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民主制度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34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民主制度建设
分类号: D033
页数: 3
摘要: 优化代表结构从1984年县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始,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推选代表,代表的年龄、文化、专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992年县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提高生产第一线代表人选比例。2002年,县第十四次党代表大会开始注重从民营经济中推选党代表。350名代表中,领导干部207名,占59.1%;专业技术人员72名,占20.6%;先进模范人物68名,占19.4%;解放军、武警代表3名,占0.9%。学历大专及以上184名,占52. 06%;中专、中学158名,占41.5%;小学及以下8名,占2.3%。45岁以下党员238名,占68%。女党员47名,占13.4%。提名县人大代表候选人,由以往政党、人民团体联合提名或单独提名,扩大选民联署提名,10名以上选民可提名推荐县人大代表候选人。
关键词: 政治制度 民法建设

内容

民主选举制度
   优化代表结构从1984年县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始,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推选代表,代表的年龄、文化、专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992年县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提高生产第一线代表人选比例。2002年,县第十四次党代表大会开始注重从民营经济中推选党代表。350名代表中,领导干部(含生产、工作一线基层干部)207名,占59.1%;专业技术人员72名,占20.6%;先进模范人物68名,占19.4%;解放军、武警代表3名,占0.9%。学历大专及以上184名,占52. 06%;中专、中学158名,占41.5%;小学及以下8名,占2.3%。1945年9月- 1949年9月入党的1名,占0.3%;1949年10月- 1966年4月入党的2名,占0.6%;1966年5月- 1976年10月入党的54名,占15.4%:1976年II月以后入党的293名,占83.7%。45岁以下党员238名,占68%。女党员47名,占13.4%。
   1984年以后,县人大代表同样按“四化”要求产生。1993年后,扩大生产和改革第一线基层干部和劳动群众的代表比例,适当压缩行政领导干部的代表人数,保证工农群众当家做主的地位,同时保证妇女、党外人士、科技人才的代表人数。
   扩大代表提名方式 1984年始,提名推荐县党代表候选人,由单一组织提名扩大为组织提名与党员联署提名相结合,10名以上党员可以联署提名推荐代表候选人。提名县人大代表候选人,由以往政党、人民团体联合提名或单独提名,扩大选民联署提名,10名以上选民可提名推荐县人大代表候选人。 实行差额选举1984年县第九次党代会和县第八次人代会起,县、乡党政领导人实行差额选举。县党代会选举县委委员设1-3名差额,选举常委设1名差额。县人代会选举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长和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实行等额选举,选举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县长设1名差额。乡镇人大主席、乡镇长实行等额选举,选举副乡镇长设1-3名差额。
   民主决策制度
   建立民主决策制度,防止决策失误。县委、县政府就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时,首先通过蹲点或视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走访群众,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听取各部门、单位和群众团体的意见;由县科技经济决策咨询委员会就决策事项组织论证或听证,有的项目还得提供两个以上方案进行比较。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县委召开全委会议集体讨论,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出决定,表决时以赞成票超过半数以上为通过。对县城饮用水源安溪水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由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题视察,县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做出保护安溪水源的决定,10多次拒绝外来客商投资矿产开发项目,关闭大小造纸厂126家,关停整治采矿企业50多家,仅后两项减少财政收入近4000万元。在建设夜合山水电站决策前,将规划方案提交县人大常委会讨论,常委们一致认为在此地修建l万千瓦水电站淹没面积太大,迁移人口过多,得不偿失,提出反对意见,被县委、县政府采纳,取消此项建设规划。民主监督制度
   人大监督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制定一系列规则、办法和制度,有效行使监督职能。1988年制定《修水县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1990年制定《修水县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办法》,1991年制定《修水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同代表联系的办法》,1992年制定《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法院、县检察加强工作联系的办法》,1994年制定《县人大常委会监督司法工作试行办法》,1998年制定《修水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对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工作评议的意见》,2001年制定《关于对司法机关重大事项和有关案件的监督办法》,2003年制定《修水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评议工作办法》,2004年制定《修水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对政府工作部门工作评议和国家工作人员述职评议的决定》,对政府机关、管理部门和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进行监督。
   政协监督县政协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通过派遣特约监督员、开展执法检查、进行民主评议等方式,对政府及部门工作实行监督。先后组织对工商、土管、烟草、交警等部门开展执法检查,对公安、税务、文教、卫生等20多个部门开展民主评议。
   行政监督县监察局、审计局对国家机关和各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国家方针政策、遵守工作纪律、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等方面进行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对各级财政预算、决算和财务收支情况开展审计监督,严肃财务纪律。
   社会监督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20世纪80年代,对招工、招干、参军、农转非、物资分配等涉及面广和社会敏感度高的工作,实行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公开,接受公众监督。进入21世纪后,政务公开制度更加完善,县委、县政府成立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为第一副组长,明确各部门负责人、各乡镇长为本单位政务公开第一责任人。政务公开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负责,村务公开由县委农工部牵头负责,厂务公开由县总工会牵头负责,校务公开由教育局牵头负责,院务公开由卫生局牵头负责。2000年5月25日,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搞好乡镇政务公开的通知》,通过公告、广播、电视、会议等形式将政务公开。各乡镇普遍建立政务公开栏,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乡镇发展规划、乡镇领导任期目标等适时公开,长期保存;对乡镇财政收支、农民负担、计划生育等事务定时公开,每季度一次;对临时工作任务和重大事项或农民反映强烈的事情及时公开。2001年后,在县直各部门推行“政务公示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的政务公开制度,凡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除法律、法规明确不宜公开的外,都予以公开。政府部门在办公大院内设立政务公开栏,工作人员办公桌上放置岗位职责牌。县政府聘请政务公开监督员,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对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行政不作为行为、行政过错行为等典型事例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
   村(居)民自治制度
   从1990年起,建立基层自治组织,实行村(居)民自治制度。至2005年,31个乡镇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市村民自治模范乡镇”,304个村被命名为“村民自治模范村”。
   民主选举1996年10月,修水率先在全省进行村(居)民委员会换届直接选举试点,全县村(居)民委员会于部由全体有选举权的公民进行普选,也称为“海选”。2005年起,村(居)党支部换届选举,分别由党员和村(居)民民主推荐党支部委员候选人,经上级党组织考察后进行党内直选。当年11月11日,马坳镇塘山里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村党支书朱明亮经21名党员和26名村民代表的两轮投票推举为支部委员候选人,最后通过党员投票当选为村党支书,成为全县海选的第一位村支书。2008年11月全县第七届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全部采取白荐直选方式,并试行女性候选人“定位制度”,除义宁镇所属8个居委会实行居民代表选举外,农村集镇1 8个居民委员会和全部行政村一律实行直选。在县农科所幸福村进行试点,全村886位选民,有效票883张,为全省最高投票率。
   民主决策建立村(居)民会议和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居)民会议每年召开1次,村(民)民代表会议一般每季召开1次,特殊情况随时召开。凡属建设发展规划、村级财务管理和关系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以及村(居)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必须提交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投票表决,按照大多数群众意见做出决定。
   民主管理村(居)民委员会通过制订《村(居)民自治章程》和乡规民约,建立治安保卫、纠纷调解、公共卫生、社会福利、计划生育等群众自治组织,实行村(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民主监督按照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建立以村(居)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村(居)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1996年,全县第三届村委会换届后,各村(居)委会均定期向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报告工作,组织村民对村干部开展民主评议,对象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成员,每年进行1次。评议工作结合财务收支审查同时进行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