人,参选选民400185人,参选率96%。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1248人,平均年龄38岁,最小23岁,最大56岁。其中大专文化2人,高中497人,占40%,初中749人,占60%;中共党员924人,占74%;共青团员27人,占2.20-/0;妇女成员114人,占9.1%;女主任4人。选举产生村民代表17171人,其中妇女代表1238人。选举村民小组长5971人。
   2005年,全县360个村选举产生第六届村民委员会。全县登记选民432632人,参选选民423715人,参选率980-/0。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1023人,比上届减少225人。最大年龄57岁,最小年龄28岁,平均年龄35.3岁,40岁以下612人,占60%。其中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898人,占87.8%;高中及以上文化443人,占43. 3%。妇女126人,占12. 3%,女主任3人。选举产生村民代表17960人,比上届增加789人,选举村民小组长5768人。
   2008年,全县356个村、26个居民社区选举产生第七届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程坊乡4个村冈东津电站库区移民后仅剩村民100余人,未进行换届选举。全县登记选民555564人,参选选民520377人,参选率93. 7%。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成员1107名,主任382名,副主任141名,委员584名。26个居民社区中,18个首次实行选民直接投票选举。首次实行女性候选人定位制度,一批致富能手和大中专毕业生进入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在县农科所幸福村进行自荐直选试点,中央电视台进行全程采访,12月30日在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日中以《小村大选》为题作专题报道。
   第二节社区建设 城镇社区建设 2004年,全县26个城镇居民委员会全面展开社区建设工作,以县城社区带动集镇社区。主要内容为五项建设:组织建设含党组织建设、自治组织建没、中介组织建设等;服务建设含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服务;卫生建设含疾病预防、医疗保健、科普教育、体育娱乐活动;环境建设含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绿化美化等;治安建设含社区安全保卫、民事调解、群防群治、法制教育、法律咨询、流动人口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通过五项建设壮大社区队伍,夯实社区基础,强化社区管理,提高社区文明度,拓宽社区服务功能,完善社区基础没施。
   村落社区建设 2003年8月,在黄港镇月山村进行村落社区建设试点,召开全县农村村落社区建设现场会推广试点经验,下发《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在农村全面开展村落社区建设。村落社区建设主要是建没“一会五组”:志愿者协会、公益事业服务组、环境卫生监督组、文体活动联络组、民间纠纷调解组、扶贫帮困互助组,后增设科技信息传递组。到2008年,大部分乡镇村落社区组织健全,制度完善,“一会五组”经常开展活动。大椿等乡村落社区组织的活动在《人民日报》《江两日报》《九江日报》等均有报道。
   第三节村务公开 1997年,开始推行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示范活动。2002年,县政府下发《修水县乡镇政府指导村民委员会工作规则》《关于进一步加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设的通知》,2004年,下发《修水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全县绝大部分村设有村务公开栏,及时公布农村政策、财务收支、农民负担、公益事业、计划生育、扶贫救灾、发展规划、土地征用等情况,做到“给村民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绝大部分村成立村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义宁镇推行将村级财务管理公章分成三瓣分别由三人掌管的“三瓣章”制度,得到省市民政部门的充分肯定。2005年,修水县被省政府命名为村民自治模范县。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