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医药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5173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医药管理
分类号: R19
页数: 3
摘要: 1986年后,对县级各医防单位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由县卫生局下达目标管理责任书并签订合同书,内容主要包括医疗质量、工作数量指标、经济任务指标、防保工作任务与质量指标等。同时,制订考核验收及奖惩办法,打破“大锅饭”管理体制,调动各医防单位和医疗人员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 卫生管理 医务监督

内容

1986年后,对县级各医防单位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由县卫生局下达目标管理责任书并签订合同书,内容主要包括医疗质量、工作数量指标、经济任务指标、防保工作任务与质量指标等。同时,制订考核验收及奖惩办法,打破“大锅饭”管理体制,调动各医防单位和医疗人员工作积极性。对农村卫生院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劳分配、民主管理”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鼓励多种形式办医,开门办医,增设网点,方便群众。
  至1988年10月,县卫生局根据省政府颁发的《江西省城乡个体开业行医暂行管理办法》,先后批准49名个体开业行医人员,核发“个体开业行医证书”,其中西医10名、中医(包括中医伤科)31名、牙科及镶牙5名、皮肤科3名。1990年,对全县个体开业医生全面进行清理整顿,对原开业和新申请开业行医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经考试考核后重新批准27名个体开业行医人员,并核发“江西省个体行医执业许可证”,原发放的“个体开业行医证书”同时作废。1991年,启动乡村医生“红色证书”教育培训工作,全县首批取得中专学历水平的乡村医生65名。
  1995年,县政府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批转县卫生局《关于开展医疗机构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对全县各医疗机构进行清理整顿,重新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59家,取缔无证行医58家,吊销“执业许可证”4家,清退私自带徒8名,没收非法诊疗药品器械120台(件),价值8万元。
  1996年,县政府根据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分级管理的通知》,成立九江县医院分级管理评审领导小组,开启全县等级医院创建和评审工作。1997年,经省、市两级的评审验收,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被卫生部授予“二级甲等医院”、“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港口、新塘、江洲、马回岭4所中心医生院分别被卫生部授予“一级甲等医院”。
  1999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颁布实施,国家实行医师考试和注册制度。全县首次参加考试医师96名,注册执业(助理)医师330名。
  2000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重新规划布局农村卫生机构,村卫生所原则上按一村一所,全县共设一体化卫生所131个,各村卫生所按照“三制”(聘任制、工资制、保险制)、“四有”(看病有登记、开药有处方、转诊有记录、收费有发票)、“五统一”(统一机构建制、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品管理、统一财务管理)进行规范管理。是年,全县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及乡村医生系统化、正规化教育,通过国家及省市考评验收,荣获“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先进县”。全县有261名乡村医生取得“红色证书工程”证书,获得中专学历水平。
  医疗质量管理 1989年,县政府根据省政府《江西省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的精神,成立九江县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正式有组织地开展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当年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6起,并依法作出调处。
  1992年,全县各医疗单位加强工作制度建设,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社会监督制度、医德教育考核制度、医疗感染管理制度等,规范医疗病历文书书写与管理,把医疗质量管理放在工作首位,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诊断治愈率。 2000年,全县各医院开展“信得过医院”创建活动。通过创建,县人民医院等5家医院被市卫生局授予“信得过医院”称号。
  2002年,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开通“120”、“920”急救中心,建立绿色生命通道,配备救护车及各种急救设备30余台件,对急性呼衰、心衰、各种中毒、休克及交通事故创伤等危重病人实施院前急救。至2004年,共出动救护车辆2000余台次,接诊危重病人500余人次,及时有效地挽救了患者宝贵生命。
  2004 - 2005年,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在全县开展“群众满意医院”及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创建活动,重点是打击非法行医,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通过活动创建,非法行医得到有效遏制,取缔了县人民医院违法承包的“性病肝病诊疗中心”;医疗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连续两年未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医疗科研成果显著,县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李俊“跟骨骨折双针外固定器研制”、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叶青“中药大黄、三七粉、蒲公英汤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被省卫生厅科研课题项目录用,并获应用和推广。2005年,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获市级“群众满意医院”称号。
