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5108
颗粒名称: 教育经费
分类号: G467.2
页数: 2
摘要: 1986年,全县教育经费由县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即县财政将全县教育经费按年初预算包干给教育局,实行“预算包干、超支不补、节余备用”的原则。县教育局按月下拨经费给乡(镇、场)中学和中心小学及县直各学校(单位)。1997年始,改由县财政将教育经费中农村一块下达乡镇财政包干,县直属学校、幼儿园及教研室、电教站、督导室经费仍由教育局按月下拨。
关键词: 教育拨款 教育经费

内容

1986年,全县教育经费由县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即县财政将全县教育经费按年初预算包干给教育局,实行“预算包干、超支不补、节余备用”的原则。县教育局按月下拨经费给乡(镇、场)中学和中心小学及县直各学校(单位)。1997年始,改由县财政将教育经费中农村一块下达乡镇财政包干,县直属学校、幼儿园及教研室、电教站、督导室经费仍由教育局按月下拨。农村一块教育经费划拨给乡镇财政包干后,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较严重,特别是民办教师国拨部分多被乡镇挪作他用,教师反映强烈。2002年起,实施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新管理体制,教育经费由县财政统发,农村教师可保按月得到工资。2003年,教育系统设立会计服务中心,各学校(单位)撤销会计,只设1名报账员,实行集中报账,统一支付。全县教师工资按月由会计服务中心直接转入指定的金融部门进入个人账户。
  经费构成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由个人部分(含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人民助学金等)和公用部分(含公务费、修缮费等)组成。支出类别有职业教育、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幼儿教育、教师进修、特殊教育及其他教育等经费。1986 - 2005年,教育经费由2100万元增至6500万元,增长2.1倍,其中教育预算拨款由1986年的2100万元增至2005年的5500万元,增长1. 62倍,预算外教育收入(学杂费)则由1986年的1600万元降至2005年的1100万元,减45. 5%。体现国家补贴增多,群众负担逐减。
  1999年起,县政府开征城市维护费、专控商品费、基本建设费、农业税附加等教育附加,但教育附加不能全额征收到位,县财政拨给教育局的每年只有30 - 60万元。2002年始,随着经济发展,征收力度加大,教育附加由110万元增至2005年的210万元,且全额征收,全额拨给教育部门使用。2002年起,在公用经费中每年每小学生由20元增至40元、中学生由40元增至60元,达到国家要求标准。
  学校收费各级政府对中小学校收费工作高度重视,逐级实行收费目标管理责任制,坚决制止乱收费,坚持谁主管谁负责。1990年,县物价、教育部门联合向社会公示中小学收费项目及其标准,规定学期每生学费为高中10元、初中8元、小学6元,其中乡镇、农村为高中8元、初中7元、小学5元;县城、工矿区学期每生15元;非义务教育的高中另收学费。规定严格控制代收费项目,只限于按成本价收取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其他收费或学期中发生的收费均属乱收费,一经查出,严肃处理。1999年,县教委审计股对45所中学和中心小学进行年终审计,对其中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现象给予处理和通报,对部分中小学任意提高收费标准、自立项目乱收取的69937. 01元,如数退还学生。2002年,实行收费公示和填写“收费卡”制度,即“一卡一证、两公开、四统一”(收费卡、收费许可证、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统一收费时间、标准、项目、票据)。是年9月,江洲、城门两地试行“一费制”。2003年,县政府成立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领导小组,并下发“加强中小学收费管理,坚决制止学校乱收费”的通知。是年,县物价、教育部门根据国家“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规定,对私立学校收费项目及标准作出规定,从是秋执行学期每生杂费:初中420元、高中600元,住宿费60元、水电费40元、微机费50元。课本、作业本按实际收费。是年,省教育厅对学校收费实施五项制度:教育收费公示制度、通报制度、收费情况报告制度、社会监督制度和收费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开展“收费达标学校”挂牌活动。2004年,县政府再次组织教育收费检查,检查学杂费是否按公开标准收取,中考、高考收费是否按规定收取,是否收取补课费,收费是否做到“收支两条线”管理、有无“小钱柜”、“账外账”,有无坐收坐支现象等。2005年9月,全县中小学实行“一费制”,分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两种标准。县教育局下发通知,规定小学、初中不得学期中和学期末向学生收费,以规范收费行为。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经九江县志全体编撰人员辛勤工作,历时六年,《九江县志(1986~2005)》终于付梓了。该志全面、忠实地记录了九江县二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九江县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阅读