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007
颗粒名称: 选种
分类号: S571.1
页数: 1
摘要: 民国初,曾向安徽引进祈门种。20世纪50年代至1976年,运用群体分离性繁殖观察比较方法,在宁州群体种中选育4个具有优良性状的本地品种,分别命名为宁州1号、宁州2号、宁州4号和宁州7号。1978 - 1981年,从福建先后引进福鼎大白、政和大白、福云6号、铁观音,从安徽引进婺源上梅州,从浙江引进黄叶早等品种进行试种。2003 - 2007年,除选用宁州群体种外,外引无性系品种9个,其中主栽品种5个,栽培1000万株以上的为浙江的迎霜、福建的福云6号,栽培300万株以上的为浙江的乌牛早、浙农117、龙井43。
关键词: 茶业 茶叶种植

内容

清代,种茶均用本地大叶种、细叶种、竹叶种等。民国初,曾向安徽引进祈门种。20世纪50年代至1976年,运用群体分离性繁殖观察比较方法,在宁州群体种中选育4个具有优良性状的本地品种,分别命名为宁州1号、宁州2号、宁州4号和宁州7号。1978 - 1981年,从福建先后引进福鼎大白、政和大白、福云6号、铁观音,从安徽引进婺源上梅州,从浙江引进黄叶早等品种进行试种。2003 - 2007年,除选用宁州群体种外,外引无性系品种9个,其中主栽品种5个,栽培1000万株以上的为浙江的迎霜、福建的福云6号,栽培300万株以上的为浙江的乌牛早、浙农117、龙井43。2003年,为保护茶叶品种,在新建的茶叶生态科技园中辟出4公顷,建立茶树生物多样性基因库,有国内外548个茶树品种进行品比自然生长(其中宁州群体原种33个),并从中选育优良品种进行推广。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