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商品流通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573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社会商品流通体制改革
分类号: F2
页数: 1
摘要: 计划经济时期,社会商品实行计划分配、三级批发的流通体制。县级国有商业公司属三级批发站,按各自的业务范围,向省地一、二级批发站进货,负责向基层供销社和国有、集体、个体零售网点批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采购批发业务。至1985年,县商业系统设立副食品公司、百货公司、食品公司、煤炭公司、五交化公司、石油公司、盐业公司、烟草公司八大公司。1984年以前,国家对社会商品实行计划分配,棉布、食糖、煤油等紧缺商品按人口定量,凭票购买。1984年全国取消布票,布匹敞开供应。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商品紧缺现象逐步缓解,至1986年,生活必需品的各种票证被全部取消。同年,县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联购分销站,组织个体户联购分销。
关键词: 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

内容

计划经济时期,社会商品实行计划分配、三级批发的流通体制。县级国有商业公司属三级批发站,按各自的业务范围,向省地一、二级批发站进货,负责向基层供销社和国有、集体、个体零售网点批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采购批发业务。至1985年,县商业系统设立副食品公司、百货公司、食品公司、煤炭公司、五交化公司、石油公司、盐业公司、烟草公司八大公司。1984年以前,国家对社会商品实行计划分配,棉布、食糖、煤油等紧缺商品按人口定量,凭票购买。1984年全国取消布票,布匹敞开供应。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商品紧缺现象逐步缓解,至1986年,生活必需品的各种票证被全部取消。1985年,县供销社设立采购供应站,自行组织进货,向基层供销社批发。同年,县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联购分销站,组织个体户联购分销。
   1987年以后,社会商品更加丰富,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县商业系统打破行业界限,实行跨行业交叉经营。县工业品公司、二轻公司、城镇供销公司等多家国有和集体企业自行采购,开展商品批发业务。1991年5月,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场管理,搞活商品流通的通知》,强化批发市场管理,发挥国有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主渠道作用,坚持批发从严,零售放宽。凡国家实行专营专卖的42种生产资料、36种计划商品和省政府规定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16种生活必需品,其批发业务只准由国有商业、供销合作商业和国家规定的专管专营公司统一经营,其他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从事批发业务,也不准搞以零代批和从事国家规定的重要专营商品的零售业务。
   1993年后,商品流通进一步放开,形成国有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个体户、私营企业竞争发展的格局。2000年后,国有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改制解体,逐步退出流通领域。至2008年,除食盐、烟草、鞭炮、民爆等少数商品由专业公司统一进货批发外,其他社会商品全部放开经营。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