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013
颗粒名称: 基地建设
分类号: S571.1
页数: 2
摘要: 2002年,修水和婺源县被农业部定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县。同年修水将茶叶列入农业产业化“1116”工程,规划在2007年将全县茶叶面积恢复到6万亩。2004年5月,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的意见》,其后每年均出台推动茶产业发展相关文件,明确规定全县茶叶基地建设的目标任务、经营方式、技术要求、主要措施等。按照培植万亩乡、千亩场、百亩基地、十亩专业户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万下百十”工程。在运作方法上,采用政府扶助引导、市场运作主导的方式,产业发展遵循“三个原则”,品种选择坚持“三个不引进”,基地培植明确“六个不支持”。《农民日报》多次对修水茶园建设作系列报道。
关键词: 茶业 茶叶种植

内容

2002年,修水和婺源县被农业部定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种植、世)示范基地县。同年修水将茶叶列入农业产业化“1116”工程,规划在2007年将全县茶叶面积恢复到6万亩。2004年5月,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的意见》,其后每年均出台推动茶产业发展相关文件,明确规定全县茶叶基地建设的目标任务、经营方式、技术要求、主要措施等。按照培植万亩乡、千亩场、百亩基地、十亩专业户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万下百十”(万亩乡、千亩村、百亩场、十亩以上专业户)工程。在运作方法上,采用政府扶助引导、市场运作主导的方式,产业发展遵循“三个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民办、民营、民受益;扶持重点场、重点户),品种选择坚持“三个不引进”(不是国家级良种不引进;未通过修水试种的不引进;不是无性系茶苗不引进),基地培植明确“六个不支持”(集体投资建园的不支持;开发面积在100亩以下的不支持;土地未合法流转的不支持;种子直播的不支持;经营能力弱的不支持;配套资金不足的不支持)。在资金扶持上,采取“整合项目、部门操作、以奖代补、验收总现、结算到户”的办法,确保每亩新扩茶园补助不少于700元,其中2003 - 2006年扩建茶园列入退耕还林项日,连续8年每亩每年补助管理费1 15元,国土部门一次性奖励造地补助每亩500元;2007年后新扩茶园实行一次性奖励每亩700元。
   至2008年,全县新扩茶园50公顷以上的重点场13家、10公顷以上的重点户109家。涉茶乡镇增加到30个,其中大椿乡茶园面积达1000公顷以上,黄坳、上杭、上奉、溪口、黄沙、义宁等乡镇达300公顷以上征村、大桥、路口等乡镇达200公顷以上,黄港、布甲、渣津、古市、杭口、四都、漫汀、港口、石坳、西港、山口、何市、太阳升等乡镇达100公顷以上。新植茶园均连片种植,规模发展,良种率达100%。《农民日报》多次对修水茶园建设作系列报道。2005年修水获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突出贡献奖,2008年获汀两省茶叶生产十强县。 同时注重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全县茶园管理基本上能达到无公害、绿色茶园管理水平。逐步推广有机茶园建设,至2007年,全县有203公顷茶园通过有机认证。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