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宗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521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宗教
分类号: D635.1
页数: 1
摘要: 道教是中国本土文化孕育的唯一传统宗教,源于古代巫术、先秦道家思想和秦汉神仙方术。奉老子为教祖,以《老子道德经》、《正一经》、《太平洞极经》为主要经典,以符箓驱鬼治病为手段,追求长生成仙为最高境界。晋至南朝初传人县境,历经兴衰。
关键词: 宗教事务 宗教团体

内容

道教是中国本土文化孕育的唯一传统宗教,源于古代巫术、先秦道家思想和秦汉神仙方术。奉老子为教祖,以《老子道德经》、《正一经》、《太平洞极经》为主要经典,以符箓驱鬼治病为手段,追求长生成仙为最高境界。晋至南朝初传人县境,历经兴衰。至元代,其两大教派全真派和正一派并行于县。新中国建立后,国家进一步落实宗教政策,1993年11月,县政府批复同意开放洗心桥乡(今为港口街镇)花园村万福宫。至2000年,全县共依法登记道教活动场所13处,主要分布在港口街镇和永安乡,岷山、涌泉、新塘、城门等乡也有零星宫观。活动场所内主要供奉太上老君、元始天尊、许真君、吕祖、土地等传统道教神像。散居正一派道士活动也逐步规范,除传统的度职外,还须经省道教协会培训考试,合格者颁发道士证方可从业。道教所举行的宗教活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发展,许多教职人员研修中医,以传统医学为人治病。念咒驱邪治病者日少。据2004年7月调查统计,全县有常住宫观道士4人、道姑9人,不住宫观的经师23人;全县有正一派道士50余人,经培训合格发证45人。2000年3月14日,成立县道教协会,组织县内道教信众继承和发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慈爱和同,济世度人,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以“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为基本教理,主张依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以断除烦恼得到成佛为最终目的。东汉永平十年(67)传人中国,约290年后流布县境。虽兴衰频繁,但境内曾经高僧云集,宗派学说相互融通,盛极一时。新中国建立后,国家进一步落实宗教政策,佛教信徒渐增。1993年11月,县政府批复同意开放佛教活动点港口街镇丁家山龙泉寺,保障正常的宗教活动。至2003年7月,全县共依法登记佛教场所12处,分布在沙河、新塘、涌泉及江洲、永安、港口等地。据2004年7月统计,境内有比丘9人、沙弥5人、比丘尼6人、沙弥尼7人。2003年11月,成立县佛教协会,教育佛教信众爱国爱教,培养佛学后备人才,指导正常教务活动,促进佛教与社会和谐。
  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亦称耶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以《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为圣经,信仰上帝(或称天主)创造并管理世界,耶稣基督是上帝儿子,降世成人,救赎人类。清同治六年(1867),耶稣教传入境内。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国家进一步落实宗教政策,其教徒渐众。为规范和依法保障正常宗教活动,2000年4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县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对县城沙河街老街82号基督教堂进行登记开放。2004年,在宗教领域重点难点问题专项治理中,依法取缔境内基督教不同教派私设点8处。同时,对符合登记条件的马回岭马头教堂和杨柳教堂依法进行申报登记。2005年9月,全县有基督教徒332人(另有江洲少数教徒在市区教堂从事宗教活动)。同年11月,成立县基督教三自(自传、自治、自养)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基督教协会。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经九江县志全体编撰人员辛勤工作,历时六年,《九江县志(1986~2005)》终于付梓了。该志全面、忠实地记录了九江县二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九江县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