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组织代表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404
颗粒名称: 第七节 组织代表活动
分类号: D622
页数: 2
摘要: 1987年9月18日,县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修水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代表联系的意见》和《修水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分片包干联系接待代表分工》,建立县大常委会同县人大代表联系以及县人大代表同选民联系制度。1988年,县直以系统为单位,农村以乡镇为单位建立57个县代表小组。1990年,全县共建立省市代表联络组9个,县代表小组47个。1981年9月后,县人大常委会不定期召开代表联络工作会和代表小组负责人会议,印发常委会《公报》、人大会会刊等资料,互通情况,交流经验。同时,县人大各代表小组、各乡镇人大不定期组织县乡镇人大代表调查视察,关注和促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 会议

内容

建立代表联系组织
   1987年9月18日,县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修水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代表联系的意见》和《修水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分片包干联系接待代表分工》,建立县大常委会同县人大代表联系以及县人大代表同选民联系制度。1987年,在全县8个区2个直属乡镇设立联络处,确定10名联络员,负责同本地区县代表的联系工作。1988年,县直以系统为单位,农村以乡镇为单位建立57个县代表小组。1990年,全县共建立省市代表联络组9个,县代表小组47个。1993年,建立省市代表联络组9个,县代表小组54个。1981年9月后,县人大常委会不定期召开代表联络工作会和代表小组负责人会议,印发常委会《公报》、人大会会刊等资料,互通情况,交流经验。
   收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
   1987年10 -11月,县九届人大常委会组织各代表小组组长对5个老区区、19个老区:特困乡的89名县人大代表进行走访,听取老区代表对老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批评和建议。1990年4月- 1993年1月,十届人大常委会组织走访代表800多人次,收到意见、建议1186件。1993年1月- 1998年1月,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组织走访市县人大代表1347人次,收集整理代表建议、批评、意见586条。1998年2月- 2003年1月,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任期内,每年年终由常委会领导带队率“一府两院”负责人、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走访市、县人大代表,先后收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306条。2003年1月- 2007年1月,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任期内,走访代表700余人次,召开县人大代表座谈会26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397条。2007年1月- 2008年12月,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走访代表370余人次,召开县人大代表座谈会12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189件。上述走访座谈中,收集到的批评、建议和意见,均由县人大常委及时归纳整理,转交“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办理。
   视察和调研
   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对涉及全县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稳定大局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视察、调研。1986 - 2008年,开展视察、调研活动318次,组织在县的市人大代表集中视察30次,参加视察、调研人数2960人次。
   1986 - 1997年,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对老区特困乡重点建设实施工程、修河河道采金、国营工业企业、农村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中小学危房改造、市场物价、农村医疗卫生、食品卫生、茶叶生产、农民负担,蚕桑管理、春耕生产、监所管理、水利设施受灾等情况进行调查视察。
   1998 - 2002年,先后组织县内省、市人大代表和县人大代表对宁红大桥、抱子石电站、县工业园、沿江路、安居工程、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农民负担、修清二级公路工程施工、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县法院案件执行、招商引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情况开展调查视察。
   2003 - 2008年,先后组织调查视察预防非典型肺炎、宁州工业园建设、县城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粮食生产、水电开发建设与管理、客运市场、交通秩序、农资市场建设、基层法庭建设、南城新区开发、边界林政管理、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等情况;组织武吉高速公路连接线等重点工程建设、新农村建设、敬老院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库区深山群众生活状况和村级财务运行工作的调研和视察。
   同时,县人大各代表小组、各乡镇人大不定期组织县乡镇人大代表调查视察,关注和促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