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民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523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人民生活
分类号: F126
页数: 3
摘要: 1986年,据县农调队定点的70家农户抽样调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35. 29元,略低于同期城镇职工家庭人均中等收入水平。1990年,农民人均年收入已上升至683. 80元,比1986年增长57%。1991 - 199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较大,分别为735. 16元、789. 11元、880. 73元、1383. 05元。
关键词: 人民生活 生活状况

内容

1986年,据县农调队定点的70家农户抽样调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35. 29元,略低于同期城镇职工家庭人均中等收入水平。1990年,农民人均年收入已上升至683. 80元,比1986年增长57%。1991 - 199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较大,分别为735. 16元、789. 11元、880. 73元、1383. 05元。其中199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86年的3.17倍,比1991年增长88. 13%。1995 - 1997年,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强,粮食产量增幅较大,且市场价格看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多,分别为1665. 29元、1971. 42元、2288. 61元。其中1997年比1995年增长37. 43%,为1990年的3.35倍。1998 - 1999年,县内重点棉区、粮区因特大洪灾而产量锐减,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所下降,分别为1661. 95元、1945. 13元。2000 - 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略有回升,分别为1978元、2006. 37元、2162. 49元,其中2002年比2000年增长9. 33%。2003 - 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加大,分别为2460. 69元、2968. 72元、3249. 39元,其中2005年比2003年增长32.05%。
  1986 - 2005年,农民增收主要是党的惠农政策好,农民外出务工、进城经商、工程承包、长途贩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农民增收门路广阔。全县乡村约有60%成年劳力,在福建、广东、上海、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打工,外出务工为农民增收主要途径之一;城郊农民以种植蔬菜为主,参与小商品市场经营,加之土地使用权转让,使他们收入大增;马回岭成为江南苗木第一镇,新洲、江洲、永安优质棉花久盛不衰,牛蛙、鳝鱼、生猪、鸡鸭等养殖遍布域内,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大都比较富裕。但也有少数户因生产规模不够,年收入一般,仅能维持温饱;还有或人力单寡、或自身素质不高的农户,收入水平低,甚至温饱都难以为继。
  城镇居民收入1986年,据县城调队定点的50家居民抽样调查,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年纯收入750. 72元。1989年,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实行新工资标准,企业单位职工实行工效挂钩工资升级制度,大部分工龄长、工资偏低的职工连升两级。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年纯收入938元,比1986年增长25%。1994年,县内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再次实行工资制度改革,干部职工工资普遍提升。其中条管的邮电、电力、烟草、税务等单位因实行直管工资标准,工资收入超过同级的其他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地方企业职工调资幅度较小,部分经济效益差的单位基本上未进行调资;个私企业发展迅猛,大部分批发、零售市场被私营企业占领,其收入急剧上升,而县内国营商业全面萎缩,绝大分职工收入较低,城镇居民收入差异逐渐显现。1995年,城镇居民年人均纯收入2767元,为1986年的3.68倍。是时,物价上涨指数较大,虽人均收入增加,实际增幅不大。1999年,外资企业大量人驻域内,个私企业蓬勃兴起,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者增多,城镇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3288元。2000 - 2005年,行政事业单位又经历几次例行调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2000年,城镇居民年人均纯收入3458元。2005年,人均纯收入5480元,比2000年增长58. 5%,为1986年的7.3倍。是时,税务、金融、电力、移动、电信、烟草等部门职工收入依然高于同级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收入,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医疗卫生、教育、建设、交通、国土、民政等部门的职工收入又稍高于其他部门,企业职工工资上调甚微,有的未到退休年龄下岗职工仅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维持生计。但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整体生活水平仍大幅度提高。
