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信访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38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信访工作
分类号: D2
页数: 1
摘要: 1986年成立人民来信来访办公室。1986 -1990年,信访工作的重点是落实“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冤假错案,至1990年,共受理各类来信来访共5638件次,其中来信3105件,来访2533人次。1991年,提出信访工作创无集体上访、无越级上访、无积累信访“三无”目标。1996年始,县、乡镇领导接访日由每月1次改为2次,并建立县、乡镇和部门信访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2000年,领导接待日改为每月3次。2001年,增加县党政领导下访日制度,同时将接待日提高到第周四1次,完善律师陪同接待和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人轮流参与接待制度。县直公安、建设、供销等10个单位实行领导接待日制度。2007年,信访工作纳入日标管理考评和公务员考核体系,实行一票否决。
关键词: 地方组织 党务

内容

1986年成立人民来信来访办公室。1986 -1990年,信访工作的重点是落实“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冤假错案,至1990年,共受理各类来信来访共5638件次,其中来信3105件,来访2533人次。 1991年,提出信访工作创无集体上访、无越级上访、无积累信访“三无”目标。1991 - 1993年,信访工作以调处农村山林、水利纠纷为重点,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批阅群众来信1865件,接待群众来访2689人次。
   1994年后,推行“逐级上访”制度,杜绝越级上访。1996年始,县、乡镇领导接访日由每月1次改为2次(15日和30日),并建立县、乡镇和部门信访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其后几年,实行党政领导信访包案制和部门联系乡镇制度,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限期办结信访案件;同时实行信访工作点名通报和热点摘报制度,规定乡镇和部门建立信访值班和每日一报告制度,摸排并化解不安定因素。1994 - 1999年,信访热点为旧城改造、农村减负和学校乱收费问题,共受理群众来信3029件次,来访50438人次。
   2000年,领导接待日改为每月3次(6日、16日、26日)。2001年,增加县党政领导下访日制度,同时将接待日提高到第周四1次,完善律师陪同接待和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人轮流参与接待制度。2002年初,信访工作开始列为全县“两个文明”建设考核重要内容。2003年,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建立健全信访机构,村级在无职党员中选择责任心强、热心为民办事的人担任维护社会稳定的信访联络员。各乡镇将信访纳入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在村级建立信访代理;实行信访保证金制度。县直公安、建设、供销等10个单位实行领导接待日制度。2004年,各乡镇、各部门设置信访办公室,配齐专兼职信访工作人员;各村、街道设立信访员,形成信访工作级级有人抓局面。2005年9月,民声“绿色通道”开通;建立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同年开通全省信访信息系统。2006年,开展一系列宣传培洲活动,县城各主要街道悬挂《信访条例》宣传标语10幅;到上衫乡开展《信访条例》宣传咨询活动;举办全县信访干部业务知识培训班,编印《信访工作业务手册》,对规范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复查、复核、立案归档等工作程序和文书格式提出具体要求,开通县长信箱。2007年,信访工作纳入日标管理考评和公务员考核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县电视台等有关职能部门开通民生热线和投诉电话。加强信访专网建设,开通“网上信访”,将网上信访页面上传至政府网站首页,对群众网上信访件及时呈送领导签阅或转送责任单位处理,在规定期限内在网上予以回复,回复率达1 00%。2000 - 2008年,着力加强信访信息、统计、调研工作,及时掌握信访动态,为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共受理群众来信3584件次,来访24299人次。其中,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阅群众来信1631件,接待上访群众1456批4757人次。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