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农工民主党修水县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42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中国农工民主党修水县组织
分类号: D665
页数: 2
摘要: 第一章 中国农工民主党修水县组织 1980年恢复活动以来,农工民主党修水县支部(总支)推动成员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积极为修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1939年,受巾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江西省委会派遣,何序东等21名党员到修水县从事秘密抗日活动。3月1日,32名党员代表全县1240名党员在修水县城陈启英家召开会议,正式成立农工民主党修水县委员会。农工民主党修水县委改组为修水支部。期间因工作调离修水3名,死亡5名,实有党员37名。会议审议并通过支部第十一届委员会工作报告,民主选举第十二届支部委员会,周鼎文当选为主任委员。农工党修水县支部2次被农工党江西省委评为先进基层组织。
关键词: 支部 组织

内容

第一章 中国农工民主党修水县组织 1980年恢复活动以来,农工民主党修水县支部(总支)推动成员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积极为修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第一节 党员和组织发展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前身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39年,受巾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江西省委会派遣,何序东等21名党员到修水县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49年2月,农工党江西省委会派张晴窗、易家骥等到修水发展组织。3月1日,32名党员代表全县1240名党员在修水县城陈启英家(现县城东门宁红村)召开会议,正式成立农工民主党修水县委员会。
   1949年夏和1950年3月,根据农工党中央和省委指示,先后进行2次组织整顿,重新登记党员22名。农工民主党修水县委改组为修水支部。1951年,农工党九江组织贯彻农工党中央关于党的组织工作“以大中城市为主,以中七层为主,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的指示,要求修水支部以巩同组织为主,停止组织发展工作。1955年,根据中共中央统战工作分T,农工党中央指示,组织工作由原以工程技术界为主,改以医药卫生界为主。1955年至“文化大革命”前,支部党员保持在5 -7名之间。“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活动。1980年2月恢复活动时,有党员5名。2003年后,加强党员发展工作,截至2008年,共发展党员40名。期间因工作调离修水3名,死亡5名,实有党员37名。
   1989年前,农工党修水组织主要负责人(含历届主委)有:何序东、平戎、陈言、张晴窗、易家骥、龚玉环。
   第二节 支部(总支)大会 1949 - 1988年,农工民主党修水县支部先后召开支部大会11次。1990 - 2008年,先后召开支部(总支)大会4次。
   第十二届支部大会 1990年3月20日召开。支部实有党员5名。会议审议并通过支部第十一届委员会工作报告,民主选举第十二届支部委员会,周鼎文当选为主任委员。
   第十三届支部大会 1996年12月17日召开。支部实有党员6名。会议听取上一届支部委员会对3年来的工作总结,选举产生支部第十三届委员会,周鼎文当选为主任委员。
   第十四届支部大会 1999年11月26日召开。支部实有党员6名。会议听取上一届支部委员会对3年来的工作总结,选举产生第十四届支部委员会委员4名,傅朗林当选为主任委员。
   第一届总支大会 2007年12月26日召开。鉴于支部党员已发展到37名,决定撤销原支部成立总支。会议听取第十四届支部委员会五年来的工作总结,选举产生第一届总支委员会,朱伟鹏当选为主任委员。新成立的总支下设医卫、文教、综合3个支部。
   第三节 党务活动 参政议政 深入基层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提案、报告、论文,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建议。2004年以来,共完成10个调研专题,其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被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评为二等奖。共提交提案、议案91件,其中《关于整顿我市中招秩序的建议》《把育人摆到应有的高度》被九江市人民政府采纳,《瞄准机遇抓紧整合把旅游业作为修水县县域经济的重要产业来抓》被列为县人大常委会一号提案。2008年,提交集体提案3件,个人提案15件,全县10件优秀提案中农工党占2件。1986年以来,历届农工党修水支部(总支)主委和党员中有省人大代表1人,副县长2人,县政协副主席2人,市人大、政协常委6人,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3人,副局长、副院长5人,中小学副校长3人,有30人次被聘为县政府部门监督员,80人次参与各级行风评议。
   服务社会 充分发扬“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送医、送药、送科技—F乡和科技培训、心理咨询、义务定点支教等活动。1998年抗洪抢险,农工党修水支部组织专家深入重灾区6个乡镇巡回义诊,历时7天,为行动不便的灾民送医送药上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全体党员踊跃捐款1.6万元。2004年以来,医卫支部组织11次大型活动,到边远山区乡镇、敬老院送医送药,累计义诊病人2500人次,送去药品价值30000多元;教育支部组织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与四都镇中学、征村中小、古市镇汪坪完小建立定点支教关系,送去教学用品、教学仪器、电脑设备等,并派出名师讲授示范课,举办科技培训班,培训乡村医生30人,为36个乡镇培训疫情报告技术人员72人;送科技下乡活动累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2万多份;到乡镇、学校举办疾病防治、心理健康、饮食卫生等知识讲座11场,听众1万余人次。
   建功立业 2003年以来,累计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和作品83篇,其中古新妙的《引力物质的作用量积分》等8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党员中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者2人,省部级表彰的3人,九江市优秀学科带头人3人,九江市表彰的优秀班主任1人,县委、县政府表彰的先进个人、师德标兵6人,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县委宣传部授予“感动修水十大青年”荣誉称号1人。
   农工党修水县支部2次被农工党江西省委评为先进基层组织。
   第二章 工商业联合会 1909年,修水始建商会,1950年10月23日,成立县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县工商联)。“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商联机构瘫痪,1986年恢复。1994年后与修水县商会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积极引导会员爱国敬业、参与政府部分事务和经济社会决策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在工商界与政府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当好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参谋和助手。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