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规模经营与土地流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571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规模经营与土地流转
分类号: F2
页数: 1
摘要: 2007年,山口镇218户蚕农合股成立蚕桑合作社,与浙江省丝绸生产企业建立长期蚕茧购销关系,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每千克蚕茧比未入社农户多卖1元钱,年终还能从合作社经营利润中分得红利。马坳镇兴牧生猪合作社、三同生猪合作社,统一聘请技术人员、统一供应仔猪、统一防疫治病、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入社农户2519户,联合农户3万多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22. 4%。经营收入2.1亿元,组织农产品统一销售1.9亿元。山口镇种粮大户吴向九,受让338. 53公顷土地使用权,聘请当地村民90多人担任生产和管理人员,实行机械化耕作,发展成为大型的农业企业。
关键词: 国民经济 经济体制

内容

1986年后,适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推动产品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型,全县重点发展茶叶、蚕桑、林果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禽畜饲养和水产养殖。进入21世纪后,市场经济体制确定,分户经营难以适应全面开放的大市场,部分农户相互联合建立新型农业组织并逐步发展完善。2007年,山口镇218户蚕农合股成立蚕桑合作社,与浙江省丝绸生产企业建立长期蚕茧购销关系,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每千克蚕茧比未入社农户多卖1元钱,年终还能从合作社经营利润中分得红利。太阳升蚕桑合作社成立之后,与修水一家实业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由企业投资160万元建设蚕桑服务中心,为人社农户提供技术、资金和物资支持,开展低产、低质、低效改造科技帮扶活动。马坳镇兴牧生猪合作社、三同生猪合作社,统一聘请技术人员、统一供应仔猪、统一防疫治病、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至2008年,全县建立农业合作社64个,其中蚕桑合作社17个、茶叶合作社3个、药材合作社9个、蔬菜合作社4个、禽畜合作社19个、林果合作社12个。入社农户2519户,联合农户3万多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22. 4%。经营收入2.1亿元,组织农产品统一销售1.9亿元。
   实行农村改革后,一批专业大户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大量富余劳力离乡弃土外出经商务工,出现土地流转的双向需求。20世纪90年代初,部分农户采取代耕、转包等方式,自发开始土地流转。2002年8月,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和权益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修水大力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鼓励种养专业户扩大生产规模,产生一批产业大户。山口镇种粮大户吴向九,受让338. 53公顷土地使用权,聘请当地村民90多人担任生产和管理人员,实行机械化耕作,发展成为大型的农业企业。义宁镇种茶大户谢建明受让160公顷土地使用权,种植高山有机茶,提升产业规模水平。至2008年,全县受让土地6. 67公顷以上的专业大户161户,受让33. 33公顷以上的35户。土地流转使双方共同受益,专业大户通过流转取得土地资源,为扩大生产规模注入新的动力,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并能得到一份土地收益。2005年1月县委农工部统计,全县土地流转面积9400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1.6%,参与流转农户36200户,占全县农户的23.2%。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