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娶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5238
颗粒名称: 嫁娶习俗
分类号: K892
页数: 1
摘要: 说媒20世纪80年代后,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已成主流。网上恋爱、异地谈情、年岁差异大成婚者均不足为奇。因男女外出打工者多,远程婚姻亦相对增多。大都由男女双方自由恋爱,并征求双方父母意见即可匹配。
关键词: 风俗习惯 婚姻

内容

说媒20世纪80年代后,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已成主流。网上恋爱、异地谈情、年岁差异大成婚者均不足为奇。因男女外出打工者多,远程婚姻亦相对增多。大都由男女双方自由恋爱,并征求双方父母意见即可匹配。旧时“说媒”、“合八字”虽不复存在但仍有男女双方或素不相识、或互相不了解,需请人牵线搭桥,介绍其相识、相知、相恋,或因彩礼、吉日择定等需要有人过言,特请介绍人从中斡旋,让婚事办得尽如人意,亦谓之“说媒”、“媒人”、“介绍人”。
  订婚双方同意定亲后,男方择吉日,备礼物,由媒人引路,到女方家下聘礼,聘礼除金银首饰衣物外,鱼肉、面条、烟酒、糖果一般为8个8,即8样物品,每样8斤(件、条)。接着女方也到男方家过门,相互拜见对方父母和长辈,始称对方父母为爹爹、姆妈。对方家长分别为新婿、新媳赠送“拜见礼”(红色),设宴款待新婿、新媳和媒人,并请亲友相见和作陪,以此确定婚姻关系。
  迎亲男方择定婚期后,由媒人通报女方,若女方无异议,男方送上择吉日帖(“送日子”)和迎亲彩礼,是年端午和中秋节男方须向女方“送大节”,并向女方亲眷赠礼品,预示当年要迎亲。届期,男女双方分别宴请亲朋好友,女方家宴席所需菜肴、烟酒和茶点等物,由男方3日前送到,若在餐馆设宴待客,则由男方结账。是日,男方新郎、介绍人、伴娘(为未婚女郎)和若干亲友,乘坐彩车若干辆和载嫁妆车,鸣炮鸣金前往新娘家迎亲。午宴后,女方“发人”动身前,母女“哭嫁”,姑嫂姨妹含泪相送,俗信“越哭越发”。所哭唱内容多为诉说父母养育之恩和兄妹手足之情,母亲叮嘱女儿孝敬公婆等。少顷,新娘着婚纱,低头含羞,由伴娘等搀扶入车。女方所陪嫁妆大有高档家具,电器商品,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压箱钱,小到布鞋、牙签、洗衣板等,应有尽有,一般为男方彩礼款所购。亦有少数富有之家嫁女陪轿车、陪住宅。迎亲时,全程摄像很普遍,一路车水马龙,欢歌笑语。
  闹新房闹新房已革除撒帐、偷新房等旧习。如今兴唱歌、跳舞、戏弄新郎新娘交代恋爱史、作亲昵表演等。有的兴看迎亲、婚宴录像,有的打麻将或玩扑克、象棋等,客主聚集一堂,共贺良宵。
  谢亲、谢媒完婚第三天,新郎备鱼肉、烟酒、糖果等礼品,陪同新娘回娘家谢亲,俗称“三朝回门”,女家设宴款待新婚女儿、女婿,并请亲友作陪,谓之吃“回门酒”。婚后数日,新郎须向媒人馈赠3斤肉、1壶酒,以示“谢媒”。翌年农历正月,新娘独自回娘家省亲,为期一月,并向娘家亲眷和邻居散发糕饼,主要亲眷家家请吃“回门饭”,归时则将娘家及亲眷回赠的红蛋等食品,分给婆家亲眷和邻居。但“省亲”之习今多数革除。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经九江县志全体编撰人员辛勤工作,历时六年,《九江县志(1986~2005)》终于付梓了。该志全面、忠实地记录了九江县二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九江县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