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034
颗粒名称: 茶文化
分类号: S571.1
页数: 1
摘要: 修水有千余年的产茶历史,精心制作的茗品久负盛名,因而茶歌茶戏历代相传,名人咏茶诗赋不断,茶文化底蕴厚重。后唐清泰二年,毛文锡《茶谱》载“洪州双井白芽,制作极精”,即是对修水双井散叶茶的记载。19世纪中叶,美国茶叶专家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专著中评述“宁红外形美丽、紧结、色黑,水色红艳引人,在拼和茶中极有价值”。唐朝中期,吟写茶诗成风,但赞美修水茶叶的茶诗则盛于宋代,以苏东坡、欧阳修、黄庭坚、梅尧臣等为突出。2007年4月,修水收录此类诗词百余首,整理成书《双井茶诗集》,并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
关键词: 茶业 茶文化

内容

修水有千余年的产茶历史,精心制作的茗品久负盛名,因而茶歌茶戏历代相传,名人咏茶诗赋不断,茶文化底蕴厚重。后唐清泰二年(935),毛文锡《茶谱》载“洪州双井白芽,制作极精”,即是对修水双井散叶茶的记载。19世纪中叶,美国茶叶专家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专著中评述“宁红外形美丽、紧结、色黑,水色红艳引人,在拼和茶中极有价值”。唐朝中期,吟写茶诗成风,但赞美修水茶叶的茶诗则盛于宋代,以苏东坡、欧阳修、黄庭坚、梅尧臣等为突出。2007年4月,修水收录此类诗词百余首,整理成书《双井茶诗集》,并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
   1989年5月,由著名剧作家王一民编剧、福建省电视台和九江影视剧研究所联合摄制4集电视剧《背水一战》,反映修水茶厂开发宁红保健茶创业历程。20世纪90年代,修水茶厂组建演艺队伍,从事茶道茶艺表演,丰富职工文化生活。2003年筹建茶叶生态科技园,2006年建成。园区占地面积13公顷,总投资2亿元,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为修水茶叶生态科技园题写园名。园内设一馆(茶叶博物馆)、二园(国内外茶树品种园、科学实验茶园)、三厂(精制茶厂、宁红保健茶厂、青钱柳神茶茶厂)、四区(科研办公区、生产加T区、茶叶贸易区、休闲娱乐区),体现园区多功能、现代化、科学化、园林化特点,为弘扬修水茶文化、开发茶旅游奠定基础。2005年《修河旅游区总体规划》将发展茶业列入旅游区规划范畴,多家茶叶企业在旅游景区景点开辟休闲生态观光茶园。其中,修水茶科所在上杭乡十二坊村新辟“AA级绿色千亩示范茶园”,双井山谷有机绿茶场在双井村新辟茶园20公顷,眉峰开发实业有限公司和眉新茶场在“陈门五杰”故里眉毛山新辟茶园100公顷,九品香茶业公司、兄弟茶业公司等分别围绕黄龙山、修河沿岸等风景区新辟观光茶园。2007年4月,在茶叶生态科技园举办首届“宁红·双井之春”茶文化节,从南昌女子职业学院聘请茶道茶艺表演队12人在茶道茶艺表演厅表演《宁红工夫茶》和《双井绿茶》等节目,此后每年春茶开采后均举办。文化节多以“建设生态营养茶业,弘扬绿色健康文化”为主题,内容丰富,有县内外茶企产品展、名优茶评比、制茶能手比赛、名优茶机械制作演示、新品茗茶品尝、茶道茶艺表演、茶叶生态园观光、现场摄影比赛等。2008年,借助国家农业部批准建设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在杭口镇双井村建设“双井进士村茶文化生态园”。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