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29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分类号: F2
页数: 3
摘要: 卷十七 经济综合管理 第一章 计划管理 1986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县计划管理部门不断调整工作职能,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管理,工作重心转到拟订和组织实施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制订年度汁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规划全县重大建设项目和三次产业布局,协调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年度计划 县政府每年组织编制全县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公布执行。“十五”计划2001年2月10日,《修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经县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公布。
关键词: 经济管理 经济

内容

卷十七 经济综合管理 第一章 计划管理 1986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县计划管理部门不断调整工作职能,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管理,工作重心转到拟订和组织实施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制订年度汁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规划全县重大建设项目和三次产业布局,协调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第一节计划编制与执行 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规划)的编制工作坚持科学严谨态度,实行民主决策程序。县委根据国家和省、市方针政策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结合修水实际,对年度计划或下一个五年计划(规划)提出指导性建议;县政府成立计划(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县计委(县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开展计划(规划)编制工作;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正式形成计划(规划)文本(草案),报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县委常委会议审定;最后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形成正式决议,由县政府组织实施。
   年度计划 县政府每年组织编制全县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公布执行。1986年,是“七五”计划第一年,按照初战务求必胜要求,计划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 5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 92亿元,T业产值6500万元;粮食总产量5.8亿斤,多种经营产值1.064亿元,乡镇企业总收入5600万元,财政收入12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元。是年各项计划基本完成,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356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7529万元,工业产值6033万元;财政收入1250.6万元。 1996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国民生产总值II亿元,比上年度增长23.1%;农业总产值6. 18亿元,增长8%;工业总产值20.3亿元,增长38. 8%;财政收入7000万元,增长12.5%;乡镇企业总产值2. 46亿元,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亿元,增长19. 3%;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300元,达到1428元,增长26. 6%;人口出生率控制在l. 2%以内。是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4.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03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人1347元,虽未实现计划目标,但与上年度比较均有大幅度增长。
   2001年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年度计划不再下达各项牛产指标,只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2008年,主要指标预期目标是:全县社会生产总值(GDP)增长1 2%;财政总收入增长10%;工业增加值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是年完成社会牛产总值43. 94亿元,实现比上年度增长12%的预期目标。
   中长期计划(规划) “七五”(1986 - 1990)计划1986年4月9日,《修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经县人大八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公布。《计划》提出“以力争翻三番尽快赶上省、市发展水平为总目标,争取3年解决特困乡村脱贫,到1990年,实现‘五年脱贫’目标;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实现3.8亿元,年均增长11.4%,比1980年增长1倍;地方财政收入1800万元,年均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400元,基本摆脱贫困”。至1990年,“七五”计划执行良好,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不变价)实际完成3.292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38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4元。但也存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下降、流通不畅、农产品出现卖难等问题。
   “八五”(1991 - 1995)计划和“十年规划”(1991 - 2000) 1991年3月16日,《修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经县人大十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公布。《规划》提出“以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即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日标,至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以1980年不变价计算)达到4.9亿元,年均增长12. 760-/0;‘九五’末达到7.6亿元,年均增长19. 20-/0。地方财政收入,‘八五’末超4200万元,‘九五’末超76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八五’末达750元,‘九五’末达1000元”。至1995年,全面完成“八五”计划目标,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工农业总产值20. 3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22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8元.,“八五”期问,全县各项经济指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但也存在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产品积压严重、全县尚有10万余贫困人口未达到温饱、主攻工业力度不强、工业企业资金不足、地方财政人不敷出等问题。
   “九五”( 1996 - 2000)计划 1996年3月13日,《修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经县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公布。《计划》提出“至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95年翻一番以上,基本消灭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总体小康水平,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二番,社会生产力、综合县力、人民牛活水平再上新台阶”。至2000年,“九五”计划执行良好,三大产业结构重新调整,由1995年的56: 27: 17调整到2000年的43: 23: 34,非公有制经济占整个经济比重的23.8%,矿业、水电、蚕丝绸、食品等支柱产业逐年壮大,全县经济总量扩张,国民生产总值11.54亿元,比1995年增长53%,年均增长8.1%。“九五”时期财政总收入4.8亿元,比“八五”期间增加2亿多元,年均增长12. 5%;2000年财政收入1.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5元,贫困人口生活逐步改善,但也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工业化和城镇化滞后等问题。
   “十五”(2001 - 2005年)计划2001年2月10日,《修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经县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公布。《计划》提出“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产业结构为主线,继续坚持主攻工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GDP年均增长II%,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0: 30: 40,财政收入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巩固扶贫成果.加快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至2005年,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主要任务,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2.5亿元,比2000年增长83%;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工业在县域经济中取得主导地位,支柱产业和工业园成为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9:33:38;财政收入增加到3.06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64元,全县2.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但也还存在全县经济总量小尤其是工业总量小、经济增长缓慢、部分居民收入偏低、乡村债务负担重等问题。
   “十一五”( 2006 - 2010)规划2006年1月12日,《修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卜一五”规划》经县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公布。《规划》提出“以大开放为纲,以全民创业为本,继续推进‘353’战略不动摇,全力推进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着力培植工业支柱,做大商贸旅游,创优发展环境,创新机制,增强全县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实现生产总值62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000美元以上;财政收入增加5亿元,年均增长lO%;实施整村开发或搬迁扶贫,努力减少贫困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5%,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全面发展”。至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43. 94亿元,首次突破40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4.2:41.2:34.6,第二产业比重首次突破40%;财政收入5.2亿元,税收占财政收入81. 35%,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要求;农民人均纯收入2190元;城乡教育、农村交通、医疗卫生基础条件改善,社会保障面扩大,各项民生工程建设全面展开,但仍存在资源深度开发不够、工业缺乏大产业大项目支撑、财政收支逆差矛盾较为突出、人均财政收入水平较低等问题。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