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改进管理方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33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改进管理方式
分类号: D033
页数: 2
摘要: 1985年后,按照改革确定的机构及职能,从上至下逐级划分职责权限,实行以岗定责,以责定人,权、责、利三者结合的机关工作责任制。1987年1月,县委、县政府下发《县直各部门1987年工作目标管理要求的通知》,要求各部门将本单位工作目标细化,逐项分解到内设机构和下属单位,全面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提高机关办事效能。4月25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目标管理考评动员大会,成立县考评办公室,具体负责曰标管理考评工作。对个人评价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3个等级及不受欢迎的执法人员。被评为不受欢迎的执法人员,调离执法部门或经济管理部门。
关键词: 政治制度 制度改革

内容

目标管理考评
   1985年后,按照改革确定的机构及职能,从上至下逐级划分职责权限,实行以岗定责,以责定人,权、责、利三者结合的机关工作责任制。1987年1月,县委、县政府下发《县直各部门1987年工作目标管理要求的通知》,要求各部门将本单位工作目标细化,逐项分解到内设机构和下属单位,全面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提高机关办事效能。4月25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目标管理考评动员大会,成立县考评办公室,具体负责曰标管理考评工作。
   1988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县考评办抽调54人组成11个考评小组,对全县11个区、直属乡镇和58个部、委、办、局、厂、校的1987年度管理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评,51个区属乡的考评由各区负责组织。考评以各单位目标管理责任书为依据,注重数据,侧重实绩,按定岗定责对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学”综合考评。实行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对单位考核与对个人考核相结合。领导干部做述职报告,其德才表现在本机关和下属单位的干部、群众中通过无记名信任投票方式进行测评,考评结果与奖金工资晋级、职务升降挂钩。
   1988年,进一步完善考评制度,推行条块相结合的方法,专项管理目标由相关主管部门(即为条)进行对口考评,全面工作由上级(即为块)进行综合考评。考评采用记分制,坚持以绩记分、以分定类、以类汁奖的原则,实行考评结果与单位和个人年终奖金、评选先进、干部选拔任用三挂钩。2002年,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等重要管理目标实行“一票否决制”。
   政风行风评议
   2000年11月24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民主评议行风和依法行政教育动员大会,在全县实施政风行风评议制度。
   政风行风评议由县委、县政府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和企业、客商、个体工商户、老干部、乡镇干部、居民代表等各方面人员参加,对与人民群众牛活关系密切的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等部门的政风与行风进行公开评议。对单位的评价分为好、较好、差3个等次。后将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5个标准。对个人评价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3个等级及不受欢迎的执法人员。集中测评后,县行风评议办对测评结果汇总、分析、归纳,分类排名,评出政风行风优胜单位和最差单位。评议的主要内容:是否履行职责依法行政,是否严格按规定办事和严格执法,队伍管理是否严格,T作作风是否扎实,行政行为是否规范,还有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办事效能等。凡民主评议为最差单位,第一次发出黄牌警告并在全县通报,列为限期整改单位;连续两次评为不合格的,责令部门或单位主要负责人辞职,不辞职者予以免职。被评为不受欢迎的执法人员,调离执法部门或经济管理部门。2004年后,政风行风评议由一年1次改为每半年1次。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