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电网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5702
颗粒名称: 县电网建设
分类号: TM7
页数: 2
摘要: 1989年以前,县电网仅有县城城南一座35千伏变电站,主变容量3150千伏安,电源由湘竹、车联堰、山口3座电站输送。1989年9月,修水一武宁110千伏输变电T程竣工联网运行,输电线路全长59. 62千米,东起武宁变电所,西连县中心变电站,跨越两县8乡22个行政村,全线竖立杆塔213座,110千伏县中心变电站主变容量增加到1万千伏安,工程总投资550万元,由此县电网并人华中大电网。1990年6月,省长吴官正视察修水时,决定省财政扶助资金510万元,支持修水实施“东电西送”工程。2003年,新建芦塘、山口35千伏变电站。2006年,110千伏县中心变电站以及坪下、黄沙、郭城35千伏变电站相继完成综合自动化改造,其他各变电站完成开关无油化改造。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电网

内容

1989年以前,县电网仅有县城城南一座35千伏变电站,主变容量3150千伏安,电源由湘竹、车联堰、山口3座电站输送。1989年9月,修水一武宁110千伏输变电T程竣工联网运行,输电线路全长59. 62千米,东起武宁变电所,西连县中心变电站,跨越两县8乡22个行政村,全线竖立杆塔213座,110千伏县中心变电站主变容量增加到1万千伏安,工程总投资550万元,由此县电网并人华中大电网。
   1990年6月,省长吴官正视察修水时,决定省财政扶助资金510万元,支持修水实施“东电西送”工程。1993年4月T程全面竣工验收,共架设输电线路91千米,建成香炉山、渣津、大桥、白岭、溪口5个35千伏变电站。1996年古市35千伏变电站竣工运行,1999年黄港、黄沙35千伏变电站相继建成,修水主电网基本形成。上奉乡电网通过自建的石街35千伏变电站并人宜丰电网运行。
   2003年,新建芦塘、山口35千伏变电站。2004年,县电力调度中心竣工,渣津35千伏变电站升压改造为110千伏。2006年,110千伏县中心变电站以及坪下、黄沙、郭城35千伏变电站相继完成综合自动化改造,其他各变电站完成开关无油化改造。2008年,建成叶家山220千伏变电站,改造坪下、芦塘、山口35千伏变电站,率先在九江地区实现无人值守;实现县城10千伏I、Ⅳ线和10千伏Ⅱ、Ⅲ线联手供电;建成由县中心变电站通过杨梅山10千伏开关站连接芦塘、庙岭、南岭3个35千伏变电站成一网,由县中心变电站连接渣津110千伏、坪下35千伏变电站另成一网,实现两个供电环网。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