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基层组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36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基层组织建设
分类号: D2
页数: 3
摘要: 1993 - 1995年,持续3年开展创建10个先进乡镇党委活动,有12个乡镇党委在1993年、1995年“七一”创评中被评为先进乡镇党委,其中全丰、山口两次获评。进一步在乡镇开展“为官一任回头看”活动。2004年,在全县开展“三项创建”活动,乡镇以创建亲民、为民、富民“i民”班子为重点,培植黄沙等4个“三民”乡镇好班子。2005年,乡镇建立健全“民情书记”和“民情恳谈日”制度。2006年,36个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2004年,在“三项创建”活动中,县电信局、县老年体协党支部被评为九江市“十面红旗”党组织。
关键词: 地方组织 组织建设

内容

乡镇党建
   1993 - 1995年,持续3年开展创建10个先进乡镇党委活动,有12个乡镇党委在1993年、1995年“七一”创评中被评为先进乡镇党委,其中全丰、山口两次获评。1996 - 1998年,开展创建好班子、好书记、好队伍、好路子、好制度、好作风、好工作格局“六好”乡镇党委活动。1998年5月。进一步在乡镇开展“为官一任回头看”活动。全县乡镇党政班子经换届,结构明显优化,党政一把手的平均年龄下降到32.3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提高14. 3%,乡镇党委民主生活会进一步健全,共收集各类意见2784条,其中1480条得到解决;3年累计创办156个乡镇示范服务基地,着力推进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2004年,在全县开展“三项创建”活动,乡镇以创建亲民、为民、富民“i民”班子为重点,培植黄沙等4个“三民”乡镇好班子。2005年,乡镇建立健全“民情书记”和“民情恳谈日”制度。2006年,36个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
   机关党建
   1987年9月9 -10日和1992年12月10 - II日,先后召开县直属机关委员会第二、三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分别为150人和200人,会议产生各届委员会委员和书记、副书记。1993年,组织19个总支和21个直属支部参加“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和“我为党旗添光彩”演讲比赛。1997年11月,因党员发展到4000余名,新增9个机关党委,将县直属机关党委改建为县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机关党委或工委坚持每季度召开1次委员会,研究县直机关党组织机构没置、人员调整、发展党员、处置违纪党员等工作。每年都围绕县委确定的党建主题,开展“创优争先”活动。1998年,2000多名机关干部与贫困村结对帮扶,数百名干部参与山水开发和地产品销售工作。1988后,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经严格的档次评定,查处违纪党员12人,其中严重警告4人、留党察看4人、开除党籍4人。2004年,在“三项创建”活动中,县电信局、县老年体协党支部被评为九江市“十面红旗”党组织。2005年,开展争创“三十佳”、“党员先锋示范岗”活动,建立8个机关党建示范点。
   企业党建
   1998年后,县国有和集体企业相继改制。2000年,成立国有企业工委,下发《加强企汪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并召开全县企业党组织座谈会,明确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地位。2003年,对关闭、停产、破产、改制企业,根据党员多少,采取单独设党支部、建联合支部或介绍党员进社区、回原籍等办法,落实党员归属。2004年,成立国资总公司总支、私营经济城支部,在新建立的围企单位设立党组织。针对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情况,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T委。2005年,成立工业园区服务局机关党支部。根据非公有制新经济组织特点,要求有3 -50名正式党员,工作经常较稳定的企业,建立党的支委会;党员人数超过50名、100名的企业,建立党总支、党委。2006年,赣北钨业、万顺特艺、一家实业、赣宁实业、森源电子和地源5家公司建立党支部,工业园服务局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和归口挂靠管理。工业园区的归口工业园区服务局党总支管理,丁业园区以外的归口民营经济服务局或行业主管部门的党组织管理,新社会组织归口民政局党组织管理。新经济组织中,没有党员的,采取“党工共建”的模式,先行建立工会和共青1组织,待条件成熟再建立党组织。2007年,按照“不领薪、不越位”的要求,下派11名党建指导员到企业开展待查研究,沟通职工思想,帮助解决党建工作中的难点,帮助建立工会、团组织。是年有鑫源食品、华珍平绒、康顺陶瓷、凯达服装等8家非公有制企业成立党支部。至2008年,非公有制企业累计有总支2个、支部32个,全县31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
   村级党建
   1987年冬至1988年夏,全县调整村级班子482个,占村支部总数的85%。整顿后进支部166个,调整村支书71人,下派挂职村支书57人。1991年,全县所有村支部换届选举,采取“选、渊、派、训”的办法对326个村支部整顿。1993年2月,在全县开展300名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教育,整顿30个组织不健全、软弱涣散的党支部和做好30个_1^年未发展党员的村进行党员发展工作,创建100个先进村、10个先进乡镇党委,开展10000名农村党员创建小康示范户竞赛活动。1994年12月,成立县委农村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对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行指导、协调、督促、服务。1995年,对全县200个经济薄弱村进行整顿提高,开展“进百村、帮万户”活动。1996年,在农村后备力量中招收1000名青年到中专班就渎。1995 - 1997年,推进村级创一个好班子、一支好队伍、一条好路子、一个好的经营体制、一套好管理制度“五好上等级”活动,1998年开展刨“十面红旗”活动,先后有34个村被评为“红旗村”,180个村被评为先进村。1999年,发展致富能手党员345名,81名党员被评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两带”模范。2001 - 2002年,开展争创党员小康示范户、党员干部担保农民贷款等活动。至2002年,有380名农村党员成为小康示范户,1400名干部与1500家农户结队,担保贷款270万元。2003年,开展“村建三年百村行”活动,共创基层党组织示范基地68个、党员示范点1628个、党员小康示范户1767户。l1月29日,开始第二轮“进百村、人千家、帮万户”活动。2004年,以创建“十面红旗”党组织为重点,沿东起太阳升镇西至大桥镇的交通中枢线,建设“百里党建示范长廊”,培植渣津镇长仓村等8个村级党建示范点。2006年,培植太阳升镇坪塅村等11个村级党建示范点。至此,全县共建立各种示范基地568个、党员产业示范点1710个,庙岭乡庙岭村被列为省级科普示范基地,马坳镇东津村被列为市级科普示范基地。是年评选出党员示范户2613户,建立394个村级便民站和897个组级便民点,并实行村(居)支书、主任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在村建责任制上,1995年,县直单位挂村75个,区、乡镇挂点125个。当年包村单位培养后备干部117名,发展党员55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000余名,30%的村民小组长由党员担任、1996年,实施百个单位包村、千名干部挂村、万名党员结对扶贫的“百于万”活动。至年底,全县456个村班子中一类班子达302个,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2万元的村达288个,90%的挂点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2005年,县直单位实行“六个一”(联系一个乡镇、挂一个村、帮办一个企业、帮扶一个贫困户、负责一个示范基地、负责抓好一面红旗的争创)和“三挂”(挂乡镇、挂招商引资、挂重点项目)制度。县直有89个部门挂乡包村,对36个乡镇79个村开展帮扶。2007年,参与省市“千企带于村”活动,全县有26家企业与26个行政村新农村建设试点自然村结对。2008年,县直部门包村发展到94个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