  居民消费水平农民消费1986年,据农村居民抽样调查,农民生活消费结构产生较大变化,人均年消费361.4元,比1985年201. 94元增长79%。其中食品消费211. 15元,主要用于粮、油、面等食品,菜肴以蔬菜为主,鱼、肉、蛋为辅;衣着消费37. 43元,基本解决保暖问题;居住消费64. 23元,一般用于住房维修,少数农户开始修建砖混楼房;家庭设备及生活用品消费23. 31元,少数家庭开始购置自行车、黑白电视机、录音机等家庭用品;交通通讯消费3. 65元;文教娱乐消费19.1元;医疗保健消费5.17元;其他消费0.36元。1990年,农民人均年生活消费585. 31元,比1986年增长62%,其中占生活消费比重较多的是食品和居住消费,分别为333. 27元、119. 44元,食品消费以购置主食品米、面、油为主,居住消费即新建、扩建或维修住房等。1991 - 1995年,农民生活消费格局变化不大,但由于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户增收幅度加大,农民生活呈稳步发展态势。1995年,农民年生活消费为1212.3元,比1990年增长107. 12%。是时,农民餐桌上鱼肉不为罕见.乡村农户盖砖混结构楼房逐年增多,村民穿着式样、花色渐现新潮。家用电器拥有量增多,据年度统计,全县农村每百户拥有自行车88辆、收音机70台、时钟40台、手表110只、电视机28台、收录机18台、电风扇26台、缝纫机22台。1996 - 2000年,农民生活消费观念渐见转变,烧柴改烧气、杂粮改大米、居住讲楼房、穿戴赶城市。全县农户生活烧柴兼烧煤气户占总农户500-/0以上,建楼房的农户处处可见。2000年,全县农民生活费支出为1601. 67元,其中食品消费822. 85元,占总消费51. 37%。2001 - 2005年,农民生活消费变化大,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71. 67元,与1999年相比,平均每年增加支出214元。其中食品消费1207. 04元,衣着消费149. 72元,居住消费457. 82元,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131. 06元,交通通信消费256. 54元,文教娱乐消费297. 44元,医疗保健消费115. 24元,其他消费56. 81元。是时,50%以上农户家有彩电、VCD、摩托车等高档家用电器,少数农户拥有私家小轿车。
  城镇居民消费1986年,据县城市调查队定户跟踪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599. 88元,人均月支出49. 99元,其中购买商品支出45. 61元,非商品支出4.38元。购买商品中粮食4. 63元、副食品13. 26元、烟酒茶3.22元、其他食品3. 62元、衣着8.44元、日用品4.83元、文娱用品1. 34元、书报杂志0.77元、药及医疗用品0. 39元、房屋建筑及材料1.77元、燃料1.11元、其他商品2. 23元;非商品支出中房租0.33元、水费0. 14元、电费0.35元、交通费0.98元、邮电费0. 04元、医疗保健费0.15元、学杂费0.62元、保育费0. 09元、文娱费0.14元、修理服务费0.91元、其他0. 63元。1990年,城镇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883. 08元,人均月支出73. 59元,其中购买商品支出65. 70元、非商品支出7.89元。购买商品支出中粮食4. 47元、副食24. 89元、烟酒茶5. 09元、衣着8.33元、日用品及燃料等22. 92元;非商品支出中房租0. 41元、水费0.28元、电费0. 79元、学费3.20元、交通0.85元、邮电及医疗保健费等2. 36元。1994年,城镇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2878. 44元,人均月支出239. 87元,其中食品67. 34元、衣着48. 26元、设备用品及服务9. 32元、医疗保健8.23元、交通和通信20. 10元、娱乐文教服务13. 28元、居住64. 32元、杂项商品9. 02元。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2926元,人均月消费243. 83元,其中商品性消费211. 11元、文化服务14. 40元、水电12. 90元、住房2. 41元、其他消费3.02元。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3573元,人均月消费297. 75元,其中商品性支出252. 80元、文化服务18. 72元、水电16. 07元、住房2.30元、其他支出7. 86元。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5793元,人均月消费482. 75元,比2001年增长97. 98%,为1986年的9.66倍。其中人均月商品性消费365. 02元、文化服务25. 14元、水电17. 17元、住房6. 85元、其他消费68. 57元。是时,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幅度较大,饮食穿戴随人意愿,家用电器基本齐全,房屋装修豪华,地毯、空调不为鲜见。不少家庭自购小轿车、小别墅。
  居民存款县内城乡居民在收入、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储蓄存款也逐年增加,生活水平逐步向小康迈进。1986年,全县城乡居民银行(含农村信用社)储蓄存款年末余额为1646万元,人均储蓄余额为58. 79元。1988年,全县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年末余额为3114万元,人均储蓄余额为107. 21元。1990年,全县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年末余额为4843万元,人均储蓄余额为159. 59元,人均余额比1986年增长1.7倍。1995年,全县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年末余额为23052万元,人均储蓄余额为717. 38元,人均余额比1990年增长3.5倍。2000年,全县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年末余额为58848万元,人均储蓄余额为1746. 53元,人均余额比1995年增长1. 43倍。2005年,全县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年末余额为123199万元,人均储蓄余额为3625. 58元。人均余额比2000年增加1879. 05元、增长1. 07倍,为1986年的61. 67倍。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经九江县志全体编撰人员辛勤工作,历时六年,《九江县志(1986~2005)》终于付梓了。该志全面、忠实地记录了九江县二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九江县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