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水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5232
颗粒名称: 居民收入水平
分类号: F014.4
页数: 2
摘要: 1986年,据县农调队定点的70家农户抽样调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35. 29元,略低于同期城镇职工家庭人均中等收入水平。1990年,农民人均年收入已上升至683. 80元,比1986年增长57%。1991 - 199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较大,分别为735. 16元、789. 11元、880. 73元、1383. 05元。
关键词: 收入水平 收入增长

内容

1986年,据县农调队定点的70家农户抽样调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35. 29元,略低于同期城镇职工家庭人均中等收入水平。1990年,农民人均年收入已上升至683. 80元,比1986年增长57%。1991 - 199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较大,分别为735. 16元、789. 11元、880. 73元、1383. 05元。其中199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86年的3.17倍,比1991年增长88. 13%。1995 - 1997年,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强,粮食产量增幅较大,且市场价格看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多,分别为1665. 29元、1971. 42元、2288. 61元。其中1997年比1995年增长37. 43%,为1990年的3.35倍。1998 - 1999年,县内重点棉区、粮区因特大洪灾而产量锐减,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所下降,分别为1661. 95元、1945. 13元。2000 - 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略有回升,分别为1978元、2006. 37元、2162. 49元,其中2002年比2000年增长9. 33%。2003 - 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加大,分别为2460. 69元、2968. 72元、3249. 39元,其中2005年比2003年增长32.05%。
  1986 - 2005年,农民增收主要是党的惠农政策好,农民外出务工、进城经商、工程承包、长途贩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农民增收门路广阔。全县乡村约有60%成年劳力,在福建、广东、上海、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打工,外出务工为农民增收主要途径之一;城郊农民以种植蔬菜为主,参与小商品市场经营,加之土地使用权转让,使他们收入大增;马回岭成为江南苗木第一镇,新洲、江洲、永安优质棉花久盛不衰,牛蛙、鳝鱼、生猪、鸡鸭等养殖遍布域内,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大都比较富裕。但也有少数户因生产规模不够,年收入一般,仅能维持温饱;还有或人力单寡、或自身素质不高的农户,收入水平低,甚至温饱都难以为继。
  城镇居民收入1986年,据县城调队定点的50家居民抽样调查,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年纯收入750. 72元。1989年,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实行新工资标准,企业单位职工实行工效挂钩工资升级制度,大部分工龄长、工资偏低的职工连升两级。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年纯收入938元,比1986年增长25%。1994年,县内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再次实行工资制度改革,干部职工工资普遍提升。其中条管的邮电、电力、烟草、税务等单位因实行直管工资标准,工资收入超过同级的其他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地方企业职工调资幅度较小,部分经济效益差的单位基本上未进行调资;个私企业发展迅猛,大部分批发、零售市场被私营企业占领,其收入急剧上升,而县内国营商业全面萎缩,绝大分职工收入较低,城镇居民收入差异逐渐显现。1995年,城镇居民年人均纯收入2767元,为1986年的3.68倍。是时,物价上涨指数较大,虽人均收入增加,实际增幅不大。1999年,外资企业大量人驻域内,个私企业蓬勃兴起,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者增多,城镇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3288元。2000 - 2005年,行政事业单位又经历几次例行调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2000年,城镇居民年人均纯收入3458元。2005年,人均纯收入5480元,比2000年增长58. 5%,为1986年的7.3倍。是时,税务、金融、电力、移动、电信、烟草等部门职工收入依然高于同级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收入,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医疗卫生、教育、建设、交通、国土、民政等部门的职工收入又稍高于其他部门,企业职工工资上调甚微,有的未到退休年龄下岗职工仅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维持生计。但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整体生活水平仍大幅度提高。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经九江县志全体编撰人员辛勤工作,历时六年,《九江县志(1986~2005)》终于付梓了。该志全面、忠实地记录了九江县二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九江县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