  医德教育 1986年后,全县各医疗单位建立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行为准则及职业规范,用制度规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健全人事、财务、采购等事项的民主监督制度,规范处方管理制度,落实医生用药动态监测制度,建立预警、不当处方点评和医德医风奖惩制度,逐步形成“不想拿”的自律机制,完善“不敢拿”的惩治机制,筑牢“不能拿”的防范机制,把医德医风同个人晋职、晋级、奖励结合起来。同时,开展病员问卷调查,设立医德医风举报电话,畅通信访渠道等,建立监督机制,使医德医风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2001年,在各医院门诊大厅设有告示牌、电子显示屏、向群众公开医疗信息、收费标准、药品价格、诊疗程序等,使广大患者清清楚楚看病,明明白白就医。同时,根据卫生部的卫生行业“八不准”和医务人员“八项服务承诺”精神,各医疗单位分别订立“十要”、“十不准”守则上墙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从制度上管好源头。
  2002年,县政府制订“济困惠民医药费用减免实施办法”,各医疗单位对减免内容和减免办法在门诊电子屏及住院部宣传栏内进行公示,切实有效缓解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实际问题。
  2003年,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等医疗部门加强医疗服务收费管理,全部实行微机网络管理,严格按上级规定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减少了人为差错和漏洞,医疗发票管理更加规范,并实施住院病人一日费用清单,患者能够明明白白消费,增强医疗服务收费透明度。
  2005年5月,县政府下发《关于在全县医疗机构开展济困惠民的通知》,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共设立16张济困病床,全县所有医疗机构对孤寡老人、特困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实行“三免”(免收普通治疗挂号费、肌肉注射费、小换药费)、“十减收”(彩超、CT、电子胃肠镜检查减收20%,手术费、化验费、心电图、胸片减收30%,三级护理费、床位费减收50%)优惠措施。是年,进一步治理整顿医药市场,加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管理和监督,抑制药品价格不合理上涨,严肃查处药品和医疗器械购销中给予和收受回扣等商业贿赂行为,切实解决医疗服务中“开单提成”和收受“红包”等问题。当年拒收红包100余人次,金额达4万余元。
  药政管理1986年,全县卫生系统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为重点,广泛进行宣传动员,印发药品管理法单行本500余份,举办药政、药检、药剂人员培训班3期,学习人员200余人,召开宣传会、宣讲会、假劣药品展览4次,受教育群众达1.2万余人次。
  1987年,根据国务院《麻醉药品管理办法》、《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全县11个麻醉药品使用单位实行“五专”(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严格管理制度,所有精神药品使用单位做到“四专”(专人负责、专用药柜、专用账册、专用处方)管理,确保万无一失。
  1998年,对全县160名乡村、个体医生进行有关法规知识培训。并对全县农村卫生所(室)和个体诊所的小药柜进行认真清理整顿,共核发小药柜“药品准用证”131份。是年,全县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在认真做好300余万元救灾防病药品的接受、保管、分发工作的同时,加强救灾防病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共查出不合格药品3种,有效地杜绝了不合格药品流人灾区。
  2001年3月14 - 16日,举办全县中药人员培训班,重点学习中药调剂、贮存、保管、养护、常用中药的鉴别等知识。同时,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开展以“管理规范、服务热情、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群众满意”为宗旨,积极创建“放心药房”、“合格药房”活动。县乡两级共投入资金12万元,改善仓储环境和药房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规范购药渠道,完善药品入库验收制度,逐步提高药品规范化管理水平。
  2002 - 2005年,加强对药品市场监管力度,实行不定期的突击抽检药品。2002年,抽检药品52批次,经送市药检所检测,其中8批次不合格,合格率84. 62%。查处游医药贩和非法经营案230起,没收药品价值5.5万元,销毁假劣药品价值7.4万元。2003年,全县抽检药品63批次,其中7批次不合格,合格率88. 8g%。5月,全县出动执法人员456人次,检查药品销售经营和使用单位200余家次,受理举报案件18起,查处各类违规案件158起,其中当场处罚102起,立案查处56起,结案55起,没收假劣药品、医疗器械117品规,标值15.7万元。2004年,共出动执法人员558人次,检查药品经营销售、使用单位600余家。抽检药品78批次,其中9批次不合格,合格率88. 46%;受理举报案23起,查处各类案件200余起,没收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104品规,标值13.5万元。2005年,全县出动执法人员635人次,检查药品销售经营单位和县、乡、村医疗用药机构300余家次。抽检药品73批次,其中6批次不合格,合格率91. 78%;受理举报案件35起,查处案件248起,没收假劣药品、医疗器械132个品规,标值8.9万元。重点对“21金维他”、“三九皮炎平”和“贺普丁”等省内具有较大销售市场的假药进行多次查处、打击,有效整顿和规范了药品市场秩序。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经九江县志全体编撰人员辛勤工作,历时六年,《九江县志(1986~2005)》终于付梓了。该志全面、忠实地记录了九江县二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九江县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