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党风廉政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36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党风廉政建设
分类号: D2
页数: 3
摘要: 以基层党支部为核心,党校为阵地,通过会议学习、办培训班、巡回宣讲、以案说纪等多种形式,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宣传廉政典型,对党员进行党风党纪教育。1989年9月15日,召开全县公开处理违纪违法公职人员大会,党员干部1800余人出席,宣布对15名违纪违法党员干部职工的处理结果,通报对煤炭、盐业、石油3个公司的检查情况。印发典型案件通报7期,播放党风党纪教育片172场,观看人数11490人次。评选表彰10名廉内助。监督管理制度1988年,县委制订《关于党政机关保持廉洁的若干规定》及狠刹吃喝风等方面的决定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
关键词: 地方组织 纪律检查

内容

党风党纪教育
   以基层党支部为核心,党校为阵地,通过会议学习、办培训班、巡回宣讲、以案说纪等多种形式,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宣传廉政典型,对党员进行党风党纪教育。
   1986年,开展“两个典型”教育,对严重官僚主义、失职渎职典型进行查处。
   1987年,为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组织全县村支书以上党员干部集中到县委党校学习3天。
   1989年9月15日,召开全县公开处理违纪违法公职人员大会,党员干部1800余人出席,宣布对15名违纪违法党员干部职工的处理结果,通报对煤炭、盐业、石油3个公司的检查情况。通报依法逮捕科级干部1人、职工1人,宣布开除党籍4人、留党察看1人、撤销行政职务1人、降级4人、停职检查科级干部2人。
   1990年,举办党纪教育学习班65期,受教育党员2万余人次。
   1991年起,系统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工作。购条规汇编2490册,有1153个支部集中学习,党员参学率97. 6%。办党内条规学习班172期,上党课193堂,参加学习党员31893人次,组织29名县级党员干部、638名科级党员干部、3726名党员干部职工参加党内条规考试。印发典型案件通报7期,播放党风党纪教育片172场,观看人数11490人次。
   1994年,县纪委、监察局发出《关于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月活动的决定》,学习党中央有关反腐败文件,办党员学习班126期,参加培训28000人次。举办中纪委印制的反腐败图片展览16场,观看人数3万余人。组织《新中国第一大案》影片在县四级干部大会以及会后放映,观看人数13000余人。编印党纪政纪条规汇编1200余册,发至副科级以上干部学习并组织考试。乡镇和县直单位播放反腐倡廉教育片26部596场,观看人数3万余人。全县28个闭路电视站播放教育片102场,观看人数12万余人,县电视台也多次播放《香港廉政》等教育片。
   1995年,开展学习孔繁森专题演讲比赛活动,举办演讲51场,出版宣传栏94期,播放教育片137场,观看人数30420人次。
   1997 - 2002年,开展党纪政纪知识竞赛,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生死抉择》《命断赣江》等影片和话剧片,举办“廉政之声”专题文艺晚会。
   2002年,开展“廉政勤政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召开反腐倡廉座谈会、讨论会。评选表彰10名廉内助。
   2005年,开展“保持先进性,牢记五不许”党风廉政主题教育活动,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展廉、学廉、讲廉、思廉、诺廉、评廉为内容的六廉活动,拍摄《正科级村支书》电教片,召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警示教育大会。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将黄庭坚手书的《御制戒石铭》制作成警示牌匾,发放给领导干部。评选20名廉内助、廉管家、廉秘书、廉司机典型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表彰。
   2006年,开展“学党章、守纪律、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组织2000名党员参加全国“红船杯”《党章》知识竞赛。开展“大兴勤廉之风”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廉政课40多场,县一中、二中等举办清风进校园文艺晚会。开展建设新农村、勤廉为人民“廉政文化百村行”活动,在农村演出近百场。
   2007年,开展唱廉政歌看廉政片活动,15000余人参与唱廉政歌,勤廉电影百村行巡回放映影片《任长霞》,编印《廉文荐读》刊物送至全县科级干部,赠阅《廉溪》等廉政读本5000余册,县乡村书记讲廉政课700多场,拍摄好典型贾红英电视专题片《忠诚》在电视台播放,在新农村建设点建廉政文化长廊227处。
   2008年,以全市开展“扬廉勤清风正气,促九江快速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为重点,推进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征集廉政文化作品,收到廉政文章84篇、廉政故事49篇、廉政书画96幅、廉政格言警句和公益广告词6000余条。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管理
   1988年,县委、县政府做出《关于党政机关保持廉洁的若干规定》,对全县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提出“不准送礼和收受‘红包’、不准索要农副产品、不准索拿卡要、不准党政干部经商、不准用公款游山玩水”的严格要求。建立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个人党风状况登记簿。
   1989 -1990年,重点查处党政机关干部在县城违纪建私房和公款大吃大喝行为,在招工、招干、参军、农转非、农资分配等方面执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
   1990年5月9日,县委下发《关于转变领导作风,密切党群关系的十条规定》,就县、乡镇党政领导机关健全议事制度;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与群众实行“三同”;提倡干部下乡坐班车、买票用膳;坚持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建立上情下达例会制度;形成紧张高效的工作作风;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健全“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建立群众评议制度,做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
   1991 - 1992年,在全县建立领导干部党风党纪考核制度。考核党员领导干部1526人,并建立考核档案。
   1993 - 1995年,县委下发《关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关于对社会集团消费加强控制若干问题的规定》。县纪委相应下发《关于在全县开展党风廉政考察工作的通知》,要求每年考察三分之一的下属单位,层层抓落实。
   2008年,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向党组织报告购买住房、近亲婚丧喜庆、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等情况。
   规章制度建设
   党风廉政责任制1996年初,率先在全省实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县委书记、县纪委书记在年初三级干部大会上,分别同乡镇党委、纪委书记,县直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纪委书记(纪检组长)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1998年9月《中国监察》第9期刊登《修水县实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做法和体会》,在全国推广修水经验。
   1999 - 2002年,制汀党风廉政建设“报告、检查、警诫、考核考评、提拔任用干部征求纪委意见、责任追究”6项保障制度,实行县委常委、县纪委常委抓点制,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责任体系。4年间共有136名党员干部被追究责任。
   2003 - 2006年,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向村级延伸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政警示卡”制度,对单位实行考核“一票否决制”。全县有7个部门或单位被一票否决,60余名党员干部受到责任追究。 2007 - 2008年,实行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评议制度,有3个乡镇、2个县直单位因评议不合格在评先评优中被否决,3名科级干部被解职,50名领导干部受到责任追究。
   监督管理制度1988年,县委制订《关于党政机关保持廉洁的若干规定》及狠刹吃喝风等方面的决定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1994年,将监督关口前移,县纪委制订《党风廉政考察工作实施意见》。2005年,县委制订《关于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的意见》,下发《关于落实实施纲要,强化制度建设,规范从政行为责任分解的通知》《关于健全党政机关及窗口服务单位行为规范几项制度的通知》,完善财政管理、招投标、行政服务、干部人事任免制度,编印《修水县源头治腐制度选编》500册发至科级单位。2006年,建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2007年,建立领导决策制度和县委常委抓党风廉政建设点制度。2008年,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