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茶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00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茶业
分类号: S571.1
页数: 14
摘要: 修水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后唐清泰二年毛文锡《茶谱》载:“洪州双井白芽,制作极精”。宋时黄龙茶、双井茶“并称绝品”,双井茶被欧阳修誉为“草茶第一”。清道光年间,宁红茶异军突起,光绪年间进入鼎盛时期。光绪十八年至二十年,年出口国际市场约30万箱,光绪三十一年,茶叶收入占全县农业收入51. 64%。民国时期,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南亚和东南亚茶业兴起及受到战乱影响,修水茶业迅速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1985年以来,修水致力振兴茶业。2008年,全县茶园面积2809公顷,毛茶产量1860吨,精制茶1812. 75吨,精制茶产值15800万元。
关键词: 茶业 茶业经济

内容

修水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后唐清泰二年(935)毛文锡《茶谱》载:“洪州双井白芽,制作极精”。宋时黄龙茶、双井茶“并称绝品”,双井茶被欧阳修誉为“草茶第一”。清道光年间,宁红茶异军突起,光绪年间进入鼎盛时期。光绪十八年(1892)至二十年,年出口国际市场约30万箱(每箱30.5千克),光绪三十一年,茶叶收入占全县农业收入51. 64%。民国时期,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南亚和东南亚茶业兴起及受到战乱影响,修水茶业迅速衰落。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1985年以来,修水致力振兴茶业。在恢复传统制茶工艺基础上,先后开发宁红金毫、宁红保健茶、青健神茶、双井绿茶等系列产品,茶业成为修水四大支柱产业之一。1985年,全县茶园面积5847公顷,毛茶产量1558. 55吨,精制茶1087.9吨,精制茶产值3500万元。1995年,茶业上缴税利占全县财税收入的20%。2008年,全县茶园面积2809公顷,毛茶产量1860吨,精制茶1812. 75吨,精制茶产值15800万元。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